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生产的瓷器。汉代是瓷器手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但在西汉初期、由于经过楚汉战争和与匈奴的长期战争,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包括瓷器生产在内的手工业发展缓慢。两汉初青瓷日用器皿不多,主要是仿青铜礼器,如壶、瓿、罐、鼎、盒、钟、敦等。西汉中期,仿青铜礼器的青瓷日渐减少,实用器增多。西汉晚期的青瓷器以壶、瓿、罐、钫、樽、洗、盆、勺为主,已经不见仿青铜礼器。西汉青瓷原料中氧化...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生产的表面施釉的陶器,又称铅釉陶。以普通粘土为胎,胎多呈砖红色,釉色为浓厚的棕黄色或深绿色,也有浅线、赭色、酱褐色。棕黄色釉出现较早,绿釉出现较晚。大多数施单色釉,个别施复色釉。烧成温度为800℃左右,汉代釉陶最早发现于陕西关中地区西汉墓中。东汉时釉陶流行范围扩大,西起甘肃,东至山东,北到长城地区、南达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大量考古资料证明釉陶只见于墓葬中,说明...
4月23日,韩城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葬,后经考古人员发掘,最终清理出3只汉代陶罐。据韩城市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介绍,4月23日,市区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有两座古墓葬,施工方立即联系了相关部门。该馆接到通知后,立即派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经清理,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发现了3只陶罐。三个陶罐的肩腹结合部刻画有平行弦纹及局部几何形花纹,其中大的一只灰陶罐有明显的彩绘痕迹,极具特色。后经该馆专业技术...
河南省文物局21日通报称,该省境内发现一座保存完好距今两千年汉代夫妻异穴合葬墓,专家推断墓主身份应为一个封秩千石或以上的官吏。 异穴合葬,也称同茔异穴,是中国汉代墓葬形制之一,即夫妻分别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 当日,文物大省河南对外公布“2014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南阳市百里奚路西汉木椁墓考古发掘入选。 2014年6月,河南南阳市百里奚路发现了一批古墓葬。经过考古...
秦代虽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兵马俑,但是秦人的玉器遗物发现的数量比较有限,其面貌特征不很鲜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玉器与山东诸国玉器,秦代玉器与战国、汉初玉器都难以清楚地区分,这在玉器研究界是有共识的。 秦代玉器 说道秦,不讲和氏璧说不过去。和氏璧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玉器,秦赵和氏璧之争可以看作两种玉文化的激烈冲突,故将罗列如下。 卞和的故事尽人皆知,他冒着生命危险...
近日,在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农场农田滴灌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古墓葬,肃州区文物局组织考古人员对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墓葬10座,出土铜器、陶器、铁器等文物103件。 据肃州区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古墓葬发掘用时九个工作日,发掘古墓葬10座,共出土铜器、陶器、铁器等文物103件。发掘出的古墓葬全部为汉代砖室墓,既有单室墓,也有双室,但因受早年农民开荒种地、盗掘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致...
4月11日,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会召开,省安防技防专家库部分专家和省市文物局、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参加评审,专家们对方案进行了评审并予通过,同时提出修改意见。 据了解,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面积15平方公里。本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主要是针对六安汉代王陵区盗墓案件频发的严峻形势所制定的一套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安全防范系统。该工程的立项于20...
今年3月,黔江区文化执法大队以及黔江区文管所工作人员,历时2年终于追回了两件汉代青铜器出土文物。 日前,黔江区文管所所长颜道渠向本报讲述了这两件青铜器从发现到收回的全过程。 曾以50元被收购 2011年7月,黔江区水市乡两村民在一堆弃土中发现了两件有些破损的青铜器。 当时,这两件青铜器被修水池的工人挖出后,并没有立即被发现,而是埋在土堆里,直到被雨水冲刷现身后,才被...
中国人爱玉自古有之,在儒家文化中,更是将玉与君子联系起来。诸如此类“君子比德于玉”、“君子重玉轻珉”的说法均说明了中国人自古爱玉。曾经有知名收藏鉴赏家表示:“玉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和民族象征,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骨髓之中。玉器,特别是古玉已经成为富裕阶层投资、收藏的首选,价格上也容易炒作,甚至出现天价。”中华玉文明自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一直到今天,从未间断,其本身就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玉器...
3月31日,考古人员对我县洛舍镇东衡村汉代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据悉,此次发掘的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规格较高的汉代砖室墓。 日前,东衡村在修建道路时发现了该墓葬,县博物馆文保人员了解情况后即向省文物局报告,随后省考古研究所人员到现场作了察看。初步判断,这是一座东汉中晚期的没有被盗挖过的墓葬,可获得完整的考古信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考古发掘工作随即展开。 31日下午,墓葬封门砖被移开,出现了一个...
昨天,邗江方巷镇在对一河塘进行清淤时,竟然意外发现一口古井,初步推断这口古井可能是汉代的,古井的“年龄”,还有待专家进行考证。 昨天,方巷镇沿湖村在对龙湾河进行河塘清淤时,现场的施工人员突然发现淤泥里有疑似井圈的东西,于是小心翼翼清理周围的淤泥。不久,一口古井就慢慢露出了真容。据知情者介绍,此地处于正在建设的渔文化博览园附近,初步推断,这口古井的井口直径约1米,目前所看到的井的深度约3米。...
老祖宗知道文字的尊贵,把文字用了个绝。甲骨钟鼎,石鼓青铜,砖瓦权量,处处可见文字的踪迹。同样,循着这些承载文字的文玩宝物,今人得以穿越时空,回归过往,知悉我们的前世与来路。 在这些宝贵文玩当中,汉砖是当之无愧的一个重要品类。其中,尤以“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十六字方砖为翘楚。如果把我们的民族看做两千多岁的一个生命,那么汉代属于她的青壮年时期。那一时期,她拥有了生机勃勃的文...
汉代石椁墓葬群大多以连片的石椁或少量的初期石室出现,基本以家族为单位,所以也可以称为汉代家族墓群,埋葬深度距地表从七八十厘米至四五米不等,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以及地方葬俗、家族的特殊原因等,每个石椁群往往呈现不同的特色,包括墓葬走向、雕饰图案的风格,墓道及陪葬的方式等,哪怕一个地区之内甚至相邻的两个石椁墓群之间,呈现的遗存特征亦不相同,这些汉代的家族墓葬群,往往因为历史上多次被盗,陪葬品已所剩无几,...
明 赵麒 《汉钟离像》 汉钟离像(芙蓉石) 壁画《汉钟离度吕洞宾》 八仙中的钟离权,民间多传说为汉朝大将,所以常称之为“汉钟离”。但汉代史籍并无此人的记载,有关钟离权的传说至五代、宋初才出现,因可靠的史料不多,这位大仙的出身履历至今仍然是个谜。 钟离权出身将门 父征北匈奴有功 早在元代,八仙的故事已被搬上舞台,舞台上的八仙,形象生动,装扮奇异,每位神仙都有一件法宝(俗称“暗八仙”)...
3月21日,记者从新乡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获悉,在原阳县一建设工地,发现了一个由28座古墓葬组成的汉代墓葬群,出土了一些珍贵的彩陶等文物。 这处工地位于原阳县新城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在建设前期地质钻探中,文物考古工作队意外发现了这一汉代墓葬群。墓葬群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分别排列着28座古墓葬,大部分为空心砖墓结构,距现在地表5米以下。经文物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断,为西汉时期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