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2007—2008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在北京终评并公示结束,由南京博物院主持、徐州博物馆和邳州博物馆3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邳州梁王城遗址考古发掘荣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 本报今年1月15日A05版曾刊登了《邳州梁王城遗址发掘结束》一文,用了整版的篇幅对梁王城遗址考古发掘盛况及重要发现进行了详细报道。 邳州梁王城遗址最早发现于1957年,南京博物院在考古调...
10月26日,汉中市文物普查队在宁强县黄坝驿乡关沟村发现了一处战国时期的古栈道重要关隘遗址。 这处古栈道系人工在山石上凿出的一条通道,宽2.2至2.4米,石壁两侧留有的门框、门闩窝和匾槽痕迹清晰可辨。据汉中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副研究员左汤泉介绍,此处关隘遗址位于黄坝驿乡关沟村,是古金牛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栈道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一直是沟通关中地区和成都平原以及西南地区的重要道路。汉中素...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巫山发现一处驿站古道遗址——南陵古道。古代大文豪李白、黄庭坚、陆游等都曾在此咏叹过。目前,该古道已被作为重大发现上报国家文物局。 巫山县文管所介绍,这处古道大部分保存完好,宽约2米,青石为阶。据历史文献记载,南陵古道至少在唐代就已开始使用,唐代李白在《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题壁》中,描述了他通过南陵古道登南陵山的情景——“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辞山不忍...
贵州清水江流域坡脚遗址群发掘日前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关发现把当地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至距今7000年左右。 此次考古发掘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合作进行。据此次考古发掘领队、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白彬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展开的首次大规模田野考古发掘。从出土遗物看,坡脚遗址地层堆积分为新石器、战国、唐宋、明清四大时段。目前,考古人员共清理灰坑34个、灰沟4条、墓葬...
祭祀坑中的陶罐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靖安县博物馆于近日对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邓家老虎墩遗址进行发掘,多个奇特祭祀坑引起考古专家的极大兴趣。考古专家推测,该遗址的上限应该距今5500年左右,下限根据遗址堆积可至东周。 该遗址靠近李洲坳东周古墓及郑家坳古墓群遗址。10月14日起开挖,目前,400平方米的遗址已经挖了1米深。考古专家推测,这一遗址底部很有可能...
近日,浙江省苍南县蒲城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渔寮乡崇安村尖山烽堠进行杂草清理,发现了明代卫所烽堠营房和草架墙遗址。 尖山烽堠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建,隶属壮士所所辖。远望形如双驼,烽墩分立东西两侧,中间为营房、草架。北面地势较陡,东、西烽堠北侧均置基座,基座块石垒砌,南面留出空地作为活动场所。 烽堠顶部略小于底座,立面呈梯状。内侧块石伴碎石、黄土砌成椭圆形,外侧墙体用块石垒砌,平面呈外方内圆...
工作人员正在修复装酒的四耳瓷壶。 从现场可看出,大街非常硬实。 发掘出的两锅连灶灶台。 10月26日,在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工地南侧清理出一条宽3米、长40余米的东西大街。大街采用沙石土铺垫,路面非常硬实。考古人员表示,由大街的规模推断,这处北宋时期的建筑群在当时应该非常壮观。此外,当天还在工地东侧发现了一个两锅连灶。目前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进入了细致清...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华诞,纪念“北京人”第一颗头盖骨发现80周年,弘扬中国悠久灿烂的史前文化,传承远古文明,10月23日上午,由北京市文物局、房山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承办的中国古人类展开展仪式在周口店遗址举行。仪式由房山区政府副区长卢国懿主持。 房山区人常委会大主任郭先英、房山区委常委赵佳琛、中...
近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衡水市文物管理处、景县文保所联合对景县青兰乡西周庄古代聚落遗址进行了考古试掘,出土了一批战汉、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并首次发现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此次试掘确认该遗址为4000年前一处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把衡水市发现人类活动遗迹的年代提前了500多年。 遗址位于西周庄村西南约150米处,整个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东部有一个深约6-8米的取土坑,坑的西壁、南壁、北壁及坑底可见...
总投资4000万元的新疆首座地下遗址博物馆正在古龟兹国故地库车县开工建设。这一特殊的文化遗产保护设施落成后,将真实“还原”魏晋时期中原人在古代西域生产生活的场景。 这座地下遗址博物馆位于库车县友谊路地下10米深处,建在魏晋十六国时期的一座巨型砖室墓葬的原址上。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认为,这样既可以保护这座汉式墓葬遗址的原貌,又能生动、有力地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
近日,河北省临城县文物旅游局配合省文物研究所对临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鲁营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取得重大收获,尤其是多处商周文化遗存的发现,建立了河北商周考古的又一个年代学标尺。遗址中壁炉火塘的房址和灰坑葬等遗迹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为商周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商周王朝文化的更替是一个重大的考古研究课题,但长期以来,商周之际的文化遗存发现得很少,或者更替的具体轨迹不甚清晰。而此次在古...
香炉上的青釉已经掉色 板桥镇遗址出土的石质纺线轮 昨天,在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工地上,考古队在一个灰坑中又出土了一个陶质纺线轮和石质纺线轮。考古人员还从另一个灰坑中出土了一个瓷兽足和一个陶质香炉。考古队专家告诉记者,两个纺线轮是当时宋人用于纺线织布所用,纺线轮的出土说明宋代手工纺织业已进入鼎盛时期。 出土陶石质纺线轮 在板桥镇市舶司考古现场,记者看到,两个纺线 轮制作材料不...
黑陶茶盘部分已经破碎 瓷壶保存得非常完整 10月4日,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继续进行,考古发掘人员在北宋时期文化层内发现了一个黑陶制作的敞口盘(茶盘)和一个完整的瓷壶等文物。据现场考古专家介绍,北宋时期茶文化发达,当时的胶州人就喜欢品茶,板桥镇作为当时北方唯一的海上贸易通道,茶叶交易非常活跃。 10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几名考古发掘人员正在清理一处灰坑。&...
铜质发簪保存完整 在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工地上,考古队出土了一个宋代铜质发簪。在继续考古中,考古人员还从一个灰坑中出土了一个骨质梳和大瓷罐。在考古现场,考古队为了弄清古建筑的用处,还专门请来了烟台博物馆古建筑专家为遗址解密。 出土宋代铜质发簪 在板桥镇市舶司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在一个新发现大灰坑中,发现了一个宋代铜质发簪。记者看到,铜质发簪长14厘米,呈扁形,发簪底部自然弯曲,发簪虽已生锈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