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 刘冕)明日,192件紫砂壶将在世纪坛集体亮相,其中包括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耗时20年打造的一把“提璧壶”。 “因该壶作提梁,盖面似古代玉璧,故取名‘提璧壶’。”主办方透露,此壶色泽紫中泛红,造型简练、圆润。是“壶艺泰斗”顾景舟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历经长期反复推敲、创作而成,堪称大师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耗费时间最长、制作工艺最为精湛的经典代表作。 另外,展览中还有一件孤品也是由...
香港佳士得将于2012年5月26日至3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春季拍卖会。此次佳士得春拍不仅将呈献中国书画、中国重要瓷器及工艺精品、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类别的珍罕佳作,顶级珍贵名酒、瑰丽珠宝、精致名表类别的奢华收藏亦将囊括其中。 • 5月26日 佳士得名釀:“雅士窖藏”單一私人珍藏系列 II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 5月27日 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日...
山西大同美术馆作为“一座21世纪的美术馆”,将在2013年开放。它将代表中国参加巴塞尔艺术国际巡展的“超越建筑”(BeyondtheBuilding)主题展。这座3.2万平方米的场馆是大同新城的文化广场上四座新建筑之一,其核心要素就是主展馆(GrandGallery)——高37米,跨度80米,外观宏大,可容纳大型的艺术作品。 从外部看,主展馆如同喷薄而出的一道景观,其一部分陷入地下,只有尖尖的...
蒋先生收藏的“抗战体”贺婚联。 安化第七区人民抗敌后援会告民众书 抗战期间,安化民众自编的“抗战读本”。 “国难当头望老兄多生抗敌英雄复兴民族,文明恋爱教玉人同唱葡萄仙子尽力中华”,5月8日,在安化东坪黑茶文化街开店的蒋先生展示了一副由他收藏的安化民间贺婚联。 “二十多年前,我在江南镇(属安化县)收...
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观复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凿枘工巧――中国古代卧具艺术展”于19日在此间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幕。 中国的卧具不仅是栖身安寝的器具,同时也被广泛地用于社交、工作等更为社会性的活动范畴,处于生活的核心位置。其形其用,虽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但还是可以循着传统文化的脉络,找到其间共通的元素,...
新浪收藏讯 据悉,佳士得将于2012年5月26及2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会。承接2011年以15.2亿港元(1.95亿美元)创下香港拍场有史以来的最高年度总成交额佳绩(较2010年跃升33%),香港佳士得今春的三场拍卖将呈献共560多件的现代及当代艺术精品,总估值超过4亿港元/ 5,000万美元。 去年秋拍,佳士得正式将东南亚艺术纳入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门,创...
2012年4月24日(99艺术网上海站徐婉娟),香港佳士得2012年上海精品展在上海外滩半岛酒店开幕。本季展出的340件拍品,总价值已逾6.2亿港元,并将于2012年5月25日至5月30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香港佳士得2012年春拍。此次佳士得春拍将呈献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类别的珍罕佳作、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以及精致名表类别的奢华收藏。 精品展上,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分品部北京代表处的...
近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作品——汝窑“疏影钵”作为中日友好年的国礼赠送日本。对于孟玉松来说,这是她的作品第几次作为国礼赠送,抑或被海外收藏,已经记不清楚,她记忆最深刻的,是55年前来自周恩来总理的那份重托。 今年是纪念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汝瓷生产55周年,也是汝瓷产业发展55年。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史称“汝窑为魁”。汝窑在“靖康之变”中被毁,之后断烧近800年。1957年,周恩来总理...
新华网乌兰巴托4月2日电(记者 石永春)正在蒙古国国家艺术画廊举办的“古代游牧民族文物展”展出550多件最新出土的珍贵文物,体现了7世纪时期的突厥民族文化,引来众多蒙古国观众参观。 据介绍,此次展览展出的500多件文物,是蒙古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突厥—阿尔泰研究中心联合考古队,于2011年在位于蒙古国布尔干省巴彦诺尔县的一个墓穴中挖掘出土。 考古学家确认,墓穴主人是7世纪...
(福音时报) 明清时期景德镇产瓷步入昌盛,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废除海禁政策,以青花瓷为主要品种的外销瓷大量销往海外。当时,外销瓷在欧洲被视为奢侈品、收藏品和珍贵器皿。直至18世纪,贸易的蓬勃发展,瓷器才开始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装饰题材也因之更加丰富。 但据称,早在16世纪中叶,为宣传教义,欧洲传教士就开始在景德镇订购一些宗教用瓷器,装饰题材多描绘宗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画样来自...
北京·牟晓林 青花瓷上的西洋人物图像 明清两代,景德镇产青花瓷步入昌盛时期。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废除海禁政策,以青花瓷为主要品种的外销瓷大量销往海外,为适应西方人审美需求的西洋图像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外销的青花瓷上。订制瓷器早在16世纪早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还只是为了满足少数葡萄牙皇室贵族或泛海东来的商人、传教士的具体要求而制作,数量有限。荷兰人的到来使这一行为更加普遍化。 ...
1740~1745 年景德镇粉彩描金西洋人物图盏托 1740~1750年 粉彩描金帕里斯的裁决图盘 1740年 乾隆广彩 西洋人物图盘 清乾隆广彩西洋仕女盘 康熙青花西洋人物图瓷觚 康熙青花西洋人物奏乐图盘 康熙五彩西洋夫妇瓷塑像 乾隆粉彩西洋人物双联瓶 日本永青文库藏 北京·牟晓林 青花瓷上的西洋人物图像 明清两代,景德镇产青花瓷步入昌盛时期。清康熙二...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张艳)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佛教考古有三次重大发现,历史上极为惨烈的“三武一宗”法难由此被充分地证实,而大量精美绝伦、异彩纷呈的佛教造像得以重现人间,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我们对中国佛教艺术史乃至佛教史自身的认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三次考古大发现的现场,一探究竟。 山西沁县南涅水村:一镐刨出来的石刻佛像 1959年的一天,山西沁县南涅水村的一位农民在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