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广州考古60年展览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幕,现场展出来自来峰岗遗址的陶双耳罐等最新发掘成果。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因地铁施工被损坏的萝岗来峰岗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并恢复施工,发掘了72座古墓,出土1000多件文物,“我们进场前已经有一片区域遭到破坏,如果完整的话,应该超过200座古墓。”昨日,记者在“广州考古六十周年”展览上,广州考古研究所主任...
12月8日,记者获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张掖黑水国遗址进行发掘时,出土陶器、骨器、石器、铜器等一批器物,其中铜器4件(铜锥2件、铜刀1件、铜泡1枚)。特别是带有圆雕羊头的环首铜刀,证明黑水国遗址存在着早期的冶炼活动,这为探讨区域文化间的交流及区域性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资料。 今年7月上旬至9月底,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张掖黑水国遗址开展了为期80天的年度发掘工作。截至目前,共发掘面积625平方米...
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接着,扬州曹庄隋唐陵墓被考古学家依传统的、公认的方式确认为隋炀帝陵墓。曹操DNA课题组负责人表示:验证隋炀帝DNA比曹操更容易,“因为有两颗完好的牙齿”。 “基因考古”准吗?——质疑声传遍学术界内外。 曹操家族DNA是这样测出来的 第一步:从现代曹氏家族的基因反推祖先,锁定曹操的DNA特性。 第二步...
1950年,位于江宁的南唐二陵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第一座和第二座帝陵。2010年,李煜皇后大周后的懿陵被发现,使得这座位于祖堂山的南唐皇家陵园再次引起世人关注。记者近日从南京市文物部门了解到,不久的将来,南唐二陵将变身一座大型考古遗址公园,当年南唐陵园的面貌将得以重现。 南唐二陵将建成遗址公园 南唐二陵,指的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钦陵和南唐中主李...
陶生肖俑,隋代,出土于先烈路动物园。 青釉器盖,唐代,出土于东风中路。 展览展品。 《广州考古60年》 南越王墓开展 文/记者黄丹彤 图/记者黎旭阳 为了纪念广州田野考古开展60周年、西汉南越王墓发掘30周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馆25周年,昨天,就在南越王墓发掘地现场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考古人举办的首次展示考古成果的大型展览—《广州考古60年》开展。广州所知最早遗址,广州...
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接着,扬州曹庄隋唐陵墓被考古学家依传统的、公认的方式确认为隋炀帝陵墓。曹操DNA课题组负责人表示:验证隋炀帝DNA比曹操更容易,“因为有两颗完好的牙齿”。 “基因考古”准吗?——质疑声传遍学术界内外。 曹操家族DNA是这样测出来的 第一步:从现代曹氏家族...
“这是什么遗骨啊?”昨日上午,在泉州马板巷考古学者刘志成家院子里,5个奇怪的动物头颅遗骨吸引了不少媒体记者。“这是渔民从海里打捞上来的‘好兄弟’,要烧掉,我觉得可惜,便捡回来研究。”主人刘志成说,15年来他一直在研究,但没有结果,希望有人能帮忙揭开这些“好兄弟”遗骨之谜。 这5个奇怪的“好...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我国最大的石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的部分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了80多个或集中或分散的头骨,为研究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居民的宗教思想、建设理念和文化活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近年来持续的考古工作,被确认为我国史前规模最大的石城遗址,尤其因去年发现的巨大城墙、完整的城市结构和罕见的东城门址而被评为重大&...
12月2日,参观者在体验馆内的“探密安丙墓展区”参观。肖雨杨 摄 12月2日,在体验馆的“文物医院展区”,技术人员向参观者展示文物修复过程。肖雨杨 摄 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体验神秘南宋古墓刚刚开启的感受,参与考古骑兵游戏……12月2日,一家虚拟考古体验馆在成都开始试运行,通过虚拟体验方式让公众认知考古、了解历史。 ...
预计四年完成,发掘期间或将每周向游客开放一天 记者夏杨报道:被誉为“海上敦煌”、“价值堪比兵马俑”的“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2007年底被整体打捞出水后进驻“水晶宫”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至今时间已过去近6年。28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郑重宣布,“南海Ⅰ号R...
继本月初挖出600年前蜀王府小路后,昨天,成体考古现场又有新进展,探方挖开连成一片后,从远处看更像一座完整的庭院。 昨天,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出土了古井的2号坑和旁边的1号坑,中间的隔墙已经被挖开。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样更加利于考古工作的进行。“2号坑里的鹅卵石路以及排水沟,都是和旁边的探方相连的,因此我们决定把它们挖开。” 从远处看,宋代庭院的整体样貌更加清晰,随着更多...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中国最大的石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的部分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了80多个或集中或分散的头骨,为研究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居民的宗教思想、建设理念和文化活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陕西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近年来持续的考古工作,被确认为中国史前规模最大的石城遗址,尤其因去年发现的巨大城墙、完整的城市结构和罕见的东城门址而被评...
考古人员近日在陕西甘泉县境内发现一处结构保存较完整、规模比较大的金代壁画古墓。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金代社会生活、经济情况和当时人的服饰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价值非常高。 据介绍,这座古墓位于甘泉县下寺湾镇雨岔沟李巴圪村河东的石岩上,古墓距离地面约6米,古墓内呈八角楼塔顶式形状,墓室高、宽均约3米。墓室内壁绘有精美别致的壁画,其色彩鲜艳,既有孟宗哭竹、董永葬父等故事,又有生动的瑞兽、花卉等图案,题记清晰...
近日,平山县人民政府、石家庄市文物局在石家庄市亚太大酒店召开“平山水帘洞——河北省旧石器时代考古重大发现”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许清海 教授与 黄华芳 教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勇等出席发布会。驻石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谢飞向各媒体记者通报了平山县沕沕水...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对河南灵宝市阳平镇西坡遗址进行第八次考古发掘。这次启动的考古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共布设8个探方,主要对遗址南部壕沟进行部分深度发掘。专家们希望借此探寻西坡遗址原始聚落的整体布局,了解当地先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当时的自然环境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