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节目汇报演出 舞蹈《舍巴女》 舞蹈《勃尼茅古斯》 4月28日,记者从张家界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张家界天门小学、张家界崇实小学北校、张家界旅游学校、武陵源区索溪峪镇中心学校、慈利县零阳镇第一完全小学、桑植县第四中学、桑植县贺龙中学等7所学校成为张家界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余怀民,...
当地时间2015年4月26日,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斯瓦扬布纳特寺(又称“猴庙”)在地震中严重受损。据媒体报道,尼泊尔4月25日发生的8.1级强震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2000人
上周六,一场专家忧心已久大地震降临“佛祖之城”尼泊尔,几乎震碎了这个国家的一条经济命脉。据尼泊尔官方电视台昨天报道,加德满都谷地(包括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三个城市)中90%的古老广场建筑、宗教庙宇已在这次大地震及其后的强烈余震中坍塌,该国八大世界文化遗产中的3处完全坍塌,另有3处受损严重。 尼泊尔地处亚洲文明交叉地,印度教、佛教,皇宫建筑,以及自然景观构成当地独特旅游资源令其在旅行杂志中...
这是4月27日拍摄的尼泊尔世界文化遗产蓝毗尼。蓝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地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距离此次尼泊尔地震的震中约150公里。新华社记者邓敏摄 这是4月27日拍摄的尼泊尔世界文化遗产蓝毗尼。蓝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地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距离此次尼泊尔地震的震中约150公里。新华社记者邓敏摄
加德满都谷地90%的古老广场建筑、宗教庙宇坍塌,旅游业受到重创 据尼泊尔官方电视台昨天报道,加德满都谷地(包括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三个城市)中90%的古老广场建筑、宗教庙宇已在这次大地震及其后的强烈余震中坍塌,国内八大世界文化遗产中的3处完全坍塌,另有3处受损严重。 这次受损最严重、完全坍塌的,也是尼泊尔最负盛名的3处世界文化遗产:首都加德满都的地标性建筑达拉哈拉塔完全坍塌;杜巴...
记者4月23日获悉,《甘肃省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全省实施。 《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各类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的保护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展示服务水平,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博物馆网络体系,成为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同时,按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带三区”建设布局,突出敦煌文...
强烈余震 据尼泊尔官方电视台报道,加德满都谷地(包括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三个城市)中90%的古老广场建筑、宗教庙宇已在25日的大地震及其后的强烈余震中坍塌,世界文化遗产遭遇灭顶之灾。 综合消息尼泊尔地处亚洲文明交叉地,印度教、佛教,皇宫建筑,以及自然景观构成当地独特旅游资源。首都加德满都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建于1832年的著名高塔达拉哈拉塔在地震中完全倒塌,警方已经封锁了这一...
2009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9)148号文件公布了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县雎水春社踩桥会项目名列其中。 四川安县雎水镇,古称“雎水关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镇北2公里外虎头岩下一座古桥横跨雎水河两岸,此桥名曰“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自桥建成后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来自五湖四海的数万名群众自发云集在此桥畔,祈福礼佛,踏青游乐,...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22日披露,甘肃省将从今年开始用6年时间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 这项工程将致力发展各类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探索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大遗址展示利用模式和遗产资源富集地区博物馆规模化发展模式。 甘肃官方将2015年定为“启动建设期”,按照博物馆分类,分别开展试点,启动实施一批重要文化遗产展示工程和博物馆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对世界...
4月21日至22日,中国土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湖南永顺举行。据悉,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已筹备完毕,今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在德国波恩举行的联合国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投票表决。 中国土司遗产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现存主要遗产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
在绵阳市公布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游仙区的聋派指画项目榜上有名。 指画,又称“指墨画”、“手指画”,是中国传统国画的一个绮丽分支,也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指画主要用手指和手掌蘸墨代替毛笔作画,稍带有其他辅助工具的媒介,从心到手,直接入画,所以很能传神、写意,独具一格。真是“以笔难到处,指能传其神;而指所到处,笔勿能及也。由于手指、手掌不善吸水的特点,又不善于大块面涂抹,所以指...
羌族草编 羌族草编 日前,绵阳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羌族草编项目名列其中。 羌族草编主要是在北川羌族聚居地多年流传的各种草编技艺,其中以草鞋编织、棕编生肖动物昆虫和草制麦秆画为主。 5.12大地震以前,羌族草编在北川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5.12大地震的影响,无论是对草编传承人或者是与草编的相关工具和草编的原材料来源,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基本没有完...
苗族蜡染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2010年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宜宾珙县苗族蜡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史载,早在秦汉时代,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宋代时,珙县南部山区的罗渡苗族乡、洛亥镇、洛表镇、王家镇等地已很盛行。明、清时代他们也多蜡染衣料,用来制作衣裙。《珙县志·光绪版》记载:罗渡苗民取蜡...
大坝高装,其历史源远流长。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说康乾年间,在春暖花开时节,大坝大小鱼洞的鲵鱼成群出游,吸引来了远近人群观赏,年复一年,大坝集镇逐渐成了云、贵、川商贾云集,聚亲访友,多民族参与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为丰富会期内容,大坝高装因此应运而生,而且把办装时间固定在农历的二月初一初二日,称为:“高装会”。 会期八方商贾云集,进行商品交易,有似当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