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英国《独立报》1月10日报道,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推出的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的研究指出,考古学家近日发现,汉景帝墓所出土的茶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国古代皇室好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150年前。 研究指出,科学家们运用质谱分析法检查了附着于叶子表面的微小晶体后,推断出这些叶子的确是茶叶。汉景帝的墓发掘于上世界90年代,但直到现在墓中所发掘的有机物才被科学鉴定为茶叶。随茶叶出土的还包括一些...
预计今年结束船内考古发掘工作羊城晚报讯记者黄宙辉、郑迅,实习生吴大海,通讯员张晓斌摄影报道:著名的南宋沉船“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9日,记者从该项目方获悉,经过两年的保护发掘工作,截至2016年1月5日,“南海I号”沉船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其中不乏珍品。专家预计,船内考古发掘工作将于2016年基本结束。 “南海Ⅰ号”发现于1987年,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尺寸最大的宋代沉船。其...
唐代省部级高官“家藏”了多少宝贝?武则天的秋官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长)李晦的墓葬文物新年来临之际首次公开展览,或许在让人震惊于唐三彩的惊艳之外能够给出部分答案。 李晦墓位于西安高陵区泾渭街办马家湾村南,距汉景帝刘启陵园——汉阳陵约3公里,地面原有陵园、封土、墓前石刻等。上世纪90年代,受渭河崩岸和盗贼持续破坏,考古人员遂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参与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永嬴说,该墓葬...
在水下沉睡八百多年后,满载船货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历经整体打捞和考古发掘,目前已出土文物超过1.4万件套。专家推测它是属于南宋中晚期一艘“福船”类型的古船。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在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发布“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最新进展,公布沉船类型、船货发掘最新发现以及推测的沉船年代等重要考古新发现。 “从已发掘暴露的船体结构和船型判断,‘南海一号’...
图为“南海一号”挖掘现场。本报记者 王 珏摄 图为龙泉窑系青釉菊瓣纹碟。本报记者 王 珏摄 目前最大的宋代沉船已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从中可一窥当时的陶瓷技艺和海外航运 南海一号,带你阅千年 沉船,是一条人们了解过去的隐秘通道。数年前,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成功实现整体打捞,吸引众多目光。如今,经过发掘保护,沉箱(特制的钢结构箱体,用来固定船体和文物)内的“南海一号”已经浮出水面,随...
清·钱慧安《烹茶洗砚图》 关于茶的起源问题,一直被蒙上神秘色彩。将茶道奉作“国粹”的日本认为茶乃佛祖释伽牟尼所“发明”,与此异曲同工的神农发明茶之说在我国广泛流传,迄今对此深信不疑者仍大有人在。正是这种虚妄的茶起源说使海内外的学者产生了困惑,也为多起源说起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因此探索茶之为饮起源于何时何地,就成为茶史研究首先需要搞清楚的重要问题。 战国秦汉:茶之起源 神农发明茶之说,究竟由...
图为:距今4000多年的玉器 考古工作者时隔20余年重启天门石家河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去年11月底至12月该遗址出土了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专家认为代表当时中国琢玉技艺最高水平,并且改写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天门石家河遗址从距今6500年开始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活,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最鼎盛时期,整个遗址群由40处地点组成,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
为了推进项目深入展开,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出土各族契约文献整理及其与汉文契约比较研究》课题组,日前在吐鲁番主持召开“丝绸之路出土民族契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西夏文字学专家史金波,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学专家李正宇,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专家李并成,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敦煌学专家郑炳林,武汉大学吐鲁番文书学专家陈国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颜...
据香港《文汇报》12月28日报道,古埃及文明充满神秘色彩,英国大英博物馆发掘当年古城纳夫克拉蒂斯(Naukratis)的遗址,近日挖掘出约1万件文物,包括希腊船的木制组件和埃及雕像,揭示出当时的繁华景象。大英博物馆馆长汤马斯指出,最新文物种类繁多,反映纳夫克拉蒂斯在古埃及时期贸易频繁、文化交流活跃,堪称国际都会,“犹如古埃及时代的香港”。 纳夫克拉蒂斯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希腊语意即“船的女主人”,...
12月29日,在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的罗家坝遗址,考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勘探。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赵建介绍,国家文物局已批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坝遗址实施第四次考古发掘,相关工作人员已于12月26号进入考古发掘现场,先进行整体普探、再选点、布房、然后再进行发掘工作。本次出土的文物有望揭开千年巴人消失的诸多历史之谜。 据了解,1996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发掘罗家坝战国土坑墓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公布,天门石家河遗址近日出土250余件距今4300年的精美玉器,代表了史前中国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峰,激发了学界对于石家河文化的新思考。 石家河遗址群占地面积达8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聚落群。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代表了江汉平原史前玉雕的最高水平。 据了解,这一大规模的遗址群于1955年起先后进行过10余次系统考古挖掘。本次考古挖掘的核心是谭家岭遗址,于201...
清洗后的金板 记者 王祺摄 28日,考古人员再次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内棺进行了一次探测,棺内除了金器、玉器和纺织品痕迹外,还发现了几个漆盒。 记者注意到,经过专家们的清洗保护,金板露出了“真颜”,本该有的光泽没有因为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受到影响。这些金板并不是统一的尺寸,同一块金板,不同部位的厚度也不一样。专家介绍,每块金板大约一公斤左右。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有孔子图像及生平介...
战国时期芈月故里的漆器和青铜器在广州就能观赏到。今天起,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吉金华彩——湖北九连墩青铜器漆器展》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分列鼎而食、楚风漆韵和金戈铁马三部分,精选了湖北九连墩战国楚墓中出土的93件套文物,以青铜器和漆器为主,涵盖了祭祀、生活、宴乐、军事等方面,集中反映了2000多年前楚文化魅力。 展品文物包括有青铜、漆木玉器、竹简,既有礼乐制度规范的祭器、明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