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四五十万年前的直立人火塘遗迹、比人类生存年代更早的犀牛和熊化石、100多件直立人阶段打制成的各种石制品、近2万件已经绝灭的古动物碎牙齿和碎骨片化石…… 庙后山小小的洞穴里怎么会容纳如此海量的古生物和古人类信息?这些动物骨骼和牙齿是怎么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40多万年的庙后山人到底来自何方? 从7月25日到现在,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再次发掘经历了近3个月。受天...
10月17日,媒体报道了上海黄浦区文化局叫停了对“不可移动文物”沈宅的拆迁。但是10月18日,原本没有被完全拆除的沈宅,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10月19日《东方早报》) 沈宅是何来头?由福建船商沈氏于清朝咸丰年间所建,距今有着150多年的历史,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被列为不动产文物。令人遗憾的是,在权威部门的“叫停”声中,百年老宅—...
10月,中国文物大省山西已进入深秋,位于新绛县镇光村的福胜寺内,20名身着灰绿色工作服的年轻后生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彩塑病害调查。 “我们可说得上是山西文物的‘黄埔一期’”,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的路易笑称。他是山西省首期彩绘泥塑修复培训班的成员之一。 据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白雪冰介绍,该培训班属于山西彩塑壁画保护工程,先通过培训班来培...
近日,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膀子罗氏民居抢险排危工程顺利竣工。该工程于2012年8月启动,10月中旬竣工,本着“抢险排危,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本来风貌和历史价值。 罗氏民居座落于小河镇膀子村七组,于2012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属清代四合院式古建筑,民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40平方米,总占地约300平方米。《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载:253—F3罗氏民宅 ...
10月18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船体发掘实施方案暨船体科技保护专家论证会在宁波召开,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泉州海交馆、登州博物馆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14位水下考古、科技保护与造船史专家参加了论证会议。“小白礁Ⅰ号”沉船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渔山列岛海域,发现于2008年,...
记者 张延龙 十三朝故都西安,最近启动了面积逾30平方公里的秦阿房宫遗址保护计划。这已经是短短几年中,继唐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之后,西安启动的第三个大遗址保护计划。 当地官员希望,这些计划在推动历史遗址保护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陕西西咸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说,“我们有一个理想,就是在创造现代田园城市的同时,在建设大西安、新长安的同时,能够创造一系列东方大遗址保护的范例”。 ...
我国是世界上古籍最多的国家,为了保护中华珍贵文化遗产,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正在北京举行。 我国古籍主要是指1912年以前中国书写或印刷的书籍。我国是世界上古籍最多的国家,而且形式多样,汉古籍就有约4千万多册,随着时间的流逝、天灾人祸许多珍贵古籍正在消失。气候变换、库房条件简陋,人员匮乏,修复理念落后,技术陈旧等多方面因素均影响着古籍的保护。 另外,我国古籍依然存在家底不清,部分古籍损毁严重的状...
10月16日,笔者来到镇安县云盖寺镇古街,看到村民们正忙着修葺古老的房子。村民梁力清兴奋地说:“我们世代居住在这条老街上,今年县上全力开发古街,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 云盖寺镇位于镇安县城以西20公里处,境内古寺、古街、古桥及古建筑较多,其中的云盖寺及云盖寺镇老街、太阳山乾初洞摩崖题刻等属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镇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多次与...
文化部近日对10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了调整、撤销的处理,这标志着我国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化管理有了实质性的开端。 据了解,天津市红桥区回族大刀队等9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被调整的主要原因有:原保护单位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或没有独立账号难以履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职责;因文化体制改革原机构变更或成立非遗保护专门机构;因...
眼下,从媒介报道到街谈巷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已施行一年有余。我国对于非遗的保护,正在逐步走向一个新阶段。 目前,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抢救式保护,主要是由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以文物保护的方式保持非遗的原生态,适用于那些濒临灭绝的项目;二是开发式保护,是由政府主导、将非遗项目引向市场参与竞争,借助市场拓展非遗的生存空间。 笔者...
近日,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伏里土陶再次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同时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缩影。 西集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大汶口文化遗址,伏里土陶距今已有5600余年的历史,是该镇非物质文化的瑰宝,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为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伏里土陶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市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近两年来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情况,对新形势下“非遗”工作作出了部署。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丽新出席会议并讲话。昨天的会议还举行了苏州市列入国家第三批“非遗”项目的授牌仪式,公布了第三批苏州市“非遗”传承人名单、第三届文化遗产抢救整理研究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以...
近日看到文化部公布了10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调整、撤销的名单,不禁拍手叫好!这是我国引进非遗概念,并继2011年6月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实施之后,国家首次撤销非遗保护单位。 从文化部网站上公布的这份决定中可以看到,对97个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调整,原因有原保护单位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原项目保护单位与实际保护工作不相协调等。而对两个项目保护单位提出批评限期整改、6个项目保护单位直接撤销...
千年来,秦阿房宫充满着神秘。如今,被称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将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重现。阿房宫的开发建设将带来哪些好处?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燕,从专业角度阐述西咸新区如何发展旅游产业的方向和方法。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有此气度的,只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秦阿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