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地标之一的妈阁庙10日凌晨疑因灯饰故障引发火灾,致庙内正殿正觉禅林内神案及牌匾受毁。澳门特区政府表示,将彻查起火原因,全力协助相关文物修复工作,同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严防类似事件发生。 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当日同文化局局长吴卫鸣、旅游局局长文绮华等实地了解正殿受灾损毁情况。他表示,所幸是次火警未造成人员伤亡,特区政府将全力协助妈阁庙慈善值理会进行正殿及相关文物的修复...
1月4日,意大利文化部部长达里奥·弗朗切斯齐尼发表声明称,在未来3年内,意大利将追加3亿欧元,用于修复境内的241处遗址,包括尼禄皇帝为自己修建的金宫,罗马威尼斯宫,意大利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图书馆等。 该声明表示,尼禄皇帝的金宫是首要修复对象,约1300万欧元将用于翻新这座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庞大宫殿建筑群。另有超过200万欧元将用于恢复中世纪城市锡耶纳的古城墙,600多万欧元将用于威尼斯大运河...
敦煌市博物馆馆藏陶制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近日启动实施,一批反映古丝路商贸往来的汉唐文物将得到保护修复。 敦煌市文物局局长赵志英介绍,这批文物年代多为汉唐,时代特征明显,陶俑形象生动,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考究,部分陶俑仍保留有彩绘,这批文物对研究古丝路历史、文化及当地社会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研究院文化保护服务中心负责对这批有脱落、泥渍、起翘、龟裂等病害的文物进行修复。除牵驼俑外,修复人员还将对...
近日,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项目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主要对彩陶出现的脱落、泥渍、起翘、变色、龟裂、剥落、残断、结晶盐、裂缝等多种病害进行清理,控制或减缓文物劣化变质的进程,使文物本体和其承载的信息处于一种稳定安全的状态之中。 敦煌博物馆馆藏的21件陶质彩绘文物主要属于汉唐时期,这批文物器形保存完整,时代特征明显,形象生动,制作工艺和材料考究,具...
位于河北张家口怀来鸡鸣山下的古驿站鸡鸣驿的城内文物建筑和城墙都已修复完工,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驿站再现昔日风采。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 据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刘智敏介绍,鸡鸣驿城内玉皇阁、魁星楼、把总署、驿馆、驿丞署、文昌宫、永宁寺、龙神庙戏台、关帝庙戏台、杨家故宅、孟家故宅、李家故宅、黄家故宅、阎家故宅、马家店、德胜栈、万宝昌、药铺、阎家店铺、陈家店铺...
日前,海曙区月湖盛园内受地铁施工影响的文物建筑的修复工作顺利完成。 月湖盛园位于宁波老城中心,原是郁家巷历史街区,街区内聚集了灵应庙、盛世花厅、杨坊故居、李氏宗祠等有众多历史人文古迹。因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城隍庙站——火车南站盾构区间建设施工期间穿越了该区域,使得李氏宗祠、盛氏花厅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墙体及地面出现了不同程度毁损。 经多次协商,上海隧道公司组织古建公司对毁损部分进行了修复。在...
日前,珍藏在城固县博物馆内的224件残损文物,经省文物保护专家的分类清查、精心安放后调运陕西历史博物馆,将接受粘片、焊接、镶嵌、复原等不同的专业修复,这些沉睡几千年的文物,将再现历史风韵。 城固是文物大县,馆藏文物4000多件。其中大部分为出土文物,由于长久埋藏于地下,出土后又受存贮条件和修复技术限制,一些文物局部缺失、残碎、残断、断裂、生锈等残损现象严重,抢修保护迫在眉睫。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
年末岁尾,一场文物修复技术岗位“师承制”阶段考核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考核通过师徒分组陈述和考核组现场提问的方式,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立“师承制”以来的人才培养进行汇报评估。 说到国家博物馆文物修复技术岗位“师承制”,时间要拨回到三年前,不,也许更早。 文物修复领域高精尖修复人员的稀缺已是众所周知,国家博物馆也不例外,青黄不接好些年。近年来,一批新生力量先后进入了国家博物馆文物修复岗位。这些年轻...
日前,青海省柳湾彩陶博物馆开展的馆藏彩陶器保护修复项目顺利完工,120件彩陶修复工作完成并通过评审验收。 这是青海省首批彩陶修复项目的一部分,历时4个月完成,专家组对项目实施路径、技术措施、用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审核,查验了项目技术档案、技术修复后效果,经充分讨论后,专家组认为文物本体修复达到了预定方案中的修复效果,同意该项目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 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柳湾彩陶博物馆还与有关专家一...
日前,江西省南昌市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展示中心修复完毕,青砖红窗、天井阁楼,十分引人注目。 作为江西省南昌市历史文化街区,万寿宫街区按照“恢复老街”“修旧如故”的原则进行修复,由9条传统街巷组成,是最能代表南昌历史演变、商业发展、传统民俗、市井文化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城市街区。
1月19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进行修复。 1月15日起,甘肃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实施。项目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主要对彩陶出现的脱落、泥渍、起 翘、变色、龟裂、剥落、残断、结晶盐、裂缝等多种病害进行清理,控制或减缓文物劣化变质的进程,使文物本体和其承载的信息处于稳定安全的状态。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古村原有历史风貌,适应旅游发展需要,近日,仙溪镇下北[门][合]村动工修复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历史文物——北[门][合]古村清代旗杆夹石墩。图为修复工程现场情况。
1月19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进行修复。 1月15日起,甘肃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实施。项目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主要对彩陶出现的脱落、泥渍、起翘、变色、龟裂、剥落、残断、结晶盐、裂缝等多种病害进行清理,控制或减缓文物劣化变质的进程,使文物本体和其承载的信息处于稳定安全的状态。 1月19日,敦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