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温州博物馆藏品青釉狮形瓷烛台 在温州博物馆的历史厅内展出一件三国瓯窑堆塑谷仓罐,因为造型奇特,它成了许多来馆内参观的市民的好奇所在。 它自哪里出土?它是用来做什么?它上面堆塑的人物,为何貌似胡人……本期《温州宝藏》栏目,我们为您揭秘它的“前世今生”故事。 -前世传说 重要瓷器堆塑罐 研究“三国”温州社会 这件三国瓯窑堆塑谷仓罐是1972年从当时瓯海藤桥镇石埠村一...
新石器 1956-1957年河南省陕县庙底沟出土 长19厘米,宽8.5厘米 陶片系加砂红陶制成,为一器皿的残口。壁虎,俗称四脚蛇,其形头似蛇,阔嘴,圆目微凸吗,颈部隆起,躯干扁长,上饰圆凹状斑点,长尾弯曲似在左右摆动。四脚前伸状卧于器外壁上,像在专心等待猎物的到来。其形体特征也可能在塑造龙的形象时被吸取。
婺州窑位于今浙江西南部的金华、衢州一带。唐代这一地区属婺州,故名。这一地区烧瓷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烧制出原始瓷,东汉中晚期又成功烧出了瓷器。婺州窑在唐代创烧乳浊釉瓷,并延续到宋、元,一直盛烧不衰,并形成了一个独特完整的婺州窑系,所产瓷器以青瓷为主,还烧黑、褐、花釉、乳浊釉和彩绘瓷。婺州窑历史悠久,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婺州生产的青瓷碗列为第三。我...
粉彩也称软彩,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兴盛于雍正年间,盛行于乾隆时期。粉彩釉是五彩釉的进一步发展,它以铅粉为调和色,有的加入砷元素作为乳化剂,配制成各种颜料,用以描绘花鸟虫蝶等图样,能产生粉嫩滋润的效果,其色泽明暗有变,渲染接色,使每一种颜色都有层次不同的变化,较之五彩更显柔和俊雅。 江西省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清代粉彩堆塑九龙盒,口径21厘米,底径11.4厘米,通高14.5厘米。盒分上下两半,器型扁...
名称:青釉堆塑贴花谷仓 类别:陶瓷 瓷器 品种:青瓷 年代:西晋 规格:通高50、口径13.4、底径14.3厘米 简介:青釉堆塑贴花谷仓的器呈长圆形,口部覆盖,盖上堆贴楼阁、人物及龟跗,上刻“元康元年八月二日造会稽□□”款。器腹部堆贴骑士、辟邪、朱雀等,体施青釉。此瓷器形体高大,制作精细,采用镂雕、堆贴、刻画相结合的装饰技法,纹饰错落有致。青釉堆塑贴花谷仓现被浙江博物...
名称:青釉堆塑人兽纹罐 陶瓷造型:罐 年代: 三国(吴) 规格: 高46.4,底径15.3厘米 简介:青釉堆塑人兽纹罐为随葬明器。顶部堆贴有楼阁、鸟兽、肩部和腹部堆贴龟、狗、鹿等并刻画有龙纹。腹部堆塑龟驮一碑,碑面刻有“永安三年”等二十四个字。永安三年,即公元260年,为吴主孙休的年号。此瓷器罐形体高大,结构复杂,制作精细,采用模印、堆贴、刻画、镂雕等装饰技法,显示出三国吴...
名称:黑釉堆塑人兽纹蒜头瓶 陶瓷造型:瓶 年代: 汉代 品种: 黑瓷 规格: 高41.5厘米 口径4.2厘米 底径16.2厘米 简介:黑釉堆塑人兽纹蒜头瓶口部作蒜头状,竹节形长头,扁圆腹,平底。器身堆塑有百戏耍和人物兽纹。器施黑釉,釉质不匀,胎呈黑褐色。蒜头瓶形体高大,造型奇特,塑造纹饰形象生动,反映出汉代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此器为早期的黑釉瓷器,在中国陶瓷展史上占有...
