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创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西安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5月7日记者获悉,西安碑林博物馆今年将创建5A景区作为各项工作的重心和主抓手,精心组织,克难攻坚。创建工作使馆区的面貌变化显著,馆区基础设施、旅游环境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 5A级景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馆通过严格排查确定了73项整改措施。为了抓紧创建工作进度,严守时间节点,先后组织召开了多次创建5A...
四月的西安,春意渐浓,正是休闲踏青的好时节。为迎接清明节游客高峰,西安碑林博物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项服务质量,严格按照”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个统一的目标要求,全力做好旅游接待准备工作。 清明假期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春节后迎来的第一个游客高峰期。4月4日—6日接待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54.63%,门票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32%。景区秩序良好,实现了零安全责任事故,零投诉。(西安碑林博...
展出的一件瓦当上看似图案的部分,其实是鸟篆文书写的“永寿嘉福”四个字。 瓦当上书“延寿万岁常与天长久”。 各式各样的鹿,是秦人瓦当中常见的图案。 这块半径51公分的夔纹瓦,因尺寸巨大被称为“瓦王”。 3月25日,“秦砖汉瓦精品展”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隆重开幕。为期20天的展览,将展出126件战国至汉代的 瓦当、古砖,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此次展出的“秦砖汉瓦”...
《西安碑林墓志百种》是碑林博物馆配合馆藏墓志开放区域的建立而编纂的。该书从馆藏近三千方墓志中遴选一百种书法精美、史料珍贵者,其中北朝二十七、隋朝七、唐朝六十一、五代二、宋二、元朝一种,自后秦弘始四年(402)《吕他墓志》始,止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冯时泰墓志》,是西安碑林所藏墓志中的精华。在以书法艺术价值为上之余,还兼及历史文献价值。每种墓志,按入葬年代前后次序编排,先以图版形式展示墓志全貌...
《西西游碑林》是目前第一部在陕西文物界以卡通形式介绍宣传碑林博物馆极其相关历史背景、典故和每块碑石背后故事的图书。该书分“碑林与孔庙”、“碑刻的故事”、“碑林石刻艺术”和“西西快乐书法”四个章节,在碑林卡通形象“西西”和小游客“小丰”的带领下,以轻松快乐的形式向前来碑林参观的小观众和对碑林石刻、书法艺术感兴趣的爱好者作了全面的介绍。该书在内容上既注意把握知识性、趣味性,力求语言活泼清晰、图文并茂。...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路远先生所著《碑林语石——西安碑林藏石研究》一书于2011年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收录关于碑林藏石的38篇论文,共50余万字。 路远研究员在中国古代石刻研究领域中勤奋耕耘,创获颇多。全书有关碑刻研究的论文,上至汉魏,下到明清,不仅对相关的金石文献资料、文物现存状况和历代拓本流传一一进行梳理,而且对前人的观点勇于剖析,从实证出发逐一辨析,得出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新见,以还...
《碑林集刊》是由西安碑林博物馆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年刊,该刊旨在立足碑林、面向全国,以碑石墓志、石刻艺术类文物研究为基本特色,同时开设文史论坛、文物丛谈、博物馆学等学术栏目。自1993年创刊以来,立足碑林,面向全国,在促进学术研究,加强学术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在石刻研究领域为学界构建了便捷良好的资料平台。 《碑林集刊》十八辑目前已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收录文章38 篇,分设7个...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西安市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提供更多学习条件,2014年12月31日,西安碑林博物馆与西安市书法家协会签订共建书法创作基地合作协议,并为创作基地揭牌。西安市书协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杜中信,书协主席石瑞芳等书协成员以及碑林博物馆领导参加了签字仪式。 经协商,西安碑林博物馆与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合作,在西安碑林成立学习创作基地。“碑林将与西安市书协合作不定期举办书法创作研讨会...
日前,西安碑林博物馆与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安碑林博物馆工作站挂牌仪式。 西安碑林博物馆拥有众多的文物资源,尤其以收藏历代碑刻造像等石刻文物享誉中外,而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作为国家文物局砖石质文保重点科研基地有着大量文物保护大型设备和保护技术力量,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将会就课题研究、成果转化、资...
日前,西安碑林馆藏的唐石刻马头明王像等三件文物赴国家博物馆,参加由国家文物局、文化部及陕西省人民政府等相关省(自治区)政府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的《丝绸之路展》。 此次参展的北周白石佛头像、唐释迦牟尼降外道像和唐马头明王像雕刻精巧、匠心独运。其中的北周白石佛头像螺发细腻、巧夺天工,唇边绽露的一丝微笑玄妙传神;唐石刻释迦牟尼降外道像形制独特、别具一格,佛像右手上举左手下垂处各置一内有人像的...
西安碑林博物馆一号御碑亭位于馆内戟门东侧,碑亭平面呈八边形,八角攒尖顶,建筑面积为77.4㎡,内有清乾隆御碑一座,是孔庙代表性建筑之一。由于年久失修,经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院进行现场勘查并设计维修方案,2013年进行了落架修缮。目前,通过测试,新更换的木材已满足彩绘要求。 此次油漆彩绘恢复工程使用传统的材料和工艺,腻子原料由生石灰、桐油、猪血、清漆、砖粉及面粉按比例混合而成。坚持古建...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主办、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碑帖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馆员王其祎应邀参会并提交论文。 全国碑帖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由文物出版社发起,旨在推动当代碑帖学术研究的持续深入,及时整理当代碑帖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培养学术队伍,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本届研讨会分为汉画像砖石和近两年碑帖学术研究两个专题进行了研讨,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
近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宣讲小分队走进西安市实验小学,开展了“碑林书法文化进校园”活动。活动结合实验小学的“书法艺术周”,为师生们带来了活泼有趣的书法文化之旅。 课堂上,讲解员以“趣味汉字,魅力书法”为内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西安碑林馆藏古代书法家的国宝名碑,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述了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各种书法所独具的特点,为同学们生动的讲述着书法家们的逸闻趣事和书...
陕西民间收藏家王永安日前将138件古代墓志文物无偿捐赠给西安碑林博物馆。这批墓志以隋唐时期为主,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且不乏珍品。 在王永安捐藏的墓志中,《韦渠牟墓志》的撰文者是唐代名臣、当时文坛大家权德舆,志主韦渠牟在新、旧《唐书》中都有传记,墓志记载可补唐史。另有五代后梁《薛贻矩墓志》,志文记载了薛氏家族世系及薛贻矩历官情况,墓志中涉及的薛氏婚姻、交游等多内容,对薛氏家族及晚唐五代...
西安碑林,是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心中圣地。一位书史无名、位不显赫的清代武人马德昭有八幅书法勒石其中,立于碑林第四、第五展室。马德昭何许人,书法价值几何? 本文围绕其代表作《花甲重周“寿”字》《一笔“虎”字》介绍马德昭的书法艺术。 强跃 马志祥 西安碑林是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历代名家名碑名书收藏、勒石于此。然而马德昭——一位书史无名、位不显赫的武人居然有八幅书法勒石其中,立于碑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