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2012年度河北省文博系统青铜器鉴定高级培训班”在涿州举办,省文物局副局长李恩佳、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主任刘建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孔祥星、保定市文物管理局局长王胜利等出席开班仪式。此次培训班课程内容贴紧实际工作,针对性强,突出历代铜镜和汉传、藏传金铜造像,授课老师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而且有坚实的专业功底国。孔祥星先生、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对战国至明、清时期铜镜鉴定知识进行了深入浅...
这枚铜镜直径14.6厘米,为青铜质,镜为八瓣菱花形,半球形圆钮,素缘,内区雕有振翅欲飞的双鹊和奔跑游戏的狮子、麒麟各一只,中间填以卷草和花枝;外区为卷草、花枝、蝴蝶间隔相配的纹饰。整体内容丰富多彩,灵动活泼。(现珍藏于大唐西市博物馆)
近日,信阳市淮滨县文物执法部门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及时追回3件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 12日6日上午,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接到群众举报:固城乡大吴网村窑场有出土文物被哄抢。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依法责令停工取土,实施现场保护。在对窑场负责人吴兴合询问时,吴兴合回答:“别的没有什么,只有这些残片”。执法人员立即向县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吕其顺作了汇报。吕其顺带领淮河博...
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战国时期秦国制造的兵器——青铜矛。这件青铜矛铸造精美,保存较完好,造型很像一支短剑,其表面的光泽清晰可见。青铜矛长15.6厘米、宽2.6厘米,矛叶较窄、中部起脊,两侧自锋尖至骹处为狭长弧刃,粗长圆骹两侧穿孔,用以插柲捆系。骹两面刻铭文,正面铭文:“三年相邦吕不韦造,上郡守□高工□丞甲工□”19个字...
18日记者从新疆哈密市文物部门获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的大力配合下,对亚尔墓地进行了初次发掘。截止目前,已清理墓葬365座,面积约4400平方米。 亚尔墓地位于东天山南麓的平缓戈壁滩上,上世纪80年代发现,1992年公布为哈密市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葬分布较为密集,数量在500座以上,墓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墓地破坏严重,大部分墓葬无地表标志;墓室平面以圆角长方...
1、青铜尊 可能来自于中国南部,湖南省。商朝,公元前13-12世纪。 青铜尊介绍: 这件仪式用的青铜酒器(尊)是由两头公羊支撑的坛子。商朝时,虽然中国南部借鉴中国北部的青铜铸件技术和酒器制作方法,然而,南部的装饰形态和风格与北部迥然不同。这件写真的酒器物件是当地品味和选择的范例。 羊角自由弯曲的公羊比饕餮或怪物的脸部更为逼真和形象。大部分的中国古代器皿都是用公羊装饰的。它的制作很可能是首先铸...
家住汨罗市白塘乡曹家村的刘先生最近拾了一件宝。12月12日,他散步时在一处挖土机填埋的路边发现一件象形青铜器,该青铜器重13.05公斤,长52cm,宽28cm,厚度有1.5cm,上面有九个凸出的圆点,用铁器敲击时可发出9种不同的声音。 经市文物专家初步鉴定,青铜器为象罄,是古时贵族使用的打击乐器,属商朝文物,距今约有3千多年历史,文物专家还表示,此类乐器出现在南方实属罕见。目前,文物正等待省有关...
红网汨罗站12月17日讯 (分站记者 何丹)家住汨罗市白塘乡曹家村的刘先生最近拾了一件宝。12月12日,他散步时在一处挖土机填埋的路边发现一件象形青铜器,该青铜器重13.05公斤,长52cm,宽28cm,厚度有1.5cm,上面有九个凸出的圆点,用铁器敲击时可发出9种不同的声音。 经市文物专家初步鉴定,青铜器为象罄,是古时贵族使用的打击乐器,属商朝文物,距今约有3千多年历史,文物专家还表示,此类乐...
(资料图) 近日,笔者从市博物馆获悉,在今年6月针对蕉城区霍童镇流域展开的野外考古调查中,发现并出土了商周时期“青铜锛”与大量的陶片、青瓷、石器。同时,有关部门还对我市多条流域进行考察,使宁德史前文化序列逐渐清晰并形成脉络,为没有纳入正史记载的闽东“史前文化”填补了空白。 “青铜锛是在蕉城区霍童镇芦坪岗一处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农...
图为出土文物。 红网汨罗站12月17日讯 (分站记者 何丹)家住汨罗市白塘乡曹家村的刘先生最近拾了一件宝。12月12日,他散步时在一处挖土机填埋的路边发现一件象形青铜器,该青铜器重13.05公斤,长52cm,宽28cm,厚度有1.5cm,上面有九个凸出的圆点,用铁器敲击时可发出9种不同的声音。 经市文物专家初步鉴定,青铜器为象罄,是古时贵族使用...
唐代瑞兽双鹊青铜镜 这枚铜镜直径14.6厘米,为青铜质,镜为八瓣菱花形,半球形圆钮,素缘,内区雕有振翅欲飞的双鹊和奔跑游戏的狮子、麒麟各一只,中间填以卷草和花枝;外区为卷草、花枝、蝴蝶间隔相配的纹饰。整体内容丰富多彩,灵动活泼。(现珍藏于大唐西市博物馆)
这把长约60厘米,器物形状较为硕大的人面纹饰弯刀属首次发现。 今年10月8日,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的两名村民在大甸山为附近的砖厂取土时,无意中从推土机下发现了一个长约60厘米、形似弯月状的青铜器。这一偶然发现,揭开了一个大型古墓葬群。目前,经省、市、县三级考古专家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后,古墓葬群已发掘面积2000多平方米,抢救性发...
商代的青铜器铭文(丁孟 供图) 鉴赏讲堂之青铜器3 丁孟,现为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商后期青铜器纹饰中动物纹样大大增加,最典型的花纹是具有神秘色彩的饕餮纹,其形状多变,一般尾部下卷,鼻额突...
图片资料 在首届“中国(安徽)古典艺术品交流文化节”中,一件战国青铜嵌松石铭文剑在鉴宝活动中深得专家老师的极力称赞,此剑无一点锈斑结块,剑身布满规则的鸟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和背面镶有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该剑历经岁月的磨砺,至今仍然锋利!其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无二。 此把青铜嵌松石铭文剑(题图),长61.3厘米,竹节上布满漂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