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26日上午,“张士达先生古籍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武心群主持了此次会议。张士达先生的弟子们:甘肃省图书馆师有宽、国家图书馆刘建明、朱振彬、刘峰、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潘美娣、南京图书馆毛俊义、杨来京、江西图书馆温柏秀、南京大学图书馆专家邱晓刚,南京莫愁高级职业学校特级教师戴学彦、栖霞寺静善法师、张士达先生的家属、鼎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黔等参加了此次...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右),福建省文化厅驻厅纪检组组长张佩煌(左)共同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揭牌。记者刘可耕摄 呈拜师贴、鞠躬、敬茶、献花……10月18日,伴着悠扬古乐声,6位女性古籍修复师,按传统礼仪向端坐于仿古椅的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导师邢跃华行拜师礼。 当天,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揭牌暨拜师仪式在福建省图书馆举行。国家...
8月11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传习所”揭牌,该传习所将承担四川全省古籍修复的重任。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有236部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个古籍收藏单位成为国家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该馆现存古籍近75万册,而古籍修复师只有4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对此,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表示,四川传习所的成立能充分发挥国家级古籍修复专家在古籍修复领域的学术...
5月18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在河南省郑州市揭牌,这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首次以个人命名的传习所。 在郑州设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拓宽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人才培养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体系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碑刻传拓技术已有1000多年历史,但传拓作品都是平面碑文和墓志,遇有石窟或造像碑中的...
5月18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在郑州挂牌,来自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及河南文博单位的20多位古籍整理与保护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李仁清的传拓技艺不是他个人的,也不是河南的,是全世界的。仁清一直致力于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经调研,在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设立“国家级古籍...
6月13日上午,“天一阁书院”特别策划的“指尖上的轻舞飞扬——古籍修复技艺展示与体验活动”在天一阁南园顺利进行。 现场展示了古籍修复技艺,让公众近距离的了解传统古籍修复,亲手体验这门古老的技艺。 游客观摩了古籍修复技艺的演示,参与的热情高涨,原定的10位游客参与体验活动,已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整个上午的体验活动共吸引了21位游客积极参与,年龄小的才七八岁,还有一对来自上海的80多岁老夫妻观摩了演...
6日,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重庆传习所揭牌拜师仪式在重庆图书馆举行。重庆将以此为依托,大力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推动古籍修复工作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2014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成立,同年在全国5省市图书馆建立试点传习所,旨在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推动我国古籍修复事业持续发展。重庆传习所由国内知名古籍修复专家赵嘉福牵头,以重庆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团队为班底,沿袭传统的“师徒传承、口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