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7月—11月,安徽省铜陵市文物局文物考古人员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在西湖、顺安、钟鸣以及天门镇等境内发现近20多处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遗址均为台墩型,平面形状各异,以圆形或椭圆形居多,多数保存较完整。遗址面积不大,从上千平方米至近万平方米不等,遗址顶部高出周围地表约1—5米。普查人员在20多处遗址地表采集到大量的石器、陶器标本,石器主要是石斧、石锛、石刀、石凿和砺石(磨石)等,陶器有鬲、甗、...
古代青铜器的修复,在历史上是随着金石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修复方法是利用中国传统的锡焊法和铜胎打制法,将残破的青铜器复原,再用胶水调颜料涂抹,外罩一层黄蜡。著名的“陈侯午敦”、西周夔纹“铜禁”就是利用传统工艺修复成功的。 现代青铜器修复技术继承了古代的传统工艺,并且有所发展。主要方法有: 锡焊法:利用青铜器断口的金属性,将烙铁加热,衔挂焊锡进行焊接,...
孙中山先生铜像昨天在上海体育学院揭幕,纪念国务院命名上海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3周年。 上海体育学院行政楼原是旧上海市政府大楼,1933年曾在大楼北广场树立孙中山先生铜像,以纪念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铜像于1937年8月淞沪抗战中毁于日军炮火,仅留存部分台基。今年4月,市文管委、市教委、杨浦区委区政府会同上海体育学院等单位投资126万元,重建孙中山先生铜像。重建...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并非使用品。 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区都有发展,这是因为青铜作为工具和器皿的原料有其优越性: 首先,自然界存在着天然的纯铜块(即红铜),因此铜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金属之一。但红铜的硬度低,不适于...
鉴真铜像被评为“民间国宝”,获奖者苏一非常激动。本报记者夏德锐摄 会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曾经的“天南铜都”。那么,在近日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组录制的《寻宝——走进会泽》节目中,千余件瓷器、铜器、书画等参评的民间藏品中,到底哪一件会成为会泽的“民间国宝”?12月6日,经过专家们的无记名投票,苏一收藏的清代早期的鉴真和尚铜...
秦阿房宫前的铜人 史料记载,秦始皇扫六合、兼天下、筑长城、通直道、书同文、车同轨、统度量,完成了他的统一中国大业后,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收缴天下兵器,冶铸了十二个重各千石的大铜人,立在阿房宫的前殿。 秦朝建国时间很短,仅15年,留存下来的史料也很有限,秦始皇为何铸造十二铜人?铜人有多重多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怎样铸造?在什么地方铸造?是谁铸造的?...
铜鼓,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史学界有“北鼎南鼓”之说,铜鼓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河池,世界传世铜鼓之乡。全市现存民间传世铜鼓1400余面,几乎与全国馆藏铜鼓总量1460余面相等。河池沿红水河流域的地区至今保存着使用铜鼓的习俗,成为铜鼓文化绵延千古的“活化石”。 但凡被冠以“活化石”之名的事物,往...
点击小图查看详细 ■ 返回
作为湖南3个全国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另两处为城头山遗址、里耶遗址),长沙市望城县铜官窑遗址的保护建设工程一直备受市民关注。11月30日,记者从该遗址管理处了解到,遗址保护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初步方案设计。根据方案,2010年,望城县铜官窑将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铜官窑遗址博物馆,以世界一流遗址公园的姿态,再现大唐盛世的风采。 今年底或明年初启动工程建设 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主任文德霖介绍,目前正在准...
考古发掘现场 摄影/刘陈平 11月30日,古墓现场 卢祥龙 摄(来源:成都商报) 文管所专家称,考古发掘工作不会影响新航站楼工程建设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建设区一处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黄土坡下,居然封藏着25座形制大小不等的古代墓葬,其中20座为汉墓。昨日,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双流文管所考古人员细看从汉墓中清理出的陪葬品时甚为惊异:不仅用来固定棺木的泡钉浑身包着金箔,就是躺在...
资料图:2009年8月28日,山东滨州,中海太阳岛上的郑和青铜雕像。中新社发 梁宝海/摄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一封电子邮件、一通电话,以及一枚黄铜圆牌,激发李兆良追踪郑和船队是否曾到过美国之谜。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他日前向美洲郑和学会会员表示,“郑和船队没有来过美国是不可能的,而且来过不只一次。”他的说法是研究郑和历史上的新发现,令许多关心这段历史的华人感到振奋。 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