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看,《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映在宫殿屋顶;听,畅音阁古戏楼重新回荡起雅韵清音;猜,宫殿红墙映上古典灯谜。昨晚,故宫“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节文化活动正式上演。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通过设定不同的灯光强度,产生光影对比,避免因照明对古建筑产生损害,达到“见光不见灯”的布光效果。未来,故宫或考虑...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设计征集活动在京启动,通过“设计+非遗”的形式,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文化遗产,综合了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经验,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总监曾辉说,以创意...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中央 编号: Ⅹ-68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
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二十三时三十四分,立春。 当天一大早,朋友圈便被“立春”两个字刷屏。有人引经据典、诗意盎然:“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出自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出自杜甫《立春》)有人信心百倍、祝福满满:“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春’是温暖,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也有人心动不如“嘴”动,谈...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地处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观象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重要发源地之一。”今日,在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文艳平提出,建议我省在陶寺遗址建立“二十四节气”博物馆,助力我省文化旅游发展。 文艳平介绍,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观象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直接源头,它所形成的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为内容的“二...
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该遗产项目价值的高度认可。申遗成功后,如何扎实做好各项保护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 昨天,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农耕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以二十四节气与六合农民画为案例”学术研讨...
当地时间11月30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很多人会背节气顺口溜,可是你真的知道究竟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吗?这...
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翟德玉在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如何扎实做好各项保护工作,履行申报时的承诺,还任重而道远。 “名录申报绝不应仅仅止于申报,还有更多的义务和责任需要去履行。”翟德玉说。据他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总计有31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1个项目入选优秀实践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敬畏。”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说。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白秋寒霜...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当天的审议中,评审机构首先向出席会议的600多名代表阐述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成员一致同意,将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春分 夏至 秋分 大雪 当地时间11月30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日,刚刚从亚的斯亚贝巴回到北京的中国代表团成员马盛德、巴莫曲布嫫、罗微...
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
“清明断雨,谷雨断霜。”随着“谷雨”这一节气的到来,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农耕的节奏则随之加快。继去年珠算成功申遗,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的精神符码,不久前踏上申遗之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对一个民族来说,非遗是珍贵的传统文化记忆和精神血脉的延续;对于整个人类而言,是滋养心灵的精神家园。中国对非遗这个词不再陌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8个字说明了12个月,表述了365天,相传了2000年,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为什么这么精确,为什么这么精练?因为它是民族的智慧,是实践着的真理,它不仅规范了我们的行为,而且启迪了我们的思想。 二十四节气(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发展要讲节奏。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奏,该发芽时发芽、...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淳俗浓、人文荟萃,这当中积累了极为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住疆全国政协委员、新疆诚和诚律师事务所主任潘晓燕建议,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纳入到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加以保护。 “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原汁原味的文化记忆和民族传统,正在离我们远去。”潘晓燕忧心地说。 “"小暑打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