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30日上午,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的60名学生来到该市虢国博物馆参观。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各个主题展区,同时通过馆内新开辟的互动设施开展互动活动,以一种特别的形式欢度“六一”。 虢国博物馆是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对外开放5个基本展区,外加模拟考古钻探发掘体验和虢国雕塑等两个大型游客互动展区。为丰富游客文化生活,虢国博物馆近年来在已有“静”态文物陈列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打...
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馆展示的部分王世襄旧藏(庄氏捐赠),图中分别为:明黄花梨木夹头榫大平头案(后),明黄花梨木小座屏风(案上),明黄花梨木四足八方香几(右后),明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中)和明紫檀木扇面形南官帽椅4把(前)。 杨博 图 王世襄收藏的明式家具共80件现已全部入藏上博。其中有79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香港实业家庄贵仑出资购得后捐赠的;另有一件黄花梨小马扎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由...
5月30日上午,金山区博物馆为新公布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陈氏宅竖立保护标志。位于张堰镇政安弄26号的陈氏宅,建于清末民初,“回”字形布局,上下二层,砖木结构,为典型的江南“走马楼”式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 陈氏宅地处张堰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区范围内,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2012—2013年4月底由张堰镇政府出资对其实施了整体性修缮。为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拯救及文物保护工作,...
汶上宝相寺塔佛牙舍利首次出地宫,僧人正在做法事。 6月3日,在汶上宝相寺,包括佛牙、舍利、石函、金棺银椁在内的29件珍贵佛教文物首出地宫。据悉,6月14日,“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将在山东省博物馆与观众见面,这是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首次大规模外展。 6月3日上午8点3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14名僧人为文物做完法事后,专业文物工作人员将文物逐一做密封防震处理后放在专业包...
面向建筑师开放由知名人士组成的评审团将为古根海姆新博物馆的设计选出供最终选择的候选人,并确定第一阶段公开大赛的获胜设计方案。 纽约2014年6月4日电 /美通社/ -- 所罗门 R.古根海姆基金会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将于6月4日至5日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为位于赫尔辛基南部海港的一座待建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展公开的国际建筑设计大赛。本次广受期待...
近200件钧瓷演绎窑变魅力 “钧瓷艺术展·中国钧瓷四海行”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300余件近现代汝窑钧瓷瓷器,其中近200件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钧瓷新工艺作品。 钧瓷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大名瓷之一,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美誉。特别是它独有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让古今中外无数陶瓷爱好者如痴如...
“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中国梦·少年梦——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暨师生美术作品展”5月2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国家博物馆首次为小学生举办美术展。 展览新闻发布会由人大附小学生主持,600位学生代表以现场同时表演书法形式,拉开展览帷幕。 展出的3160件作品分4个板块:“梦之源”,通过儿童画、黑白线描画、版画、水彩画、丙烯画、剪纸、泥塑等艺术形式,展现了多彩、独特的校园...
尖底瓶是仰韶文化中典型的器物之一,也是半坡人最常用的汲水器。它的器形特点是:小口、鼓腹、双耳、尖底。尖底瓶具体的用法是先将绳子系于双耳之上,当尖底接触水面时瓶身便会自然倒下,水注满后则又自动立起,汲水非常方便。尖底瓶还有两大优点,一是口小,水装满后不易溢出;二是瓶腹部两边有耳,穿绳后便于背挎和手提。尖底瓶这种自动汲水的奇妙现象,恰是近代物理学中重心原理和定倾中心法则的最早运用。虽是一种巧合,却体现...
波斯库思老二世银币 银币正面有波斯国王库思老二世的右侧半身像。国王头戴王冠,冠顶有翼翅和雉形饰物。两侧有婆罗钵文王名,王像周围有两圈连珠纹外框,框外上下左右边缘各有一新月抱星纹饰。背面中央有点状堆积的火焰纹和台基组成的祆教圣火祭坛,两侧有手持长剑的祭司各一人,祭司两侧分别有纪年铭文和铸造地点,周围有三圈连珠纹外框,框外缘有新月抱星纹饰。
汉代 四神规矩镜是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最精美、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铜镜,其主要特征是在装饰花纹中间,有规则地分布着“T、L、V”这三个符号,非常规矩,所以称之为“规矩镜”。规矩镜的主纹饰以四神为主,还有动物、禽鸟及羽人之类。古人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位置将四神铸在铜镜上,用以镇宅辟邪。由于受当时求长生不老和道家思想的影响,有关羽人、四神、瑞兽等图案兴盛一时。
唐代 银杯呈八瓣花状,口沿外缘錾刻一周联珠纹,足沿也装饰联珠纹。杯腹的八个花瓣是八个纹饰区,每区錾刻着一组人物,分别为仕女戏婴、仕女梳妆、仕女乐舞和仕女游乐,以及四幅狩猎图,其中三幅是策马追鹿,一幅为弯弓射猛兽。在银杯的内底处,以水波纹为底衬,还錾刻出摩羯头和三条长尾,口边有两条长须的鱼,纹饰鎏金。
秦代 青铜龙龙体中空,形体巨大,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这是战国秦的遗物,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铸以为钟鐻(jù)”的大型乐器架的底座。
唐代 这件白玉带饰由四块方胯,九块半圆形跨、两块圆首矩形銙和一个玉带扣组成,共有16件。带饰上的孔和蹀躞带上的铰链功能相同,也是用来系挂物品的。
唐代 这组俑由两件舞俑和五件乐俑组成。舞俑们头梳双髻,表情温婉,双手分执帛巾两端,两者相对,正挥动双臂,婆娑起舞;五件乐俑中有一人头梳单螺髻,双手斜放右边作吹长笛状,其余四人均头梳双螺髻,一人击鼓,另外三人的乐器虽已消失,但动态犹存。她们围坐在地上,全神贯注地为舞蹈者伴奏。
银杯杯体为浇铸成型,纹饰细部采用平錾手法加工而成。杯身被錾出八个棱面,这八个区域内分别装饰着乐伎、侍者和舞蹈者。乐伎手执拍板、小铙、洞箫、曲径琵琶等乐器。侍者均为胡人,深目高鼻,有的带卷沿尖帽、有的顶瓦楞帽,手中捧着杯和盘。银杯杯身背景为忍冬卷草、山石飞鸟和蝴蝶,通体饰鱼子纹为地。杯的足沿装饰有环状连珠。手柄上有指垫,上饰高鼻深目的两个胡人头。这件杯的造型和杯上的人物形象都带有明显的西方风格,由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