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
明宣德 青花花卉纹大碗 直径:21cm.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此碗侈口、弧腹、圈足,制器有度,典雅秀美。其胎骨坚致细腻,釉质莹润自然。碗内外均以青花为饰,其青花色泽浓艳泛紫,铁锈斑深入胎骨,体现典型宣德特征。碗心绘一折枝牡丹,外加双圈,内壁绘六朵折枝莲;外壁绘缠枝莲花及番莲六朵,宛转勾连,姿态曼妙。近圈足处绘饰蕉叶纹,繁密齐整;内口沿与足墙皆点一圈梅花纹,舒朗清新。纹饰连续看之...
宣德青花蟋蟀罐 时下正是玩蟋蟀的黄金季节。说到养斗蟋蟀,自然想到蟋蟀罐。圈内俗话:“玩虫一秋,玩罐一世。”这后半句话,就蕴含了对蟋蟀罐赏玩的无限雅趣。 在中国历朝的蟋蟀罐中,以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瓷器厂烧造的青花蟋蟀罐最负盛名。宣德皇帝喜欢斗蟋蟀,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故朝野之间玩虫之风日盛。为满足宫廷养斗蟋蟀的需要,宣德皇帝下命御窑厂烧造了大量蟋蟀罐。宣德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空前发展,加...
作为中国青花瓷器烧制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明代永宣时期制作的瓷器也随之到达了高峰。在这一时期,不但烧制的品种繁多,器形多样,而且花样翻新,锦上添花。从本人晒出的青花五彩描金双耳瓶上,大家可以领略宣德瓷器的风采。这个器物的特点是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五彩与斗彩相结合,绘画与贴塑相结合,特别是在青花五彩的基础上,又添补了金彩,虽然有画蛇添足之嫌,倒给瓷器带来了富丽堂皇的观赏效果。这个器物本人把玩、研究...
仿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清干隆,高25.5cm,口径4cm,足径10.3cm。 壶体呈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壶体两侧分置弯流、曲柄,颈、流间有云板相连。盖及柄各置一圆系,以便系绳相连。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开光内绘枇杷果,开光间饰缠枝花,近足处绘莲瓣纹,流、足墙饰忍冬纹,柄绘朵花纹。底白釉微泛青色,署青花“大清干...
宣德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被誉为“开一代未有之奇”,一直被后人所推崇。 宣德是青花瓷黄金时代 宣德青花瓷,是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宣德青花和永乐青花一样,是中国古代青花瓷的高峰,史称青花的“黄金时代”。宣德青花瓷所使用的青花料是进口...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明宣德,高28.7cm,口径19.7cm;盖口径22cm,底径24.7cm. 罐直口,丰肩,硕腹,平底。口上有凹槽。肩部有8个长方形出戟。胎体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并有黑疵。通体以青花为饰。罐身分层绘海水、八吉祥、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附圆盖,盖面中央书一蓝查体梵文,周边绘4朵云纹,间以4个蓝查体梵文。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双线圈内绘一周9个莲瓣,每个莲瓣...
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烧制青花瓷技术日趋成熟,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盘极雅致华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宣德青花盘的基本特点。 (1)在用料上,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中文译为玻璃蓝,以上两种料实为一种料,同出于...
(永乐青花八方烛台) 八方烛台是15世纪早期青花瓷器中的一类重器。该器形始于永乐,今见于着录的有数件,其中的两件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①和上海博物馆②。景德镇珠山遗址出土过相同器形的永乐甜白八方烛台,但尚未见有类似的永乐青花八方烛台出土③。 与永乐青花八方烛台相比,宣德时期作品在画法上表现出诸多不同。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柄口处的芭蕉叶纹代之以如意头纹,颈部的方格纹和缠枝菊纹代...
青花瓷 青花瓷 青花瓷 明代宣德瓷是指(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以青花最富盛名,因其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色晶莹艳丽,纹饰多姿多彩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这个时期不仅官窑产品质量极其讲究,数量有限的民窑产品亦很精细,颇中具典雅之...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上海 龚燕蟒 图中所示的是一对“大明宣德年制”官款青花缠枝花卉纹碗。每只碗通高8厘米,足高1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8厘米;侈口微外翻;苏泥勃青发色,青花青翠靓丽,浓淡相宜,青花流动晕散,洽如国画在宣纸上水墨丹青的渲染效果;底色白中泛青,胎质致密,手抚如玉,下厚上薄自然...
宣德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宣德青花瓷的胎体洁白细腻,凝重灵巧,轻重适度。釉面肥厚莹润,有“肥亮感”,釉层表面有较密的“橘皮纹”。在造型上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创烧了许多新的器型,有许多是受到中东金银器、玻璃器造型的影响而烧制的,器物造型敦厚端庄,在纹饰的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技法,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复蘸料绘画,这就使得纹饰上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迹,...
我国青花瓷的巅峰期,是明代的永乐、宣德时期。发展经济,活跃外交,尤其是才华横溢的宣宗朱瞻基,注重休养生息,体恤民情,提倡节俭,广用人才,出现了富庶、安定的社会局面。随之,以景德镇为代表的制瓷业也空前繁荣。景德官窑技术力量雄厚,以当地精良的麻仓土,和从今伊朗、叙利亚一带进口的“苏麻离青”青料制作了名震海内外的永、宣青花瓷。永、宣青花瓷瓷质致密、胎骨凝重,釉质肥润华滋,特别是青料呈色秾丽清淳,幽和悦目...
经过了永乐朝的创新和发展,宣德成为明代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政局也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天下较为富足,为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上宣德皇帝本身喜爱艺术,擅长书画,在他的倡导下,艺术风气激荡,这对青花瓷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宣德青花瓷胎体精密细腻,胎质洁白坚硬。大件器物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为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