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隆庆(1567——1572)仅存六年。其间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安,生产低落。因而瓷器生产的规模也急剧缩小,产品的数量和品种都有所下降。但是此时并非毫无建树,从遗存的传世收藏品来看,此时的青花瓷的制作技艺更加精细,要胜嘉靖青花一筹。 明嘉庆·青花爵禄封侯菱花口碟 器型 隆庆青花瓷的器型比前期更为规整,以小件器物为主,大器少见。器型有所创新,如提梁壶、方胜式盒等。主要器型有提梁壶、...
在明代,弘治帝(1488——1505)称得上是勤政恭俭的皇帝,他奉行保泰持盈的国策,瓷器烧造也在减禁之列。据史书记载,在弘治三年(1490)、十五年(1502)和十六年(1503)三次明文禁停烧制瓷器,这就使弘治官窑器远少于成化。因此,署“大明弘冶年制”款的官窑传世品比较少见,青花瓷尤其少。在工艺上,弘治官窑青花器继承了成化的特点,风貌与成化时的大体相同。 ◆胎质 胎质与成化时相同...
陶瓷史研究有多种方法,亦有多种流派。而古陶瓷鉴定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凭借专业工作者的经验,依靠目测手摸等手段,鉴定古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这种方法俗称为传统鉴定。其科学根据有三条:一是纪年墓出土的文物;二是考古发掘的文化层;三是陶瓷本身的确切年款。根据上述三方面获得的陶瓷文物资料,对其造型、纹饰、胎釉及工艺诸方面进行综合排比分类,摸索出规律。传统鉴定的结论,难免受主观因素影响,但因其简便易行,故目...
断时代的要领是把握陶瓷的造型和釉色特征,根据造型和釉色可断定陶瓷的大概时代,如郎窑红釉,一望釉色便可断定其上限为康熙时期产品,再如钴蓝釉瓷器,其上限肯定不会早于元代早期。造型也是如此,如凤尾尊,其上限不会早于清初。再如棒槌瓶,其上限也不会早于清初。还有梅瓶,宋代开始流行,宋、元、明、清历代都生产,但每个时期的造型曲线变化都不一样,把握住每个时代标准器物造型的曲线变化,自能断定其时代。 根据...
使用磨损痕迹的鉴定原理 古瓷器在使用和埋藏或流通过程中,会在表面留下痕迹。这种痕迹是在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中逐次形成的。因而真品古瓷的使用磨损痕迹是很自然的。新仿的瓷器,由于流通、使用时间很短,一般没有古瓷那种自然的使用磨损痕迹,即使在流通过程中产生少量的磨损痕迹,或者人为有意做出某些磨损使用痕迹,但是这些痕迹是不自然的,与古瓷的自然使用磨损痕迹有着根本的区别。掌握了两种使用磨损痕迹的区别和特...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
1、嘉、道时期资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较前朝略厚。从道光时起,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2、瓷器釉质变粗,釉面上普遍出现了“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臼釉的颜色还是白中闪青色,但洁白程度不如乾隆时期,后来逐渐变灰色。趴在豆青青花瓷器中,有堆粉青花,俗称“青花堆粉”或“青花加白”,烧制方法是,先...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 3、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4、图案纹饰,内容新颖。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 5、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
很多朋友包括我们同行都曾谈论过一个话题:陶瓷最难鉴定也最容易鉴定。如今,这种说法又变了:陶瓷最难看了,书画最容易鉴定。因为书画家每个人的风格比较单一,虽然有模仿,但还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陶瓷涉及到窑口众多,每个时代的东西很多,真假难以辨认,因此很多人对陶瓷鉴定感觉如雾里看花一样。如何鉴赏中国古陶瓷?本期编辑特别邀请首都博物馆研究员、著名陶瓷鉴定专家王春城为广大藏友指点迷津。王老师坦言,他就讲...
在收藏交易市场上,给古玩艺术品附上一张由检验机构开具的鉴定证书,似乎成了一种时髦的趋势。但那些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手段检验出来的结果,有时也未必就能服众。 古玩艺术品的真假,是古玩收藏的关键所在。可是,在收藏圈里常常有对同一件瓷器藏品说法不一的情况。如果说专家的眼光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限,对于一些缺乏专家鉴定途径的收藏人士来说,拿藏品到科学实验室去检验,是辨别真伪的主要途径。在收藏交...
耀州窑在今陕西铜川市,宋属耀州,故名。始烧于唐代,北宋中期以后达鼎盛,终于元代。 烧制唐三彩、白瓷、青瓷、黑瓷和酱色釉瓷等品种,以青瓷最负盛名。其青瓷产品的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胎色灰白,胎质坚硬,露胎处呈现酱黄色。 (2)釉色青黄、深沉,釉层较厚,器物往往上部厚,下部薄,胎釉交接处呈姜黄色。此外,青釉釉面上有的出现小的露胎褐斑,为其它青瓷所不见。 (3)器型丰富,盘 ...
任何瓷器都有光泽,正确认识和辨别瓷器上的所属光泽,是鉴定瓷器真伪及年代远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 瓷器上到底有哪些“光”呢?一、贼光,或称新光、火光、浮光,一种发于瓷器表面炯炯刺目的光,像刚出窑的一样。有这种光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年代不远的新货。然而实践证明,不是每一件有 这种所谓贼光的瓷器都是年代不远的新货。例如有些从未使用也从未启封的旧瓷,一旦开箱示人,其光泽依然灿烂如新,南京博...
收藏专家表示,不管我们收藏什么,都要求它是真品,然而,书籍上所介绍的鉴定古玩的步骤、要领等,作伪的人研究得比一般收藏者要深得多,收藏一定要多看多摸索,绝不能按图索骥,完全照搬书本。 据南京日介绍,“书本上有关古玩收藏和鉴定的方法,落后于现代仿伪技术10年,我们如果按图索骥收藏古玩,肯定要吃大亏。”8月2日,在第48期新城市“市民学堂”上,文物鉴定专家、江南贡院博物馆馆长周道祥提出,市民收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