“影青”是宋代江西景德镇湖田窑创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新瓷种器,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薄且细腻坚白,色泽温润如玉,文献称之青白瓷。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上瓷胎极薄,所刻花纹迎光照之,内外映见,故被称为“影青”。它的产品除民间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陈设雅玩、各种雕塑瓷、殉葬品等应有尽有,古色古香。 影青瓷堆塑蚌壳仙子像(见图),高15.5厘米,雕塑分为上中下...
在永康市博物馆,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北宋婺州窑青瓷堆纹瓶,十分引人注目,可以说是婺州窑堆塑艺术的代表作。浙江新闻客户端《八婺之宝》第六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件“镇馆之宝”的魅力。 北宋古墓出土瓷瓶 堆塑华丽精美 永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研究馆员应军介绍,这件北宋婺州窑青瓷堆纹瓶,1980年出土于永康市西溪镇棠溪村的一座北宋古墓。 通高3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0....
此件龙泉窑梅花盘是元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此盘在整体造型上布局合理匀称,装饰纹样线条优雅,其精湛的工艺和超凡的艺术效果密切结合,相得益彰,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也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 盘浅腹,圈足矮小,形制为元代流行样式,但作五个花口甚少见,一般都是六出花口。内足在釉上堆贴梅树及月亮,呈红褐色,树下方刻水纹及梅月倒影。釉呈梅子青色,青翠欲滴,温润如...
堆塑罐是汉、六朝时期一种独特的随葬品,一般认为它是由汉代时期的五联罐演变而来,流行于东吴至西晋。汉代时期的五联罐在罐肩的四周有四个小罐,罐的上部刻有弦纹以及少量的动物,东吴时四小罐变小,其周围出现楼阁建筑、仙人、动物等。西晋时四小罐被亭台楼阁、人像动物所淹没,并出现龟趺碑铭。从目前发表的有关资料来看,堆塑罐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件,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安徽三省。 三国吴时期的堆塑罐装饰题材有建筑...
青釉堆塑五联瓷罐,东汉,高46.5cm,口径6.4cm,底径16.5cm。 五联罐主体为三节葫芦形。施青釉至腹部,其下流釉数道。上腹为两节葫芦形,周围堆塑四个小罐。束腰处塑贴熊、龟和蜥蜴等。下腹有4道弦纹。胫部渐收,平底。 五联罐始烧于东汉,多出土于江南地区,是随葬用的冥器。早期器形简单,很少见有堆塑。后来,装饰日渐繁复,堆塑很多人物、动物。到了西晋演变成谷仓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釉堆塑谷仓罐,三国吴,高46.4cm,口径11.3cm,底径13.5cm。 谷仓上半部堆塑多种饰物:有三层崇楼居中,一层两侧各有一条狗把门,楼檐之上有栖息的鸟和觅食的老鼠。崇楼两侧各立一亭阙,阙下有八位侍仆各执不同的乐器,正聚精会神地演奏乐曲。谷仓顶部堆塑五只相连的罐子,大罐居中,一鼠正从罐口爬出。四小罐分列大罐四角,周围簇拥着引颈觅食的雀鸟。谷仓的下半部为一完整的青瓷罐形,罐肩部其余部位塑贴...
“瓷器”作为最具中国文化底蕴的代表作之一,历来成为广大收藏家心头的“宠儿”。尤其是拥有精湛制作工艺的高级瓷器,一直都是古代皇室以及海外人士争相追逐的对象。而到了如今,许多收藏人士以及拍卖公司中也不乏造型精美、价格不菲的瓷器收藏。据了解,欲打造长三角地区专业高端拍卖平台的上海金堂拍卖有限公司,近日再添三件瓷器珍藏品。消息一出,在收藏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其中,唐三彩堆塑人物百朝进贡图四足鼎炉颇受业内人...
始于南北朝的三彩在初唐重装登场,一举成为中国彩陶艺术的不朽巅峰。“唐三彩”在制瓷技术和绚丽多姿的彩釉装饰方面贡献巨大,对彩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景德镇及各窑口彩瓷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唐三彩吸取了国画、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语言,灵活运用堆贴、刻画等装饰手法;巧妙地运用浇釉、蘸釉等施釉技法,入窑高温烧制,釉料经流淌、交融,出窑后兼有原色、间色、复色,构成色彩美与审美双重美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效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