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华网西安12月26日专电(记者冯国)文物考古人员在陕西省高陵县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发现一处距今4000年前的大型仰韶文化遗址,为研究渭河流域的古代聚落遗址分布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西北大学考古学教授冉万里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处遗址东西约450米,南北约400米,地处渭北黄土台原——奉正原北侧,其南约9公里处有渭河自西向东流经,地势平坦,除遗址东北角外均为农田。因遗址局部暴露的断面不足1米...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安特生眼中的仰韶村山谷景象。(历史照片) 瑞典地质学家发现了 一提到仰韶文化,每个中国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人面鱼纹盆、小口尖底瓶以及彩陶盆、钵口沿上的原始文字符号。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仰韶文化以及其命名地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1921年,一位名叫安特生的瑞典地质学家来到了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安特生从小喜爱地下埋藏的宝藏,当时他担任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一职,当年听说河南渑池县的...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因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首先发现而得名。由于遗存中含有彩陶,也曾称彩陶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和陕西省境内。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调查发现的遗址达千余处。 仰韶文化居民营建聚落多选在河谷阶地上。以从事锄耕农业为主,刀耕火种,种植粟、黍、白菜、芥菜等。用石斧砍林辟地,用石铲和石锄翻地松土,用长方形石刀和两侧带缺口陶刀收割作物,用石磨棒在石磨盘上滚...
“文物普查的前期田野调查任务已经结束,现在正在进行后期工作。普查中新增不可移动文物656处,使得廊坊市的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了1199处,数量翻了一番。其中,文安县孙氏乡太子务村发现了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填补了廊坊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它将廊坊南部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千年左右。”昨日下午,廊坊市文物管理处长张兆祥告诉记者。 ■ 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1199...
近日,在廊坊的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队发现了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 该遗址位于文安县太子务村东南400米,北部略高于四周地表,南部为深约1米取土坑。遗址平面呈正方形,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地表遗迹丰富,暴露遗物有红陶夹蚌、夹砂器物口沿、底,绳纹灰陶片,细泥红陶钵口沿,褐陶罐口沿,鹿角等。可辨器形有钵、罐等。遗址坑壁断面上地表10厘米以下为文化层,厚度约30厘米,包含物大多为红陶碎片、白灰状碎末等。经河北...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文物普查队首次发现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 该遗址位于文安县太子务村东南400米,北部略高于四周地表,南部为深约1米取土坑。遗址平面呈正方形,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地表遗迹丰富,暴露遗物有红陶夹蚌、夹砂器物口沿、底,绳纹灰陶片,细泥红陶钵口沿,褐陶罐口沿,鹿角等。可辨器形有钵、罐等。遗址坑壁断面上地表10厘米以下为文化层,厚度约30厘米,包含物大多为红陶碎片、白灰状碎末等。经河北省文物...
日前,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自4月12日张家口市蔚县展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以来,截止到5月18日,共发现各类文物遗存333处。其中,古遗址72处,古建筑248处,古墓葬11处,其他2处。 古遗址中较为重要的是在上康庄村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表暴露遗物特别丰富,应属仰韶文化后岗类型文化遗存。另外,在黄梅乡和北水泉镇还发现其他5处属于仰韶文化(包涵龙山文化)遗存的遗址,遗址面积大、遗...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文物部门获悉,专家证实定襄青石遗址含有仰韶晚期、龙山时期等新石器时代和夏时期、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同时还有一座汉代墓葬。 该遗址位于定襄县青石村北与河边二村之间的台地上,紧临滹沱河谷,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在去年8月忻(山西忻州)阜(河北阜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被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和定襄县文物旅游管理中心联合组队对定襄青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据文物工作...
西安市文物普查队日前在所辖的高陵县药惠乡麦张村发现一处仰韶文化遗址。 麦张村位于高陵县城东侧,属盐碱滩地。西安市文物普查队在此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面积大约6万平方米。 遗址出土的主要遗物有彩陶、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和灰陶陶片。彩陶纹饰有黑色宽带(饰于陶钵口沿)及圆点勾叶等。其他纹饰主要为细绳纹,另有少量弦纹、指甲纹等,还有素面红陶。器形主要有敛口钵、盆、尖底瓶、夹砂红褐陶罐等。 专家根据彩陶形...
2008年5月8日,西安市文物普查高陵二队在高陵县药惠乡麦张村普查时,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及汉唐墓群。麦张村位于高陵县城东侧,属盐碱滩地,村中心有来自高陵县城的排水渠东西流经。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曾在此村发现唐代墓葬。本次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村南,面积约6万平方米(因遗址绝大多数区域被即将成熟的小麦覆盖,所以具体面积尚难确定)。主要遗物为彩陶、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和灰陶陶片,彩陶纹饰有黑色宽...
陕西省文物部门日前在富县羊泉镇八合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聚落遗址。 据了解,此次发现的聚落遗址位于八合村梁上,地处台塬,分布范围十分广阔。遗迹遗物内涵丰富,器型多样,包括钵、罐、盆、瓮、尖底瓶等,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泥质灰陶较少,纹饰以绳纹为主,素面次之,线纹、蓝纹较少。纹样漂亮的彩陶引人注目,彩陶均为黑彩,纹样有勾叶、圆点、宽带等。 这个遗址的发现,对于研...
“大眼睛”陶片 罕见的蜥蜴纹彩陶盆,奇怪的大眼睛陶制残块,这些珍贵文物在杨官寨遗址考古中均被首次发现,这是记者昨日从杨官寨考古队获悉的。 史前聚落可能有“护村河”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泾河北岸开阔的一级台地上,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仰韶时期一处罕见特大型原始先民的聚落(人群聚居地,可理解为村落)遗址,距今约5000―6...
记者从邯郸市委宣传部获悉,河北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队近日在涉县木井乡木井村文物普查中,共发现古建筑17处,多为明清建筑,碑刻2处,古遗址3处,其中一处为仰韶。新发现的木井仰韶文化遗址,把木井的村史提前了五千年。 据介绍,考古人员在木井村外耕地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最常见的红顶钵,另有新石器时代石斧、石球,商周的陶片,汉代的瓦片等等,一直延续至宋。说明木井村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有人类居住。由于古代自然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