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子龙鼎,商末周初,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传二十世纪20年代于河南辉县出土。 为迎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特别展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研山铭》、《中秋帖》、《伯远帖》、《淳化阁帖》等一大批国宝级文物齐聚一堂,引来大批参观者。然而,当他们踏进展厅,却发现在展厅进口处最显著的位置赫然矗立着一件巨大的圆形青铜鼎。只见这件青铜圆鼎形体庞伟,浑厚凝重,口沿下装饰狰...
曾参加过国庆35周年、国庆50周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多项重大活动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重庆铜梁龙,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上将在金水桥前起舞3分钟,并施展变色绝技。 国庆联欢晚会各民族中心联欢区表演共有三个篇章,其中第二篇章《腾飞中国》中汇聚了南狮、北狮、铜梁龙、百叶龙、灯光龙。在一片龙腾虎跃中,铜梁龙的出场并不十分抢眼,但当整条百米长龙完全呈现时,金色巨龙在《好日子》的音乐中旋转起舞,十足&ldquo...
该像宽脸方颐,耳垂穿孔,呲牙咧嘴,神态严肃。上身穿右衽交领长袖短衫,腰间系带两周。下身着犊鼻裤,脚上套袜,手腕带鐲,双手扶膝,坐姿。
鉴定中了解古铜器锈蚀的特点非常重要。由于地域的不同和各时期青铜材料的不同、锈蚀年代的长短不同,都会表现在铜锈上。我们一般说的红斑、绿锈、黑漆古、水银沁等,都是最常见的铜锈现象。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多种锈色。真锈是由铜器体内生出来的,特点是有根基、有层次、有硬度、有牢度、有光泽。而假锈,主要是两种作伪方法,一种是短时间内腐蚀所成,另一种是涂抹粘附而成。所以做出来的锈,多表现为锈浅浮、色粉绿、无硬度...
与铜剑一道捐赠的战国早期铜戈。博物馆提供 陈传超捐赠的战国早期铜剑。博物馆提供 在襄樊博物馆里面,展览着许多从襄樊出土的冷兵器。其中一柄战国的青铜古剑对于襄樊十九中学的历史老师陈传超来说,有着特殊的感情。 正是陈老师30年前无私地将这柄古剑献给了市博物馆,今天的襄樊市民才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这柄古剑的风采。 陈传超的老家在原襄阳县竹条镇黄庄村(现属樊城区牛首镇)。据他回忆,这柄青铜古剑...
铜元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铜元诞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铜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我国近代铜元的发行流通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时间,但其数量之浩繁、种类之庞杂、版别之众多,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据了解,仅从1900年到1917年,全国各省铸造的当十文铜元就有320亿枚之巨。而仅清末铜元背面的蟠龙图案版别就超...
云纹铜禁,1978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下寺出土。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 1978年,河南省文物部门对楚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出了大小春秋楚墓24座,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仅下寺2号楚墓就出土大型青铜礼器80余件,车马器、兵器、玉器、金箔、骨贝等6000多件。在这些国宝中,就有这件被誉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
近日,蚌埠市博物馆对禹会区九龙工业园区施工发现的古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8座墓葬和1处窑址,出土了铜镜、铜碗、陶罐等一批文物,其中一面直径约18厘米的铜镜在地下保存十分完好,出土时仍光可鉴人。 汉代古墓破土而出 今年6月初,蚌埠市禹会区九龙村九龙工业园区在进行场地平整时,施工人员先是在荒土中发现一些带有花纹的青砖,不久挖掘机又挖出不少铜钱和铜器陶器残片。施工人员随即停止施工,并将情...
商代的文字是以甲骨文为代表,而周则以金文为代表。金文是铜器上的铭识,又称铭文、钟鼎文。青铜器上最早见有金文的,是商代中期的器物,件数很少,一般只有两三个字:到商代晚期,带金文的器物多了些,但仍很简短,多为人名、族徽,形状很像美术字,四五十字的器物极少。西周前期起,金文逐渐加长,到中、晚期(周穆王至幽王)时,金文一般都是长篇大作,但都有固定格式,内容多属册命性质,文字上也比较规整。春秋时,王室渐衰,...
16日,173件距今2000多年前的先秦青铜编钟在大钟寺博物馆亮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出土青铜编钟为主题的大规模精品文物展。据大钟寺博物馆馆长助理庾华介绍,这批展品分别来自山西、河南和湖北三省,仅一组河南出土编钟是复制品,其余均是真品。 据介绍,此次展览的编钟共有10套,其中的一个“亮点”是擂鼓墩二号墓编钟,它出土自曾侯乙夫人的墓穴,共有36件,与著名的曾侯乙编钟只...
为庆祝国庆60周年,配合9月上旬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走进博物馆”活动,根据老馆“古代艺术”的定位,深圳博物馆筹划组织了《馆藏青铜器展》。 展览已于2009年8月28日开展,作为深圳博物馆老馆改造前的常设展展出。展览地点为深圳博物馆老馆7号展厅。 本次展览共展出馆藏青铜器89件(套),其中一级品9件,包括西周时期的一件“鸟纹铜鼎&rdquo...
被村民挖掘出土的铜鼓。 9月10日出土的恩平市“坝口铜鼓”,昨日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现场初步鉴定,为东汉北流型铜鼓,距今约1700年,与今年4月在阳江市发现的“周亨铜鼓”为同一时期。该研究所专家尚杰说:“这是在江门地区首次发现东汉铜鼓,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的重大发现。” 9月10日上午,受雇于一林场老板的3名村民,在恩...
战国美女梳发髻用啥镜子?想知道的可以去中国科大看看,《六安最新出土战国两汉铜镜展》正在学校的东区师生活动中心6楼举行。同时举行的还有《桐城市清代文化名人书画展》。由科大博物馆主办的这两个展览持续到10月10日。 六安历史悠久,近几年出土了大量自战国两汉至明清各个时代的铜镜。尤其是战国两汉铜镜,制作工艺水平高,图案线条流畅,纹饰搭配和谐。 《六安最新出土战国两汉铜镜展》,精选68面六安市2006年...
■商代分为商代前期和后期,这两个时期的差别很大。 ●商代前期: ◆容器 锡青铜:含锡量较夏代增长但仍属中等 三元青铜:锡铅含量较低或中等。高铅存在。铜器中铅含量高多高于锡 工具:(仅盘龙城一件)含锡量中等,铅较低 ●商代后期: ◆容器: 锡铜器:为主要成分,以含锡量高与中高等偏高者为多 三元青铜:地位次于锡青铜,其中以高锡与含锡量中等偏高为绝大多数,铜器锡含量多高于铅 铅铜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