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镇江双井路考古发现的宋元仓储遗迹和元代石拱桥2009年镇江市政府启动了“双井路片区旧城改造”项目,该建设项目占地20公顷,位于古运河入江口的东岸地带,是古代江、河交汇的地方,也是镇江历史文化遗产埋藏丰富的地区。为抢救和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镇江博物馆考古人员配合对该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先后发现了宋、元仓储遗迹、元代石拱桥。 一、元代石拱桥遗迹 为...
重庆市考古所对解放东路巴县衙门城楼残垣进行发掘巴县衙门地下藏着宋代“解放碑”?考古发现一段城墙,其中一块砖有“淳祐乙巳”字样,专家怀疑地下埋着一条宋代街市“近段时间,有考古人员在渝中区巴县衙门圈地发掘,据说是发现宋朝街道……”有读者向本报报料称。昨日,记者打探发现,巴县衙门地下正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宋...
浙江余杭茅山良渚遗址 浙江长兴合溪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今天,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结果揭晓。上榜的25个项目中,余杭茅山良渚遗址和长兴合溪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受到关注。 那么,这两个遗址凭什么能最后冲刺十大考古新发现呢? 余杭茅山良渚遗址考古发掘领队、省考古所专家丁品分析道,主要是该遗址首次揭露了一处良渚文化中晚期坡地型遗址的聚落形态。同时发掘的...
日前,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舟山工作站在六横发现龙头跳沙埠,这是迄今舟山发现最早的海港码头。初步分析,龙头跳沙埠始于唐代。 龙头跳沙埠位于六横台门社区田岙村龙头跳。龙头跳背枕炮台岗(海拔280米),群山蜿蜒连绵,1条长约千米的山涧流经山村,穿沙滩入海,涧水充沛,终年不绝。龙头跳沙滩长约500米,宽20-40米不等,东北—西南走向。沙岸堆积成丘,高1-5米不等,周广10余亩。沙丘上现存古黄连木林,...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成组红衣乐俑坐在一起,弹奏着琵琶、古筝等乐器,彩绘多子格内放置着小食品……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清理时,发现了大量罕见文物。 在机场二期工程新修跑道西端北部,发掘了一座斜坡墓道多级台阶带天井的双室土洞墓。在该墓中出土随葬品123件(组),其中位于墓前室东壁的两组陶乐俑最为引人注目。据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呆运介绍,这组乐俑出土时即按照演奏...
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比正在进行中,记者昨日从评比办公室获悉,我市江夏丁家嘴战国楚墓入围60个候选项目,这是该评比举行10年以来,武汉地区考古项目首次列入候选名单。 丁家嘴战国楚墓位于我市江夏区山坡乡光星村丁家嘴湾,2009年5月—6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夏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出土随葬品155件。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墓中出土近10片竹简,是武汉地...
中新网2月3日电 河北省邢台市考古工作队日前在张夺2号遗址区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汉代窑址2座及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墓葬104座。 河北省文物局消息,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北省邢台市考古工作队在张夺2号遗址区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汉代窑址2座及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墓葬104座。 这两座保存较为完整的烧制陶瓦的窑,均由窑室、烟道、烟囱、窑前工作面组成,在该窑址上发现了大量变形或残断的...
中新网2月3日电 河北省邢台市考古工作队日前在张夺2号遗址区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汉代窑址2座及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墓葬104座。 河北省文物局消息,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北省邢台市考古工作队在张夺2号遗址区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汉代窑址2座及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墓葬104座。 这两座保存较为完整的烧制陶瓦的窑,均由窑室、烟道、烟囱、窑前工作面组成,在该窑址上发现了大量变形或残断的陶瓦以及有使...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北省邢台市考古工作队在张夺2号遗址区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汉代窑址2座及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墓葬104座。 这两座保存较为完整的烧制陶瓦的窑,均由窑室、烟道、烟囱、窑前工作面组成,在该窑址上发现了大量变形或残断的陶瓦以及有使用痕迹的盆、釜等器物残片。由此推断该遗址应以烧制陶瓦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汉代陶窑在邢台市尚属首次发现,此次发现为研究当地汉代建筑构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核心阅读 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掘似乎正带动起一轮“皇坟热”及“考古发现热”。 文物的高频“出土”,是否意味着考古进入一轮“高峰期”? 其背后,到底是考古发掘的正常状态,还是媒体热炒、公众热捧下的幻象? 一周“出土”50余项,“不稀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