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黄地珐琅彩桃花纹杯,清雍正,高4.5cm,口径7.4cm,足径2.8cm。 杯撇口,弧腹,圈足。杯内光素无纹饰。外部黄色地上一侧绘桃树一株及两枝梨花,另一侧题写五言诗句。引首钤“佳丽”,句末钤“金成”、“旭映”红彩篆体闲章。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书“雍正御制”双行四字款,外围蓝料彩双方栏。“蜡珠攒作蒂”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海榴》诗。 此杯胎体轻薄,装饰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图案色...
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清雍正,高5.2cm,口径10.3cm,足径4cm。 碗撇口,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黄釉地上绘洞石兰花图。一侧以黑彩题写“云深琼岛开仙径,春暖芝兰花自香”七言诗句,引首钤“佳丽”,句末钤“金成”、“旭映”三枚胭脂彩篆体闲章。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蓝料彩双方栏。 此碗造型优美,绘画精细,堪称诗、书、画、印俱佳的精品。 清雍正早期珐琅...
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清雍正,高6.9cm,口径14.6cm,足径6cm。 碗撇口,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以珐琅彩描绘梅花两株,枝干苍老虬劲,设色娇艳。树下牡丹花朵怒放。一侧墨彩题“百啭千声随意好,琪花琼草逐时新”七言诗句。引首钤闲章“先春”,末尾钤闲章“寿古”、“香清”。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蓝料彩双方栏。 此碗图案描绘细致入微,设色清雅,令人赏心悦目。...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清康熙,高7cm,口径14.8cm,足径5.7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在涩胎上以胭脂红彩作地,设三个花形开光,开光之间隔以折枝花纹。三个开光内均以黄料彩作地,各绘牡丹花一朵。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胭脂红彩楷体“康熙御制”四字方款,外围双方框,框线外粗内细。牡丹花以工笔技法绘就,极具写实感。 采用开光技法装饰是康熙珐琅彩瓷器的特点之一,这种技...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高16.9cm,口径3.9cm,足径4.9cm。 瓶直口,垂肩,圆腹,腹下渐敛,圈足。内外皆施白釉。外壁白釉上,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松树苍劲,翠竹挺拔,梅花秀丽,绿叶衬托红花,画笔委婉细腻,此瓶不失为雍正时期官窑的绝美佳器。图案上方墨书“上林苑里春常在”7字,笔法自然流畅。在诗句的上、下方分别用胭脂彩画成印章式款,分为“翔采”、“多古”、“香清”三组。底足青花双圈...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高6.6cm,口径14.5cm,足径6cm。 弧壁,圈足,底有蓝料正楷“雍正年制”四字款。碗胎体极薄,属于半脱胎,内外釉白如雪,莹润如玉。碗外壁一侧绘雉鸡牡丹花,另一侧题墨彩诗句,色彩鲜艳雅逸,画法精工绝伦。画面中心是一雄雉鸡,在山石牡丹丛中寻食,尾翼上的各色羽毛绒光如绢,绚烂夺目。雉鸡的头颈是滕黄色,背部蓝绿相间,腹腿铁红,尾羽赭褐色。周围的山石花草以粉红、藕荷、杏黄、淡黄...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高6.2cm,口径12cm,足径4.6cm。 碗口微外撇,弧壁,圈足。内壁白釉无纹饰。外壁施黄彩地,纯净无瑕,上绘梅花一株,虬枝横斜,红、白两色梅花娇美艳丽,一侧题五言诗:“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诗句上首署篆印“先春”一方,下首有“寿古”、“香清”二印。底足内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珐琅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创烧后一直被视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深受历代皇帝的珍爱。雍正...
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清雍正,高4.5cm,口径9.2cm,足径3.6cm。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内壁模印鹭鸶莲花图,内底心模印“永乐年制”阴文四字篆书款。外壁以胭脂红为地,上饰三个团扇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寿山福海”、“福寿万代”、“竹梅双雀”图。开光之间以绿、紫、黄等彩描绘皮球花纹。外底绘一硕桃,桃实内以胭脂红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这种集模印、彩绘于一体的装饰方...
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纹杯,清康熙,高4.2cm,口径6.3cm,足径2.3cm。 杯敞口,弧腹,圈足。器内光素无纹饰。外壁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装饰。胭脂红色地上绘3个花瓣形开光,开光内以松石绿色作地,彩绘折枝牡丹、菊花和兰草纹。开光外绘折枝花卉纹。施彩以红、绿、蓝、紫、黄彩等为主,色彩缤纷艳丽。外底署胭脂彩楷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款,外围胭脂彩双方栏。 此器造型敦厚,色彩运用丰富多彩。 珐琅彩瓷...
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纹碗,清康熙,高6cm,口径10.8cm,足径4.4cm。 碗撇口,弧腹,腹部略下垂,圈足。碗里光素无纹饰。外壁黄地开光珐琅彩装饰。黄釉地上有4个花瓣形开光,开光内以松石绿釉为地,彩绘牡丹与菊花。开光外绘折枝莲花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红料彩楷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款,外围红料彩双方栏。 此碗所绘纹饰工整细腻,画面色彩鲜艳夺目。珐琅彩瓷器为名贵的宫中御用瓷器,因烧造数量有限,...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径15cm,足径6cm。 碗广口撇沿,口沿至腹部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碗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以红、蓝、绿、粉、藕荷等色绘盛开的缠枝牡丹花纹。碗底蓝料方框内楷书“康熙御制” 双行四字印章款。 珐琅彩瓷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其艺术风格适应皇室富贵华丽的装饰需求,较之于当时流行的斗彩、五彩瓷更具魅力。它一经问世就秘藏于皇宫内...
紫红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高13.2cm,口径4.4cm,足径5.4cm。 瓶撇口,细长颈,扁圆腹,平底无釉,里施白釉。通体饰珐琅彩,紫红地,蓝、白、黄彩料绘画纹饰,颈部饰变形蝉纹,中间连以变形小蝉,腹部饰折枝莲纹。底部方栏内刻楷书“康熙御制”四字款。 此器是珐琅彩瓷器初创时期的一件佳作,其效果颇似铜胎画珐琅,风格朴实凝重。
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高5.2cm,口径11cm,足径4.4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 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
宜兴窑“邵邦祐”款紫砂珐琅彩壶,清康熙,高9.7cm,口径8cm,足径7.4cm。 壶圆形,平底,浅圈足。流及壶柄已残缺,壶盖保存完好。深栗色砂泥,细润光滑。壶身与壶盖以红、黄、绿、蓝等色珐琅彩描绘山石花鸟,纹样精细,生机盎然。器底以遒劲规整的楷书馆阁体书:“乙酉桂月臣僧宝诚进 邵邦祐制。”从此壶丰挺饱满的造型、纹饰的布局、双犄牡丹的画法等几方面分析,其具有康熙朝瓷器的典型特征。康熙中期以后,宫...
“唯恐风吹去,还怕日炙消”,古人的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薄胎瓷的特点——薄如蝉翼,轻若浮云。一件几无重量的珍宝捧在手心,在感慨其精巧绝妙的同时,既怕它被风吹走了,又怕它被烈阳晒消,真不知如何是好,这样一种矛盾复杂的心境,每每将薄胎瓷佳器捧上手心时,最是能体会。然而能让人这样激动又紧张的佳器并不多见,现将安徽博物院藏的一件薄胎粉彩瓷碗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白釉珐琅彩花鸟纹脱胎碗,碗上方饰一圈如意纹,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