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芦蒲乡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处专门用于安葬二周岁以下的死婴的独特的墓葬形式——义塚。该义塚建在田园间的一块平地上,正方形城堡式结构,四面墙壁没有一处门和窗,四壁墙体高2.3米、厚约0.40米,用不规则石块砌成,墙边长25米X25米,墙体上长满了滕蔓,一侧墙外植有两株大香樟树,一侧墙体有修缮过的痕迹,整座义塚远远望去象一座掩映在树荫里的方城。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座义塚是周边村...
古代钱币是如何携带的?何为“万贯家财”?日前,合肥市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出土一批重达400公斤的宋代窖藏钱币,完整呈现古代财主“万贯家财”的景象。 合肥文物管理处处长程红告诉记者,这批宋代钱币被发现时,已经因为锈蚀完全粘连在一起形成一整块,总重量约400公斤。“这些钱币原来都是用绳索串起来存放的,一串串码放得十分整齐。后来因为时间太长,钱...
福州考古队长林果十二日风尘仆仆从福州罗汉山考古现场回来后对记者说,在福州罗汉山考古时,发现其中的一组墓葬群的型制为宋代墓葬群。 林果介绍说,两年前,考古部门在罗汉山隧道进、出口处发现大量印纹陶片、素面陶片,年代约为商周时期,于是认定此处为商周遗址。 考古队员十分意外的是,在发掘中,确实发现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然而这些陶片都是混杂在宋代、清代以及现代的文化层中。 考古队员还意外地发现了一处非...
5月12日,在市三中操场和铜官山区后冲社区第一村民组一齐姓居民房屋旁,发现古代墓葬。经市博物馆有关人员现场发掘清理,两座墓葬共出土了执壶、碗碟、油灯盏等陪葬物品共13件,经市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这两座墓葬的年代为宋代,距今约有1000年左右。 5月11日,市博物馆接到村民报告,称位于铜官山区扫把沟街道后冲社区第一居民组的一户住宅旁发现了古墓,该馆便立即派人前往调查、勘测。该墓位于一片小山坡上,紧挨...
记者5日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经专家检验,4月22日于河北省正定县店上村西北滹沱河河道地下约8米处发现的两通石碑的碑文,可为研究我国宋代水路交通情况提供重要资料。 据了解,这两通石碑保存较为完好,一为刻于1073年的《创修真定府中渡浮桥记碑》,一为刻于1035年的《永安堤诗并序碑》,其内容主要记录了修建真定府(今正定)中渡浮桥的原因和经过,介绍说明了修桥所需款项、来源及桥的规模、修桥者的姓名、官职...
近日 ,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普查队在河姆渡镇车厩水库东侧、河姆渡镇自来水厂南首的杂地里,发现了一块残碑。此碑宽1.6米,厚0.26米,残长1.6米,为梅园石质。碑额上部正中是阴刻篆文“皇帝御书”,左右刻有四爪双龙,昂首腾云,栩栩如生。下方祥云开框,内为楷体榜书“西福”,字径60公分左右,平底阴刻,字体稳实苍劲。两字中下有一方押印,内为两字,字体...
连氏先祖墓碑 一块残缺的石碑,正中刻有“宋考连公荣十,妣游氏景娘墓”字样,日前,顺昌县大干镇来布村连姓村民,在后龙山发现这块宋代的石碑,不久,来布村连姓村民又发现了一本编修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的族谱,揭开了石碑背后的谜团。 这块宋代石碑高1.1米,宽0.56米。除了碑正中“宋考连公荣十,妣游氏景娘墓”的字样外,石碑右下角落款处缺损年代不...
晋北岢岚段中国宋代长城墙体多处出现断裂,有些地段坍塌严重。有前往采访的媒体发出呼吁:亟待有关部门实施保护措施。 据媒体记者现场观察,由石片砌成的长城墙体出现多处断裂,最长的断裂处达三米以上,人已经无法通过。有许多地方坍塌得十分严重,平均宽一点五米的墙顶只剩下二十厘米到三十厘米,有的墙顶甚至呈斜面状;高三米左右的墙体上,还存在不少碎石和裂缝,有随时崩塌的危险。 当地民众称,由于多年风雨侵蚀,以及...
3月1日上午北部新城工地施工人员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一座墓葬,负责该工程的大龙山镇镇政府协同当地派出所派出警员维持现场秩序,并迅速通知我市文物主管部门,我馆考古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后马上放弃周末休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经过初步勘查,发现该砖室墓除头部墓砖被挖开个口子外,棺木浸泡在淤泥中,墓穴基本保持原状。当即我们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通过发掘我们知道其为宋代平面砖室墓,符合北宋时期长江中下游典型砖室...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日前对一宋代石室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数件精美的青釉瓷器。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专家介绍,该宋代石室墓为双室合葬墓,墓室壁保存较好,后壁龛上浅浮雕着莲花花纹等图案。墓葬出土的随葬品包括10件瓷器,其中以青釉瓷为主,器形有碗、执壶、罐和盏等,工艺十分精美,保存也比较完整。 考古专家表示,这一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重庆地区宋代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及随葬器物组合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批精美的...
宋墓发掘现场 昨日,文物部门已按宋墓原样结构复位,对红安发现的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进行保护。 专家称,墓主距今千余年,此墓对研究红安宋代文化有一定价值,但此墓在古代已被盗掘,内存器物稀少。
经过两天抢救性发掘,昨天位于肥西高店乡团塘村一工地发现的两个宋代墓葬被成功发掘。墓葬中出土了青铜镜、白瓷盏、青铜钗等十多件文物,其中一墓葬只有80公分长,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如此小的宋代墓葬他们在肥西还是首次发现,墓葬主人疑是未成年的孩子。 昨天,肥西文物管理所的张所长告诉记者,这两个墓葬是在该县高店乡团塘村一工地发现的。第一个墓葬长2米多,是江淮地区较常见的砖室船形墓,出土青铜镜、白瓷盏、铜钗及...
记者从河南省巩义市文物局获悉,一施工铲车前不久在该市涉村镇后村意外挖出一座宋代壁画墓,古墓内壁画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该墓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墓道口高、宽各约50厘米,墓室为圆形穹顶,高约2米,直径约3米。依据墓室结构和壁画风格,专家初步断定为宋墓。目前,考古人员正对其发掘清理。 据巩义市文物局管理科科长王保仁介绍,在墓道与墓室之间的甬道两侧,各有一幅壁画,一幅是出行图,另一幅描绘了蒸馍的生活场...
现场出土的瓷器。王燕 摄 广州正在对大塘街西侧一建筑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一段紧张挖掘有了最新进展。昨(11)日,有群众报料称,现场发掘出五代两宋时期河堤和临河木构建筑,目前有专家推测河堤是古河道“清水濠”的西堤。现场出土青花瓷器、铜钱等上千件明清时期遗存生活用品,正好反映当年的社会生活风貌,极富历史研究价值。 挖掘现场是德政中大塘街一建筑工地,五代两宋时期河堤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