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洁白,产品以盘、碗为主。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烧法,烧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简单,瓷胎较厚,釉色偏灰或米黄。多光素无纹饰。这一时期的产品,尚不具备影青瓷的基本特征。 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逐渐完善,拉坯成型技艺日趋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艺,用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腻至极,造型规...
人曾统计过宋哥窑传世绝品的存世量大约在300件以上,比汝窑器的存世量大约要多3倍左右。这300多件传世哥窑器是根据什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确定的,我们不可能件件均知、一一都明。我们认为,要真正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宋代哥窑器传世绝品,起码应当具备下述种种特征。 一、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
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专烧宫廷用瓷,产量很少,故传品也极少。 我国于1986年年底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官汝窑的遗址,次年又进行局部发掘,从而揭开了官汝窑的神秘面纱。原来宝丰县宋时属汝州。应该说,汝州地区的窑瓷包括临汝县和宝丰县等都可统称为“汝窑”。汝窑系接受宫廷下达的任务而烧造,故产品十分精美,可统称为“官汝窑”。 官汝窑为北宋宫廷烧造,年代很短,约在宋徽宗赵佶在位时...
汝窑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典型器有三足樽式炉、鹅颈瓶、铜锣形瓷碟和盘、盏托、四曲倭角台式套盒、花口深腹注碗等。古人把汝瓷的鉴识要点总结有四,即天青釉、蟹爪纹、香灰胎、芝麻钉,结合实物标本可作如下理解: 天青釉指汝窑青瓷多呈淡天青色,釉层均匀较薄,釉质滋润,呈现玉质的半乳浊状。在30-4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到寥若晨星般稀疏明亮的大气泡。汝瓷的色泽,呈现出一种天青和淡天青色,经实验可知,汝...
目前市场上不少宋汝窑、官窑瓷片鱼龙混杂,有的是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有的是宋龙泉仿官的,有宋临汝、民汝窑出的,也有是新仿打残的假瓷片。怎样看待这些标本,它与传世器有何区别? 1.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标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窑器成品,与传世的官窑器有明显差异。因为在当时,它们就因不合格才打碎下埋的。几年前,我见到杭州的瓷友拿了两大箱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标本,可以说,能看上眼的只...
网络配图 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金、元时期的钧瓷工艺特征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烙印及本民族特色,形成与宋钧有差异的工艺特征。 宋代钧瓷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器物造型都非常规整。民窑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较之官窑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粘足的极少。宋代钧瓷大多...
北宋龙泉瓷的特征及鉴定 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无论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因此,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当时除了烧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外,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独具特色。 宋 龙耳簋式炉 仿商周青铜簋造型。敞口...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轴等,这些流传千百年的画作,为何还能保存下来?除了源于一代代修复师的精心呵护,也源于科技进步让文物得到更科学的修复与保护。目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如何完美结合?国内文物修复人才现状如何?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日前在深圳举行了“故宫讲坛·走进深圳”讲座后,接受记者专访,逐一揭秘。 传承匠人精神 宋纪蓉现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故宫博...
2月28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通报,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发现两座大型宋代砖室墓,墓室主人应为北宋正二品官员尚书右丞何郯以及他的妻子和父母。 这两座大型宋代砖室墓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大梁村四组,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费站项目施工现场附近,目前文物保护区域长100米,宽30米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座砖室墓皆为南北向双室墓,墓室距地面约2米,周围散落不少清理出的破碎青砖。 据成都文物考...
鎏金边花形银盏。焦洋摄 游客在黑龙江省博物馆观看鎏金边花形银盏展品。焦洋摄 黑龙江省博物馆“每月一星”展出鎏金边花形银盏。焦洋摄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并宣传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以博物馆优美的展示环境和良好的艺术氛围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一件件珍贵的馆藏精品,3月1日,《“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八十九—...
记者昨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17年2月初,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费站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踏查和钻探,在施工区域内发现两座大型宋代砖室墓,并于当日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至2017年2月20日清理完毕。 据悉,墓地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大梁村四组。两座砖室墓皆为南北向双室墓,两墓南北向排列。M1西室已被施工破坏,东室完整,带斜坡墓道,墓道长4.9、残宽3...
2月初,成都市考古队在龙泉驿区十陵镇大梁村四组发现了两座大型宋代砖室墓,出土精美文物60余件。事实上,这两座大型宋墓,均为何氏家族墓地,分属宋神宗时期监察御史何郯父母及何郯夫妻。 何郯,字圣从,出生于四川仁寿县。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尚书右丞致仕。《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本次发掘的何氏家族墓地,规模在四川宋代墓葬群中罕见,为研究宋代政治、历史、丧葬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考古材料。 ...
龙泉十陵何氏家族墓地全景 龙泉十陵何氏家族墓地发掘现场 M1出土砖质文官彩绘俑 M1出土墓志 记者昨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17年2月初,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费站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踏查和钻探,在施工区域内发现两座大型宋代砖室墓,并于当日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至2017年2月20日清理完毕。 据悉,墓地位于成...
2月2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考古队了解到,日前考古人员在龙泉驿区十陵镇大梁村四组发现两座大型宋代砖室墓,同时出土精美文物60余件。 考古人员根据现场发掘情况判断,此次发掘的砖室墓均为何氏家族墓地,其规模在四川宋代墓葬群中罕见。 据介绍,此次发现为研究宋代政治、历史、丧葬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考古材料。 令人遗憾的是,位于墓地一旁的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费站项目,在施工过程对...
春节期间,十陵镇上的成安渝高速路工地,工人们还在坚守岗位。随着施工的进行,当地群众发现工地上挖出了一些砖石和陶片,青砖破陶指示着这里可能有古人安寝。接到报告的考古队员立即前往现场,在他们的抢救性发掘下,两座大型宋代砖室墓重见天日。 墓葬虽被盗扰和破坏,但有60余件精美文物出土,其中陶俑、瓷器占多数,出土三方墓志和一方买地券都保存较好,考古工作人员根据其判断出这是北宋时期的墓葬。出土的“宋安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