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每个铜炉都值得细细品味。 铜炉馆展示的明清铜炉。 馆内不少铜炉造型优雅。 一个铜炉表面精美的纹饰。 馆藏唯一的一个方形铜炉。 铜炉馆展示的明清铜炉。 如果你对宣德炉感兴趣,不妨到柳州市柳东路石尚1966文化艺术园区内的石尚明清铜炉馆去看看,这里展出了近百件明清铜炉精品。作为柳州市第二批民办博物馆,石尚明清铜炉馆已于...
从古至今,和田玉都可以称得上是收藏界的一棵“常青树”,而在国内艺术市场迅速崛起的这几年,和田玉的表现也是非常惊人,虽然期间曾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其价格上涨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再加上为了保护日渐匮乏的矿产资源,前两年国家开始实施限制开采的政策,再一次导致了玉石行情的急剧提升。 清早期 和田白玉 玉盏 11.5cm(带耳),杯径6.8cm 在中国...
近些年来,随着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速公路等大型国家工程项目的增多及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文物考古工作也大规模开展起来,丰富的考古成果不断出现,尤其是商周等早期文化遗存内青铜重器的接连出土,更是让公众眼前一亮,并逐渐对文物考古事业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也实现了考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为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功用,让公众有机会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和辉煌。 ...
霾,又称烟霞,是由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 在俗语中,雾霾常连用,但雾和霾不是一回事:首先,水分含量不同,达到90%以上的叫雾,低于80%的叫霾,80%至90%之间是雾霾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霾;其次,能见度不同,1千米以内是雾,1千米至10千米之间称为轻雾或霭,小于10千米是霾;第三,雾比较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达1千米至3千米。 雾霾产生的原理很复杂,但与人类的活...
在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砚台一直都是最具观赏及收藏价值的文房器物,除颇具实用功能外,它更是古代文人的清玩之物。今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砚台虽然正在逐渐失去使用情境,但其所蕴含的文人情怀仍拥有着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从实用到赏玩 砚台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早在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现矿物颜料,并试图用它来美化生活,砚台就应运而生了。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有石砚的雏形。随着秦...
1月8日召开的2012年湖南考古汇报会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介绍,在湘江边的万达广场挖出古城墙之后,华远华中心地产项目工地也发现了深埋于地下的长沙古城墙,具有重大的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 郭伟民说,这段古城墙的年代为宋至明清时期,有的还可以早到五代,各个时代的城墙叠压在一起,呈南北走向,见证了长沙城址与湘江岸线的千年变迁,这是中国城市考古的一次“精彩发现”,是中...
由北京海淀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微博]共同举办的“明韵清风明清家具展”正在海淀博物馆展出。 本次展览是由海淀博物馆通过馆际交流的方式与北京艺术博物馆合作的一个精品临览,展品包括明、清及近代40多件家具,涉及桌、案、柜、几、凳、椅等多个类别。展览配以大量图片、文字,重点以明清家具为例,讲述古代家具的木材原料、品种和形式、榫卯结构、装饰手法等,在普及家具知识的同时,意在使...
剖面示意图 新华大街一体化换乘站换乘空间效果图 挖地铁站挖出的明清城墙遗址,将在地铁站内重见天日。记者昨日(5日)从规划、设计单位了解到,未来能够换乘S6、M6两条地铁线的通州新华大街站站点设计,已经做出了新一版文物保护方案。无论是通州区的明清时代东城门、瓮城遗址还是老寺庙,都将在这里得到保护和展示。作为新一代的轨道交通一体化车站,乘客在新华大街站站内还可以感受...
知名清史专家阎崇年潜心50年完成的通俗历史国学著作《大故宫》(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书系,是故宫建立600年来,真正意义上首次全景呈现“大故宫”的作品。书系首次打开故宫外延,将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三山五园,以及与之相关的坛庙寺院、皇家园林、行宫陵寝等,纳入故宫姻系,并以此为脉络,透彻解析绵延千百年的封建帝王族系、机制构架、社会人文、文化渊源,以及建筑、文物...
“厂货”在景德镇特指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十大瓷厂和后来陆续建立的四大瓷厂生产的瓷器,时间截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戴文辉最近喜欢上“老厂货”。他刚从古玩城用3000多元淘到一个蓝釉花瓶,只算是当时的二级品,但他却认为物有所值。不过,相比起前几年,老厂货中的精品价格也已经不低,而且市场“买少见少”,回流的货源也逐渐被市场...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廖翊)元、明、清三代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画家画作26日起在国家博物馆[微博]展出。 展厅中,既有元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倪瓒《水竹居图》轴,明朝沈周《桃花书屋图》轴、文征明《真赏斋图》及赵左、董其昌、项圣谟等大家画作,也有清代“四王”及恽寿平、郎世宁、查士标等名家画品。 据了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为其70岁之作,早于《富春山居图》卷10余年,...
囊括元、明、清三代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画家的珍贵画作,《名家珍品集萃――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今天上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将展至明年6月。 孙照先生(1899-1966)生前系北京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1982年,孙照先生的三位子女将其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书法等珍贵文物,先后两次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本次展出的绘画佳作即甄选自这批捐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