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金铜佛像:集成造像精品 2010-12-01 金铜佛像:集成造像精品 “行愿之缘—金铜佛像”专场涵盖高古、藏传、内地宫廷等不同时期、风格的造像精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精神内涵,还具备了...
行愿之缘—金铜佛像专场精品赏析 2010-11-25 宝冠释迦牟尼与愿印坐像 克什米尔 九世纪 高26厘米 黄琍玛嵌银嵌红铜单体浇铸 佛陀面部秀润饱满,五官集中在上部,眼睛较大,瞳仁嵌银,眉细弯上挑,眉弓凸起,有眉...
经过三年时间的精选编纂,《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终于面世。该书是从民间收藏家李巍先生收藏的上千尊金铜佛像中,遴选其中九十九尊元明清稀世汉藏金铜佛像,由著名佛教造像艺术鉴定专家王家鹏、著名西藏宗教文史研究专家沈卫荣编著完成,中国书局出版。 书中收录的九十九尊汉藏佛造像由元经明直至清,横跨600余年,其造像之精美,工艺之精湛,是不多见的。众多造像中,有明代永乐年制造的国宝级的...
根据99尊元、明、清稀世汉藏金铜佛像编著的《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近日由中华书局首发。季羡林曾于今年6月27日为该书题字“为中华文化增辉”。这是金铜佛像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这部大型图集由佛教造像艺术鉴定专家王家鹏、西藏宗教文史研究专家沈卫荣编著。99尊佛像,是从民间收藏家李巍收藏的上千尊金铜佛像中精选出来的。图集以汉藏文化交融发展为历史脉...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婆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婆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婆金铜佛像仍在使用。婆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目前,在兰州、西安等地的古董摊上常网球些好似很下的婆铜佛像,令收藏者真假难辨。 鎏金铜佛像的断代和鉴定是件比较难的事,...
对金铜佛像的鉴定,我查阅和学习过国内外许多相关书籍,金铜佛像的鉴定之说在国外已有半世纪之余,而国内因这几年的收藏热引发的“专家”热,东抄西袭,南拉北扯,网络的妙用使金铜佛像 鉴定的书满天飞,除了造就了一批“研究员”“专家”的桂冠外,收藏者 拿着这些书总是看的云里雾里,面对着藏品仍然不知所云。。。这是因为研究员们好大喜功,只要发...
天津文物2008年秋季竞买会将于11月4至7日在天津远洋宾馆举行。在本场竞买会的藏传佛教艺术专场中一件清代金银嘎乌(GOLD?AND?SILVER?GA`U)尤为引人瞩目,此件嘎乌高11厘米、宽7厘米,采用金面银背工艺。采用纯金纯银捶揲打造,内装有一尊原配骑龙白布禄金刚像,金刚为红珊瑚材质。 嘎乌属于宗教用具,为藏语音译,多指挂在项上的或背挎式的佛盒饰物。嘎乌内大多装有佛像、护法神像或护身符。...
天津文物2008年秋季竞买会将于11月4至7日在天津远洋宾馆举行。在本场竞买会的藏传佛教艺术专场中一件清代金银嘎乌尤为引人瞩目,此件嘎乌高11厘米、宽7厘米,采用金面银背工艺。采用纯金纯银捶揲打造,内装有一尊原配骑龙白布禄金刚像,金刚为红珊瑚材质。 嘎乌属于宗教用具,为藏语音译,多指挂在项上的或背挎式的佛盒饰物。嘎乌内大多装有佛像、护法神像或护身符。实为随身携带的佛龛。佛龛是藏人出门在外时携带,...
鎏金铜佛像,就是使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鎏金佛像一般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 鎏金铜佛像的断代是件比较难的事,但如能加以科学考证和分析,是会识别出真假的。各时代的佛像有各时代的造像特征。这是我们断代的主要依据。现在介绍汉代至唐代镏金铜佛像...
作为今年天津文物秋拍的压轴之作,111件明清金铜佛像精品将于12月11日在天津拍卖。 据天津市文物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次以“十方宝相”为主题的金铜佛像拍卖专场,共推出汉藏佛像精品111件,其制作年代从明初期到清中期,跨越15世纪到18世纪300年的历史,代表了当今内地佛像拍卖的较高水平。其中一尊高26厘米的铜鎏金文殊菩萨像,头戴花冠,右手持剑,左手上置经函,莲座镌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