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初始于隋代。盛唐时期得到很好的发展。白瓷著名的瓷窑是河北内邱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齐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此外唐代烧造白瓷的还有四川的青羊宫窑、邛窑,河南的巩县窑、鲁山窑等,河北省烧造白瓷的窑口最多,除邢窑外,曲阳、平阳、平定、霍州等地都有烧造白瓷,有些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以烧造白瓷而出名的定窑,列入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中。 邢窑白瓷有细粗之别,细瓷胎质坚硬,胎...
江西考古工作者在瓷都景德镇市郊清理过一座北宋时期的古墓,墓中出土有一批瓷俑和建筑模型等随葬明器,其中青白瓷胡人牵马俑特别引人注目。 这件瓷俑底座宽11.5厘米,通高21.9厘米,釉汁莹润,造型生动。一匹高头大马膘肥体壮,尾卷上翘,马身上配有笼头及鞍鞯,此刻正昂首嘶鸣,似长途跋涉归来;马身两侧各站立一俑,均深目高鼻,头扎发髻,身着长衣,下身撩起。右侧的一俑双手执缰作牵马状,左侧的一俑作策鞭赶马...
近来出差路经重庆,在重庆觅得几件北朝时代的白瓷标本,甚为珍贵。通过研究实物标本,有缘与北朝时期的白瓷和白釉绿彩陶瓷对话,收获颇丰。加深了不少关于中国白瓷的历史渊源的一些概念性常识,并纠正了一些以往的错误概念。 中国历史上的白瓷是指施白釉的陶瓷。它是指在含铁量较低的瓷土(含铁量降到1%),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加以高温焙烧而成,并非加白成色剂,也不是在胎上施白色的护胎粉,白瓷烧成功是后世彩瓷的基础...
南海是片绝对神秘的区域,它与地中海、加勒比海齐名并称世界三大沉船坟墓,随着举世瞩目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终于整体出水,有关南海沉船的大猜想再次被引爆。 2007年12月27日,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荣耀加身的“南海一号”正式出水。2002年3月以来,国家水下考古队从“南海一号”中先后打捞出4000余件名贵瓷器,包括青白釉六方执壶、青白釉四系...
在瓷器审美方面,经过两宋数百年辉煌瓷史的洗礼和熏陶,到了明代,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工艺能让人眼前一亮。永乐甜白釉之所以有名,完全因为明成祖朱棣的个人偏好,这个神秘古怪的帝王自幼失去生母,只得认他人为母,生在帝王家的显赫显然不足以抵挡高处不胜寒的清冷,由此养成了他古怪冷清的性格。传说他很早便失去了性能力,面对后宫佳丽的莺歌燕舞,其心中怕也有许多怨悔与苦恼,是以他一方面通过接连不断的亲征、布施天下的郑...
西夏瓷器的胎体可分粗细两类,粗者为杂质较多的砂、缸胎,细的胎土淘练得比较精细,胎质较为细腻,但两者都给人胎质偏软的感觉。其胎色多呈浅黄、棕黄或灰白色,为掩盖较差的胎色,精细制品胎体上常施有白色化妆土。 西夏瓷器烧造品种主要以白釉、黑(褐)釉为主,也有少量青釉、茶叶末釉瓷器,多数外施釉不到底,有些器物里外釉色不同,底足一般无釉,其中白瓷质量普遍较高。器物装饰除一色釉器外,常用白地绘黑花、剔...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一定的氧化铁,器物烧成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如果将釉料中铁元素的含量降低到0.75%以下,烧出来的就是白釉。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这样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 据考古资料,白釉出现于北朝时期,北齐范粹墓出土的...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定窑造型以盘、碗最多。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的一个瓷系。它生产一种瓷器,白胎,釉质较细,釉色介于青色与白色之间。釉薄处为白色,白中透青,釉厚处为淡青绿色。由于它胎薄釉润,光照见影,后人称为“影青”瓷。江西景德镇的湖田窑规模最大,此外浙江的江山、台州,福建的德化和闽北广大地区,闽南的泉州、同安、安溪,安徽的繁昌,广东广州的西村窑均有生产。景德镇有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北宋景德年间烧瓷取得很大成就,产生极好的影响,因此将原名新平...
元青白釉凸雕折枝梅纹双耳瓶 “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以景德镇窑为中心区域烧造的一种具有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闪青,故名。 考古资料表明,景德镇的青白瓷生产始于北宋初期,极盛于两宋,元代仍然盛烧不衰,是一种深受当时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产品,受其影响在今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发现了不少宋元时期专烧或兼烧青白瓷的古代瓷窑遗址,诚如宋末元初...
9月19日,“百态观音·慈航普渡”德化瓷艺大师作品展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开幕。共有101尊形态不同的德化白瓷观音像展出,蔚为大观。 “百态观音·慈航普渡”作品展从策划到现在,历时6年多。21位德化当代瓷艺大师以“中国梦·德化瓷”为主题,携手创作“百态观音”,其中,已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杨剑民创作《慈航普渡》观音1尊,其他20位大师每人创作5尊形态不同的观音像。 同一“瓷塑观音”题材,系21位...
唐代白釉磨盘式粉盒 巩义博物馆馆藏白釉磨盘式盒(见图),通高6.5厘米,口径9.1厘米,国家一级文物。盒为圆柱形,直壁,分盖和底两部分。盖面平,周围缓坡下至边沿,在边沿上有一道弦纹,盖的斜面至边沿有四处两两对称的浅凹陷处。盒底敛口,口至边沿有弦纹,边沿为平沿。除底外其他均施白釉。此盒细腻规整,釉色温润纯净,是典型的巩义窑白瓷代表器物之一。 唐代巩义窑进入鼎盛时期,武则天至玄宗时期生产较...
20日上午,“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181件德化白瓷作品集结亮相。 德化瓷以“白”见长,早在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德化也被誉为“中国白”的故乡。此次展出的德化白瓷作品出自106位艺术家之手,分为“云端高淼”和“人间万象”两个主题展出。该展览由福建省文化厅、中国国家博物馆、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8月20日,“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览共展出106位德化陶瓷艺术家181件作品,分为“云端高淼”和“人间万象”两个主题,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2、北3两个展厅展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致辞中指出,“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是国家博物馆与德化共同精彩呈现的一次德化窑“中国白”的艺术盛会,展出的作品各具特色,有的注...
严格说来,宋代的佛教造像在质量上一般落后于绘画艺术。但这个时期地位极为低下的雕塑艺人们充分发挥了他们巨大的创作才能,冲破了传统佛教造像的那种神圣性和理想性,塑造出一个个充满人情味且趋于世俗化、人性化的人物形象,甚至富有浪漫色彩的造型。因此可以这样说,这些具有现实意义、令人感到生动亲切的罗汉、观音塑像,深刻地显示了宋代雕塑艺人具有超越前人的卓越成就。 素胎白瓷观音像 为北宋佛教造像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