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南京博物馆与六合区文化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六合区雄州镇冶浦村西汉棠邑侯国的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勘探。这是建国后考古人员首次对这座规模宏大的古代城址进行勘探、调查。 昨天,记者来到六合区雄州镇冶浦村,考古人员派来的10多名技工,站在一处高地上,手抓洛阳铲进行钻探。很快,技工们从地下两三米的地方钻探上来的泥土,小心翼翼地堆在地上,看上去这些泥土都呈黑色,中间还夹杂一些灰陶片,表面印有网状纹。考古...
近日,一支多人组成的考古队进驻南京六合区雄州镇,开始勘探古代棠邑侯国城池遗址。考古人员称,他们希望这次工作能够确定棠邑侯国城池的位置,然后申报国家文物部门,由鉴定专家来考察确认。 两年前村民挖鱼塘挖出大量陶罐 昨天上午,记者随几位文物专家赶到该村时,几名考古队员正冒雨工作。他们蹲在一片村民自留地里,用小铲翻动泥土,看到“可疑”物品,就捡起来仔细端详。这里房前屋后,田间地...
450多座古墓葬群及生活遗址、3000多件唐三彩香炉等生活用品……随着一系列逐渐“浮出水面”的考古发掘表明,如今的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汉唐时期曾为人口相对集中的大中型城市。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日前表示,这里将作为本市汉唐考古“焦点”,成为地下文物保护重点区域。 “最近,我们在亦庄凉水河一街的一处施工工地又发现了64...
近日,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对2006年桃花店古墓群彭岗墓区发掘的共600余件陶器进行了修复。 此次陶器碎片较多、器型较大,拼对及补缺时均有一定难度。经过近一个月的集中修复,已成功修复陶器600余件。这批古陶器包括罐、壶、瓿、灶、钫、井、炉等器形。此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为此次墓区汉墓的断代及合肥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提供了丰厚的资料。
一件造型完整、形态逼真的西汉冥灶日前在陕西宝鸡一墓葬中出土,2000多年前汉代人所使用的灶台和现在一些农村仍使用的灶台十分相似。 6月14日,宝鸡市金台区团结村一施工工地出土了一件陶制陪葬品,经文物部门鉴定,这一陪葬品是一件西汉时期的微缩灶台模型——冥灶。 据了解,出土的冥灶和现在一些农村仍使用的灶台几乎一模一样,有灶口、烟囱、锅、罐等,整体长约40厘米,高约30厘米。此次出土的冥灶造型完整、...
陕西省宝鸡市日前新出土一件錾刻有铭文的西汉青铜器,铭文中首次出现“陈仓”二字。专家称,这为研究宝鸡的建制史、西汉社会的饮食文化以及度量衡制度,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 宝鸡市文物局专家经初步研究后说,这件青铜器叫甗(yǎn),是古代炊具,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釜”,上部为“甑”,用于蒸煮食物,通俗地讲也就是现在的锅和蒸笼...
新华网兰州6月16日电(记者王艳明)考古人员日前在甘肃省武威市发现一批重要文物,其中一件螺旋状彩绘“神秘”木塔,造型独特,在以往考古中罕见。 负责现场考古发掘的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振华说,木塔高0.34米,底部直径0.25米,顶部直径0.16米,由整段松木雕刻而成,呈螺旋状,上有红、黑、白三色 彩绘图案,再现一幅优美的草原生活场景:有人有马,以马最多,有吃草的...
近日,甘肃省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凉州区张义镇张庄村五组的 一个荒山坡上发现一座东汉早期的木椁墓葬,并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据有关文物专家介绍,此次发现的墓室为东汉早期土洞单室夫妻合 葬木椁墓,墓室因山体滑坡半裸露在外,墓室的墓道已不存在,墓室四周和顶部均为柏木圆段整齐围起排列。文物专家称,墓葬中出土的随葬 品有陶壶、陶奁、竹钗、木牛、指环等文物。 另悉,墓葬中还出土了一件极其独特的木器,高0...
江苏省文化厅、镇江文管办6月10日正式公开通告:省市文考部门在对丹阳长湾村抢救性考古挖掘中,成功出土了百余件珍贵文物。这是镇江市自20世纪70年代出土一级国宝“西周青铜凤纹尊”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 今年初,丹阳长湾村一建设工地野蛮施工,导致地下20座古墓和大量文物毁坏殆尽。这一事件引起了文化部高度重视,指示江苏省派专家组紧急进场,经国家遥感测定技术发现,此处地下有一...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人们是如何制冰降暑的呢?近日随着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四号、五号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皇家的藏冰之所——凌室遗址,向公众展示了古人藏冰、用冰的秘密。 据了解,汉长乐宫位于汉长安城东南部,曾为秦代兴乐宫基础上营建的汉高祖的布政之宫,后为太后居所。其面积约六平方公里,相当于汉长安城的六分之一。二00三年至二00五年间,汉长安城长乐宫四号、五号建筑遗址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城考古队负...
江苏省文化厅、镇江文管办昨天正式公开通告:省市文考部门在对丹阳长湾村抢救性考古挖掘中,成功出土了百余件珍贵文物。这是镇江市自20世纪70年代出土一级国宝“西周青铜凤纹尊”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 今年初,丹阳长湾村一建设工地野蛮施工,导致地下20座古墓和大量文物毁坏殆尽。这一事件引起了文化部高度重视,指示我省派专家组紧急进场,经国家遥感测定技术发现,此处地下有一大片千年古...
新华网江西6月10日电江南地区最大的一座西汉古墓于日前在江西莲花县被发现。经过一个月的抢救性发掘,考古学家从其中出土的一枚金质印章初步判定,这座汉墓的墓主是汉景帝的孙子刘苍或是景帝曾孙刘寿光。 被挖掘出的西汉古墓位于莲花县工业园区的罗汉山老虎坳,是一座带墓道的大型土坑穴墓,坐西朝东。墓室长10.39米,宽8.9米,深1.5米。据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介绍,在5月初,一名推土机司机在当地作业时发现了一...
相关考古专家告诉记者,余杭发现了汉晋墓葬群。而这件动物造型的瓷器是当中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对研究当地文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这片墓葬群在余杭一个叫鸟口畈的地方,当地正在整地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现了青砖瓷片和墓葬,余杭区文广新局立即与杭州市考古所联合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发掘。至昨日的十余天里,已经清理和发掘10多座古墓,并出土大量器物。 从砖室墓、土坑墓的结构和出土器物分析,古墓分属汉代、晋代...
广州刚出土的一段南汉城墙5日凌晨被整体迁移至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这段南汉城墙是今年“五一”期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广州文德路一工地上发现的,考古专家称,这是广州首次发现南汉城墙遗址,具有重要考古价值。 此次发现的南汉城墙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地处千年广州古城的中心地带。主持考古发掘的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易西兵介绍说,这段城墙长3.6米、宽2.5米,重约10吨,...
汉画在装饰墓室时,不仅依据时令节气的演化规律和生物生长发育特点体现出顺天意、尊时序、以时禁发的思想倾向,而且在生态文化的价值取向上以鲜明的形象或符号标榜强化着民众对于阴阳这一万物衍孕母本的趋近和认同。对汉画所蕴涵的文化资源进行转换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刘汉皇朝践祚四百余年,发达的政治、经济、哲学和科技在我国古代史册上留下了锦绣华章。但是,此起彼伏的兵燹战乱给人类文明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同时,对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