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瓷砚是文具之一。三国至唐代流行青瓷的砚台。一般为圆形,砚面无釉以利研墨,底多安足,早期为三足,东晋以后逐渐增多,最多可达20足,如三熊足砚,砚式之一。流行于三国至晋初。以越窑青瓷产品为常见。圆形,砚面平坦无釉,或有盖,底下安三个熊形足。 蹄足砚,砚式之一。流行于晋。因砚足似兽蹄而名。西晋时为三蹄足,东晋时除了保留西晋的三蹄足外,还出现了四蹄足制品。南朝时足增至6个。 辟雍砚,砚式之...
17日,考古人员正对一座宋代拱形砖室墓进行清理,并运用三维扫描保存原始立体数据。 这片古墓群是今年8月发现的,位于荆州市荆州区楚源大道荆州中学新址建筑工地。根据考古勘察,该墓群约有400余座古墓葬,分别为战国到宋代时期,目前已抢救性发掘了60座。
上方题匾 前厢房 后厢房 前全景 最近,笔者从江华瑶族自治县东田镇方向进桥市乡罗田村公路旁右边的禁山边发现一座保存完整、明清时期修建的关帝庙。庙宇正大门前上方石刻的“关帝庙”三个字样及旁边的一幅石刻对联:“白马乌牛引出丹心一点,青龙偃月劈开鼎足三分”字体依然醒目。 整个关帝庙建筑分前后二厢房屋,中间是一方天井,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建筑用的柱头及行条是杉木,墙体...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年)曾禁止民窑烧造与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正统六年(1441年)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及九龙凤青花缸;正统十二年(1447年)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年)有减饶州岁造瓷器1/3的记载;天顺元年(1457年)曾派中官赴景德...
昨日,在襄阳市襄州区张湾街道办事处朱庄社区9组, 襄州区文物管理处的文物管理人员,正在对一座发掘的宋代古墓进行清理。本次共发掘古墓10座,都集中在半径不到50米远的地方,经考古专家考证,其中4座为东汉时期的、4座为唐宋时期的、2座为清代时期的,从墓中发掘出铜镜、水晶珠、银耳环、陶器、铜钱等物件70多件。
文物管理人员,正在对一座发掘的宋代古墓进行清理 昨日,在襄阳市襄州区张湾街道办事处朱庄社区9组,襄州区文物管理处的文物管理人员,正在对一座发掘的宋代古墓进行清理。本次共发掘古墓10座,都集中在半径不到50米远的地方,经考古专家考证,其中4座为东汉时期的、4座为唐宋时期的、2座为清代时期的,从墓中发掘出铜镜、水晶珠、银耳环、陶器、铜钱等物件70多件。
近日,希腊文化部称有关工作人员在马其顿(Macedonia)北部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地区的古墓中发现了一幅描绘男子驾驭战车这一威风场景的巨大马赛克拼图。据悉,此次发掘出土了珍贵马赛克拼图的考古遗址是希腊迄今为止发现的该国最大古墓。这幅精美的马赛克图像由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黄色和灰色的各色碎石组成。画面中,头戴桂冠的长髯男子威风凛凛地驾驶着双匹白马战车,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信使赫耳墨...
香席中燃点的香料 中国香文化在隋唐时期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但这一时期却是香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香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 隋唐之前,虽然上层社会对香推崇备至,但很多适宜熏烧的香料特别是高级香料不产于内地,而是来自边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总量较少,即使对上层社会来说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级别稍低的官吏也难以享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
春秋至汉魏时期中国香文化的发展 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久远。从现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战国时,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繁多。多用的有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时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已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
65岁的沈敦武是东莞一家企业的厂长,他用了50多年的时间,去了20多个国家,收藏了超过千件抗战时期的文物。 而身为“集邮达人”的沈敦武,还以“抗战”为主题,收藏了抗战时期的信封邮戳,这一收藏屡屡在市里和省内获奖。今年5月,他的集邮作品获得全国第16届邮展的金奖加特别奖。 50多年来痴迷收藏抗战时期文物 祖籍浙江诸暨的沈敦武,头衔除了东莞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沙田分会副会长之外...
基本信息: 作者:曹玮、(德)任天洛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4-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4-1 印次:1 页数:211 字数:380000 开本:大16开 ISBN:9787030402608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1年4月在西安召开“秦时期冶金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的...
正德白釉瓷,早期与成化、弘治两朝基本相似,中后期胎体逐渐厚重,大件器物增多。制作粗糙不规整,花瓶等有明显的接痕。嘉靖白釉瓷造型、色彩多样,釉面肥厚光润,纯净无杂呈乳白色。 ◆正德白釉瓷 正德白釉瓷盘碗类陶瓷日用品的胎体和口沿较薄,底面常常下塌,足内有放射状跳刀痕。有的足心似乳状突起,足脊留有切削的棱角或刮削痕。足端出现粘砂、火石红痕。底釉面一般较细润,积釉处能用肉眼看见细密的气泡,...
在明代,弘治帝(1488——1505)称得上是勤政恭俭的皇帝,他奉行保泰持盈的国策,瓷器烧造也在减禁之列。据史书记载,在弘治三年(1490)、十五年(1502)和十六年(1503)三次明文禁停烧制瓷器,这就使弘治官窑器远少于成化。因此,署“大明弘冶年制”款的官窑传世品比较少见,青花瓷尤其少。在工艺上,弘治官窑青花器继承了成化的特点,风貌与成化时的大体相同。 ◆胎质 胎质与成化时相同...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