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黒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 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彩、白釉褐彩、唐三彩、金三彩、辽三彩等品种。 元代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彩瓷有了新的发展。和其他瓷窑相比较,景德镇的彩瓷由于采用高岭土制...
2003年9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龙纹扁瓶以583.15万美元成交,创造了中国瓷器公开交易的新纪录;2005年7月12日,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在英国伦敦,以1568.8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创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是中国瓷器拍卖价最高纪录,也由此打开了元青花典藏大门的盛宴。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的一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烧制出技术成熟精美绝伦的瓷器了,作为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制瓷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人类社会有着许多重大的贡献,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具有尤为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 我国瓷都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作为一种将绘画、书法巧妙地...
图为毕加索之名作《三脚罐与酒壶》(TripodeandPichet)。图片来源:苏富比。 图为此次上拍的名家毕加索杰作《猫头鹰》(Chouette)。图片来源:苏富比。 中国文物网3月12日编译报道:2015年3月18日,伦敦苏富比将举办《巴勃罗·毕加索陶瓷艺术珍品》(ImportantCeramicsbyPabloPicasso)主题专场拍会。届时,花瓶、陶罐、盘碟、陶碗等一系列独特...
1、嘉、道时期资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较前朝略厚。从道光时起,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2、瓷器釉质变粗,釉面上普遍出现了“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臼釉的颜色还是白中闪青色,但洁白程度不如乾隆时期,后来逐渐变灰色。趴在豆青青花瓷器中,有堆粉青花,俗称“青花堆粉”或“青花加白”,烧制方法是,先在青花...
1.早期制作接近乾隆时风貌,故有“乾、嘉窑”之论;晚期作品见拙,故又有“嘉、道窑”之说。 2.青花色调大多稳定,同于乾隆时期;少数出现黑暗、浅淡和漂浮的色泽。 3.器型、胎与釉等虽不如乾隆时规矩,但基本上保持着前朝的制作水平。从整个时期的瓷器制作水准来看,早期器物较为精细,远胜于晚期的制作;晚期则工艺低下,近似道光粗率笨拙的风格。 4、彩器的豆辨绿釉,明显不及乾隆时光润,色深而不匀。乾隆时釉...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兰紫色彩斑,...
崇祯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纹饰图案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婴戏图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胎质粗疏。釉白中闪青,有的发灰。 1、按原有的认识,崇祯瓷一般为釉闪灰青,光泽度不强。 2、制作较粗的器底有填砂痕,底釉发青,胎釉之际无橙黄色。 3、多见酱...
1、天启除个别官窑外,所见大多为民窑器。器型大多不规整。此时出现了日本风格的造型。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 2、胎质粗糙为多,淘炼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 并有万历遗风。胎釉制作较粗,釉发青灰。 3、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盘、碗之类器底部分填砂粘着部分明显。釉底器足切削整齐,露胎部分较多,有的胎釉之际并无棕黄色调。 4、青花有四种...
万历朝官窑瓷器生产从未间断,传世品很多。其官窑青花瓷器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作品承袭嘉靖风格,后期作品下启康熙风格。万历朝时烧造瓷器数量很多,大器型所占比例大,大罐、大缸、大觚、大瓶、大盘、绣墩等很多,小器型如盘、碗、笔杆、文具等也一应俱全。万历官窑青花小件瓷器的胎子相当精细致密,大器稍差,釉子光润肥厚,足内施亮青釉。万历早期使用回青,青花颜色艳丽泛紫,中晚期使用国产青料“无名异”和"元子"等,呈蓝中...
明代到嘉靖朝后,一般分期划为晚期。自嘉靖之后,在瓷器烧造上似乎已是一朝不如一朝。当然,官窑器中也有精进之物,但在民窑器烧造上已大都不如前朝之瓷。这是一个总体概念。要辨识嘉靖到万历之瓷,在大致判定是明瓷之后,首先要在这个总体概念之中有个大体感受,然后,再去进行这三朝瓷的具体的辨识。要识这三朝之瓷,试从胎釉、彩料、纹饰等几个方面来举其鉴别要领。 在瓷胎上,自嘉靖起质量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的淘炼精细、...
正德朝的青花瓷胎体比成化和弘冶时的要厚重。立型大器胎厚欠精细,有的甚至出现缝隙;釉子肥厚光润,白中闪青或闪灰。青花料有的使用"平等青",颜色洁谈闪灰;有的使用"石子青"也叫"无名子",颜色浓艳闪灰。正德后期开始使用"回青",颜色浓艳闪紫,用双勾平涂技法绘画。常田纹饰有海兽波涛、翼龙、云龙、云凤、龙穿花、凤穿花朵云、双狮戏球、仕女婴戏、缠枝番莲‘缠枝牡丹、四季花果、山石牡丹、灵芝、蕉叶、花鸟、孔雀、...
要把握弘治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必须从明成化青花传承上看,因为弘治青花瓷器不管是青花、色釉还是彩瓷基本上都是成化瓷的延续和发展,总体风格相似。这个时期,成化斗彩的制作已经停止,黄釉、白釉刻填绿彩则负有盛名。该朝瓷器传世量远比不上成化和永宣时期,由于物以稀为贵,弘治青花市场价位居高不下。器型:主要有葫芦瓶、香炉、高足碗、折沿盘,撇口盘、三足炉、罐、收口碗、撇口碗等。官窑中琢器不多见,常见的盘、碗类圆器...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
1、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创和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多细砂底,器形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琢器接口少见,胎体比永乐时厚重、坚致。 2、釉面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3、青花用三种色料;①进口苏泥勃青料,②国产料, ③进口和国产混合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