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五彩瓷是指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紫5种(种类可多可少,但红彩不可少)基本彩料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的瓷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青花加五彩,另一种是纯粹的釉上五彩。青花五彩和斗彩又有区别,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勾线,用釉上彩填色;青花五彩则指釉下青花部分被当作蓝彩使用,与釉上彩构成画面。五彩瓷最早见于明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普遍应用,至清代康熙时最负盛名,雍正后期至乾隆年间逐渐为粉彩所代替,直至光...
此器直径10.8厘米。此类五彩碗论风格及用色均仿效康熙瓷胎画珐琅器,且底书“康熙御制”而非一般康熙官窑器中常见的“康熙年制”,应是景德镇御窑厂以内廷恭造的瓷胎画珐琅器为蓝本而烧制的品种,并一直至雍正、乾隆、道光等各朝均有续烧此形制的碗。在香港佳士得2016春拍中,以284.9万元人民币成交。
青花五彩,是指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青花五彩瓷器创始于明代宣德时期,从传世品看,西藏萨迦寺收藏有一件明宣德御窑青花五彩碗,当为青花五彩瓷最早的实物。此后,历经成化、嘉靖、万历时期,青花五彩瓷得到进一步发展,至清代康熙年间则达到了鼎盛。 青花五彩瓷的烧造工艺是较为复杂的,首先要在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出一定的纹样,罩上透明釉后入窑,经1300℃的高温烧造,再在釉...
作品《万紫千红》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为醴陵釉下五彩传承人陈利发放收藏证书 10月10日,笔者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双年展参展”上获悉,湖南醴陵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陈利创作的作品《万紫千红》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连续举办了三届,是汇集全国工艺美术各个门类精品佳作的最权威的国家级展览。本届双年展,国家博物馆...
罐高17.3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10.9厘米;器型为万历制式,肩腹间的折角分明。棱花形四开光内分别绘“吹箫引凤”、“举案齐眉”、“指日高升”、“状元折桂”等民间传说,人物画得古拙雅致。施彩突出红、绿两色,使整器充满红艳浓翠之感,为嘉万时期五彩瓷的最大特点。 此罐底釉清爽光洁,呈白中略闪微灰色调,符合明代嘉万时期白地五彩瓷釉面当有的色泽特征(嘉万时期五彩瓷的白釉地,除乳白外,另有一种色调...
罐通高46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24.8厘米;鱼藻纹是以鲭、鲌、鲤、鲫四种鱼为题材,在罐或盘、碗的四周作画。宋代时已初具雏形,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鱼藻纹相当成功。明清时,鱼体通常画得肥大,四尾游鱼互相对应,空间部位以中小型游鱼、浮萍、水草、荷(莲)花等作烘托陪衬,并用水草的飘拂示意水的流动。 此罐盖钮呈宝珠形,器型硕大,造型规整,1955年北京朝阳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罐的肩部画方体...
此攒盘作于清康熙年间,由内外两层共12件大小盘组成葵花式样。盘折沿,浅腹,平底,圈足。盘内五彩绘花卉蝴蝶纹,沿面红彩描金,盘外壁红彩八吉祥纹,并描金篆书“瘦”字。 攒盘又称为拼盘,为盛放食物的器具。始制于明代万历时期,至清代康熙朝较为流行,并延续至晚清。一组拼盘的数量不等,少则5个,多则达20多个,按件数的不同,又称为“五子”“七巧”“八仙”“九字”“十成”,可组成六方形、八方形、葵花形、莲...
五彩是传统的釉上装饰技法之一,又名硬彩、古彩。它是在瓷胎上用生料,矾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在800——C--900——C之间烧成,色。彩鲜明透彻。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是以红、绿、黄三种颜色为主,纯粹的釉上五彩则较为少见。釉上五彩取代了青花五彩,改变了过去釉上五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的方法,烧制便捷、效果良好。 康熙时使用明代留下的旧彩料,色彩保...
清朝瓷器以青花瓷著称于世外,彩瓷也曾享誉一时。习惯上所说的彩瓷,是指瓷器釉上加彩。据考证,这种以彩色装饰瓷器的做法,起源于晋,宋代出现釉上的“宋三彩”,元代则创造了著名的青花、釉里红等,到了明清两代,釉上彩的配方进行了重大改革,经过了一系列的创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多彩色绘制出画面,充分显示了它的绚美和巨大的吸引力,这就是五彩瓷的发明。何谓五彩瓷,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又...
近日,在对淮阳县太昊陵风景管理处可移动文物数据审核中,发现了一批精美的瓷器。其中有一件清道光五彩瓜果神福寿纹碗特别吸引了我。 该碗通高5.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5厘米,重127.5克。器身均匀的绘着折枝的佛手、寿桃、石榴等果实,其间隔区域内彩绘着蝙蝠和“寿”字纹图案。碗心彩绘团花图案,内有两支寿桃和一只蝙蝠,碗底圈足内红彩书“大清道光年手制”六字篆书款。整个器型优雅,色泽明快,图案疏朗,构图...
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清宣统三年(1911年),高30.3cm,口径6.3cm,足径6.3cm。 瓶撇口,细长颈,长圆腹,圈足。瓶内外通施白釉。胎体轻薄。以釉下五彩绘花鸟纹,色彩淡雅。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款,外围绿彩双圈。 湖南瓷业公司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熊希龄(1870—1937年)在湖南创立。在我国近代制瓷史上,清末民初的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在制作技术和装饰方...
黄地金八喜五彩百蝶纹奓斗,清同治,高8.3cm,口径8.4cm,足径5.9cm。 奓斗敞口,圆腹,圈足。造型小巧秀丽。内施白釉,外通体黄釉色地,上彩绘各种蝴蝶纹饰,中间插金彩“喜”字。上下以描金弦纹做边饰。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油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高9.7cm,口径21cm,足径17.5cm。 碗敞口,口下渐敛,弧壁,圈足。外壁绘五彩描金婴戏图,衬以红地。一群在栏杆、山石、花草、树木之间玩耍的童子千姿百态,场面热烈活跃。碗内施白釉,底足内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 嘉庆朝承袭了乾隆时期的制瓷工艺,此时的景德镇御窑厂继续生产御用瓷器。此碗色彩鲜艳,图饰活泼,红色地更衬托出婴戏图的热闹气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