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安徽凌家滩遗址发现5500多年前的玉质占卜工具,比殷墟的占卜工具早了2000多年。 这3件玉质的占卜工具摆放在墓主人的下腹部,里面还有摇卦用的玉签,制作十分精美。 安徽考古所研究员张敬国:这3件东西表明我们祖先在5500年前已经开始使用占卜这一套方式,对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中国哲学思想都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和占卜工具同时出土的还有玉环、玉珏、玉镯、玉璜等玉器214件,其中一...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目前巢湖市凌家滩五度发掘正在积极申报“中国田野考古一等奖”,如果申报成功,将不仅是中国田野考古大奖评选以来,第三个获得此殊荣的考古项目,也将是安徽省唯一一个获得此荣誉的考古工程。 据负责凌家滩发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敬国教授介绍,中国田野考古奖是我国考古界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这是考古界评选最严格的一个奖项,开评以来曾经有好几届出现一等...
凌家滩五度发掘结束后,考古专家张敬国教授昨接受独家专访时认为:真正酋长墓应是“87M15” 历时近两个月的凌家滩第五次野外发掘工作虽于7月14日正式结束,但它给人们留下的太多悬念仍萦绕在人们的脑际。07M23墓葬中出土的坩锅到底有没有金属成分?超级大墓的主人如果真是当时的神权领袖祭司,那当年统帅凌家滩的真正酋长又在哪里?昨天,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张敬国教授在凌家滩五度发掘结束...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获悉,正在进行的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中,一座神秘墓葬出土玉石器随葬品达200多件,数量之多令人感觉“千年一遇”。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杨立新告诉记者,此座墓葬长3.6米、宽2.1米,墓口距地表深0.9米,墓底距墓口深0.55米。此前,重达88公斤的“中国第一玉猪”即在此被发现。 杨立新说,墓坑内摆满了随葬品,有200多件,...
7月10日,历时近两月的凌家滩第五次发掘部分宣告结束,然而,对考古学家们来说,他们新一轮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此次出土众多重型玉器的墓葬,他的墓主是谁?真的是5000多年前的“酋长”,还是另有其人?此次发现的看上去很像坩埚的红陶罐,它是否真是当时用来冶炼金属的工具?凌家滩先民到底和古代南方蚩尤族有没有关系?凌家滩第五次发掘仍留给了人们太多的悬疑和猜想。 悬疑1:M23墓主到底...
新华网合肥7月11日电(记者熊润频何晏)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获悉,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工作目前进入尾期。此次发掘面积约450平方米,出土各类玉器、石器和陶器近400件。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杨立新介绍,今年5月18日至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凌家滩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此次发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墓地的北区,主要了解北区的墓葬分布状况;第二阶段在墓地的南区以东,主要了解...
五度发掘中发现的玉猪和大墓,都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昨天上午的含山凌家滩村异常热闹,因为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成果展在此进行,这标志着凌家滩第五次发掘的主要活动告一段落。此次发掘主要有两大惊人发现:一是“中华第一玉猪”,二是在玉猪身下的大墓,都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千年一遇...
昨天上午,省文化厅负责人在巢湖含山县正式宣布,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的现场发掘工作已经结束,此次发掘不仅发掘出规模空前的中心大墓,还出土一件罕见的巨型玉猪,表明凌家滩远古先民对猪的图腾崇拜。 第五次发掘成果丰硕 从5月18日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按照计划对凌家滩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截至目前,共计发掘面积约450平米。据了解,这片墓地主要使用年代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凌家滩文化...
今天上午,含山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在大雨中继续进行。昨日,临1号探方内墓葬北部有新的石器出土,据考古队员介绍,分别是2组石凿和数枚石钺。目前,第一层玉器的清理工作已经结束。 记者在关闭了手机和相机的状态下,进入到封闭的临1号探方内观看了墓葬的发掘进程。为了防雨,用塑料布搭盖起来的探方内部闷热潮湿,2台不停旋转的电风扇也丝毫不能减少帐篷内考古队员们的汗水。在考古队员的指点下,记者看到了前几日...
6月28日拍摄的在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猪”。6月24日,位于安徽省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考古专家发掘出一头“玉猪”。据专家提供的数据,“玉猪”长约75厘米,宽约22厘米,高约38厘米,重约80公斤,由较为粗糙的玉石雕刻而成。目前,“玉猪”的年代已基本确定为5500年前。新华社发(...
凌家滩古遗址出土的玉钺群 昨日,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取得重大突破,考古专家在凌家滩古遗址一个墓葬中发现了由8块保存完整的玉钺组成的玉钺群。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敬国教授介绍,如此大面积、集中发掘出玉钺群在凌家滩遗址发掘中还是首次,在全国也属少见。 钺是古代的礼器、兵器,用于陪葬的玉钺,象征着部落首领或军事首领的权力。这表明5300~5500年前的凌家滩遗址已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等级差...
凌家滩第五次发掘已有一个月时间。昨天从现场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原先开启的11个探方东南方向又重新布下4个探方。让他们惊喜的是,发掘当日,4探方便出土了三件玉器,包括一件玉璜和一个玉镯。这也是先民礼器——玉璜首次现身第五次发掘现场,这似乎意味着下面的发掘更值得期待。 新探方内发现玉器 张敬国教授告诉记者,凌家滩第五次发掘主要是想解决一些学术问题,包括这里的墓地结构、布局。而这几个新布探方也正在凌家...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距今约60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家滩遗址自1985年发现以来至2000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过4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200多平方米,发掘墓葬66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凌家滩遗址的第五次发掘筹备工作已经开始。...
5月21日在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拍摄的两件出土瓷罐。当天,凌家滩遗址第5次考古发掘首掘两件瓷罐,专家目前正对其进行鉴定。凌家滩遗址是距今5300至5500年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遗址,总面积160万平方米。1987年以来,考古人员先后对其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已发现祭坛、红陶块遗迹、水井等。(新华社)
在18日启动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现场,凌家滩考古发掘负责人、安徽省考古所张敬国教授将前四次发掘的成果对记者一一道来。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自然村,是距今5300至5500年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遗址,总面积160万平方米,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7年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先后在此进行了四次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