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北朝佛教徒热衷于社会慈善事业,这是受到佛教福田思想的影响。福田指人们为将来的福报所做的事,就好像播田撒种可致收获一般。自西晋以降,有一些汉译的佛典中提到了福田这个观念,出现敬田、悲田等观念,敬田是指佛、法、僧三宝,恩田是指父母师长,悲田是指贫穷者,苦田是指畜生。特别是西晋所译《佛说诸德福田经》提到七种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此七法是: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
魏晋南北朝佛教讲经制度,不仅是佛教仪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魏晋清谈、都讲制度、格义等诸思想史问题有密切关系,更是民众佛教、佛教社会史研究的研究领域。笔者认为,魏晋南北朝讲经法会大体可分为僧讲、尼讲、俗讲(或称“斋讲”)。 俗讲(斋讲)。主要是针对普通世俗信众,由或僧或俗的导师(“唱导”)在斋会上用说唱形式讲法。虽然一般的僧讲、尼讲中也多有俗人参加,但这里所指的“俗讲”与之不同:一是若僧侣组织...
自20世纪上半叶汤用彤等老一代学者开创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以来,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一直是我国佛教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纵观这一研究,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视角大体可分为“上层建筑”研究视角、“中国化”研究视角和“知识考古”(新社会文化史)研究视角。 “上层建筑”研究视角 这一研究视角,将佛教视为一种上层建筑,力图通过社会经济基础对其加以说明。在这一视角下,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十分关注社会历史...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盛,对这一时期佛教思想的研究在佛教史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纵观东亚地区的研究状况,现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大多数研究者都关注佛教文献与佛教思想史。虽然这些研究具有意义,但佛教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其内容涉及思想、信仰、经济、政治、民族等诸多方面。我们应对现有的研究范式进行反思,进而提出新的...
日本学界对中国南北朝佛教的研究起步很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围绕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大乘起信论》的真伪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论争,这一论争甚至影响到中国学术界,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理论疑案。今天,对中国南北朝佛教的研究依然是日本佛教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引起世界学术界广泛瞩目。其最新的进展主要体现为: 一是研究方法论的创新。围绕经典纸质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并发现问题,是传统佛教研究...
内容提要 南北朝佛教之昌盛使赋体文学深受浸染。佛教题材或直接、或间接对赋有所渗入。就创作主体而言,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赋僧和僧赋。就创作艺术而论,佛经译传从音韵和修辞等方面丰富了赋的表现手段。 关键词 赋 佛教 南北朝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在与本土的儒家、道家思想融合过程中不断中国化,逐渐成为中国人的重要心理力量。佛教在中国真正风行是在西晋以后,至南北朝时期尤为兴盛。南朝各代的帝王...
日前,新昌博物馆特邀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建华先生作“南北朝时期金铜佛教造像艺术讲座”。 讲座分佛教基础知识概述、中国早期佛教金铜造像艺术和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三部分,分别介绍了释迦牟尼、印度早期佛教的创立与传播、佛教的基本思想和印度早期佛教造像产生的相关情况。同时,她结合大量精美的佛教造像图片,一一讲述从东汉至南北朝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佛教金铜造像特征、制作工艺和鉴赏要点。在提问环节中,刘老师...
山东省临沂市政协文史委编辑的《临沂书画·典藏卷》,载有3件南北朝时期的当地名人墨书帖,亦可叫书札,是王僧虔及其两个儿子的书法,分别为王僧虔的《太子舍人帖》、王慈《得柏酒帖》和王志《一日无申帖》。笔者将其逐一整理成文并作简要解读,现分别介绍出来以飨同好。本期我们先看王僧虔的《太子舍人帖》(见图)。 王僧虔的《太子舍人帖》,是他的墨书,虽是文书牒,也类似书札。释文:“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軄三载,家贫,...
自汉代出现瓷器以来,发展到六朝时期,从墓葬出土情况可以看出,青瓷逐渐代替青铜器、漆器。大陆很多省分的汉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铜器、漆器占主要比重,而江南六朝时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绝大部分是青瓷器,它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瓷器,其造型、纹饰与汉代陶器、青铜器有很密切的继承关系。 西晋青釉洗,腹部有一条印纹装饰,两面贴铺首衔环,具有明显的汉代特征。这类青釉洗出土数量很多。青釉...
日前,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余杭博物馆承办的“考古余杭系列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展在余杭博物馆开展。 在经历了四百余年秦汉的统一之后,中国进入了三百年的南北分裂时期。本次展览就汇集了余杭在三国、两晋到南北朝这个分裂时期的青铜器、陶器和瓷器等数百件文物,让观众在欣赏那些千年文物的同时,感受这一时期余杭的开放融合、思想活跃和文化多元的繁荣景象...
今天上午,在瓯江之畔、南明湖之滨,投资1.2亿元、历时四年多精心打造的丽水唯一一个地级市综合博物馆——丽水市博物馆正式开馆。昨天下午,市委书记王永康还专程前往博物馆检查开馆筹备工作。 丽水市博物馆坐落于莲都区大猷街30号,建筑由三幢二层楼屋构成庭院式馆舍,面积13800平方米,有机融入瓯江之畔南明湖景观。市博物馆展厅面积7000多平方米,有“秀山丽水”“括风瓯韵”两个基本陈列,“畲族风情”“华侨...
昨日傍晚,在警车护送下,四件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珍贵国宝——牛、猪、虎、猴铜兽首真品和南北朝石刻佛像精品,运抵丽水市博物馆,并将在10月15日丽水市博物馆开馆之际举办的“圆明园国宝暨南北朝佛像展”中展出。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2000年春,保利艺术博物馆在香港以3300万港币的价格拍购到圆明园猴首、牛...
8月4日21时20分左右,赣州市红旗大道下穿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发现一处古墓葬。8月5日11时,赣州市文物局考古人员勘察后,初步确认这处古墓葬是南北朝时期墓葬。从墓室内坍塌的泥土判断,古墓已造成二次破坏,有可能被盗挖过。 据施工单位赣州城投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8月4日21时20分,挖土机在作业时发现异样,随后挖出了两个圆拱形建筑体,建筑体砖块上还能看见花纹。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并拨打110,同时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