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一本淘自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的古书,竟藏有震惊两岸四地及日本学界的史料——中国人发现钓鱼岛,比日本人早了76年!这就是清代名著《浮生六记》的佚文。这本古书,就是清代学者钱泳的手写笔记《记事珠》。正是他的亲手抄录,得以保留下沈复所著的《浮生六记》的第五记《海国记》。 日本主张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理由之一,是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在1884年“发现”该岛,而沈复...
沈阳日报 张文魁/摄 夏日的一次集体回望 “三星堆·金沙文物精品展”在这个夏天,透过尘埃和烟云,散发出让我们心动的美! 来沈的三星堆博物馆原馆长肖先进说,三星堆、金沙谜团千古未解,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三星堆、金沙还没有发现任何相关的文字记载。 首展日,前来参观的沈阳市民说,“三星堆·金沙文物太美了、太震撼了,可就是有点看不懂”。 为此,我们独家联手辽宁省博物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明清徽州家谱的渊源 明清徽州家谱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 首先,从史学影响看,司马迁创立的史表是徽州家谱的主要渊源之一。明清徽州地区普遍认为“谱为一家之史”,自觉地将史法寓于谱法之中,对于史表尤为重视。崇祯年间吴士鹏在《临溪吴氏宗谱》中写道:“昔龙门 氏之业开于谈,而成于迁、固,后世家谱之宗也。”清乾隆时张元泮在《甲道张氏统宗谱》中说:“仿龙门世表,经之纬之,明昭穆以别尊卑,使数十代之世系昭然在...
考古人员将柱础搬运到货车上 记者 王野 摄 北中街拆迁现场昨日又发现古建筑构件目前已被考古人员取走拆迁单位已对现场进行看护 近日颇受市民关注的北中街拆迁现场在昨日发现一对柱础。考古部门初步认定是明清时期房屋所用的建筑构件。 本报连日来对北中街拆迁现场出现沈阳城墙砖的情况给予了持续关注,推动了现场保护等工作的进行。 可能为明清时期建筑构件 昨日14时,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赶到九门...
今天上午,圆明园出土文物修复正式开放,市民可到圆明园南门内的修复现场,目睹将破碎的瓷片复原成一个精美的青花瓷器的全过程。记者了解到,修复开放将持续到10月,市民同时可在现场看到已完成修复的20件文物,其他130件圆明园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预计在10月18日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之前完成。 记者上午在修复基地看到,现场设有“文物现场修复展示区”,近百片大大小小的瓷片摆满了工作台,工作人员仔细地...
筛选 发掘现场 作为沅水上游重要支流的锦江,明清之际曾是贵州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舟楫往来,繁荣一时。对它更为悠远的过去,史料并不能做出明确回答。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者近期在该流域所展开的一系列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揭示锦江是贵州几大流域中古文化遗存较为密集的流域之一,迄今已发现20处。 山水秀丽的锦江流域历来都是文化繁荣之地,在名山梵净山秀水锦江的哺育下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通过...
6月初,京城媒体刊发了一则百字消息:“为尽快改善圆明园景区周边脏乱差的环境,规划部门委托清华规划院编制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墙外区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已完成初步规划成果并报审,该方案规划范围约125.26公顷,分为西南、东南、东北三个片区,拟建设圆明园主题公园、宫门广场、综合服务区、停车场地等配套服务设施。” “这126公顷里有没有一部分是属于圆明园原有的376公顷(5200亩)的?”曾多次明确反对复...
位于东莞万江桥畔的金鳌洲塔,这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塔,是东江水道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然而,信息时报记者日前却发现,塔身门洞处处“被留名”,游客们的不文明行为让古塔受到破坏。 金鳌洲塔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广东文物保护单位。塔高四十多公尺,塔身是八角形,内有石级直通塔顶。塔造型朴素雄伟。金鳌主题公园与古塔遥相呼应,新旧辉映,一起见证东莞历史的变迁,形成了极有潜力的景观和休闲地。 ...
昨日上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现场进行了开园倒计时100天暨太液池注水和丹陛望月广场落成仪式。随着一池碧水的注入,“平碧浅春生绿塘,云容雨态连青苍”的盛唐皇家园林景象,即将在今年国庆节重现西安。 唐代的太液池位于大明宫内庭中心地段,是大唐王朝最重要的皇家园林,池内造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昨日上午,记者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现场看到,太液池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东池和占地9万多平方米的西池均...
资料图:2010年5月9日,上海世博园中国馆内100多米长卷的《清明上河图》,引来众多观众驻足。依托高科技演绎动感的《清明上河图》给参观者新奇与不同感受。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应妮)“上河去吧!”随着一声吆喝,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缓缓打开,画中人物在嘈杂街景中开始对话,驴嘶马鸣不绝于耳,整幅画作仿如活了一般。这就是故宫23日向媒体展示最新研发完成的“走进清明上河图...
蔡甸收藏家徐世华前几天在汉川马口附近发现一只精美的八方大陶缸,便高价购回。有买家出价10万元,徐世华舍不得卖。昨日,记者看到,该缸造型别致,高约 85cm,口径 80cm、底径50cm、腹径约1米;缸身绘有福禄寿三星、大象、骏马及八仙图,栩栩如生。有玩家判断此缸为明代马口窑作品,极富民俗研究价值,现盼专家考证。蒋绶/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