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3年5月到2014年8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在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曲曼村对“黑白条石古墓葬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并获得重大发现。发掘与研究表明,曲曼村遗址是2500年前拜火教古墓葬遗址,甚至与拜火教早期文化起源有关。 拜火教是世界最古老宗教之一,它最早流行于古代波斯帝国。国内外学术界一直认为拜火教起源于波斯或中亚地区,而曲曼遗址出土的大量拜火教遗迹则支持了中亚起源说,并有可能把...
记者今日从山东博物馆获悉,为庆祝祖国65岁华诞,结合正在热展的《启航——海上丝绸之路特展》,山东博物馆将于10月6日上午9:30-11:30举办“水下考古发现的中国外销瓷”专题讲座。 据了解,讲座特别邀请了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栗建安先生,介绍中国水下考古自诞生的20余年来,包括“南海一号”在内的多处古代沉船遗址以及大批自五代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外销瓷。 ...
据一位以色列文物局(IsraelAntiquitiesAuthority)考古学家艾琳·吉波保德(IreneZilberbod)称该局近日在拉马特贝特谢梅什(RamatBetShemesh)地区发现了大规模复合建筑群,时间可追溯至拜占庭(Byzantine)时期,其中包括一台榨油机、葡萄酒榨汁机和精美马赛克。图为2014年9月18日,以色列文物局工作人员在贝特谢梅什地区附近城市考古调查之后的发掘期...
记者今日获悉,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近一个月来,已在辽宁省丹东港海域续发现了一些重要线索,至于所谓何物,仍在紧张有序的调查之中。 “中国考古01号”于9月4日在青岛中苑码头首航,首航任务是赴辽宁省丹东港海域开展水下沉船遗址重点调查工作。据了解,按照文物保护法,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去年11月和今年4月对相关区域进行了...
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考古学家布伦登-弗雷,身穿先进的深海潜水服Exosuit。Exosuit能够让潜水员的潜水深度提高一倍。弗雷等考古学家将对发现安迪基西拉机械装置的古代沉船进行考察。安迪基西拉机械装置公元前2世纪制造,由40个青铜嵌齿和齿轮构成,据信是最古老的计算器 安迪基西拉机械装置,是在安迪基西拉岛的一艘海底罗马货船残骸上发现的。此前进行的研究显示安迪基西拉机械装置...
9月23日,德兴市海口镇杜村村委会兔抱月山上的一水渠施工现场发现了四座古墓,其中两座为宋墓、两座为明墓。经德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清理,出土文物9件,其中一件石质完整供台(长60cm,宽30cm,高30cm,为宋代供台)在该市尚属首次发现。 据施工人员董绍德介绍,他用挖掘机作业时,突然挖出一件石质东西,他知道地下文物归国家属有,于是报告了海口派出所。海口派出所在派出警力保护现场的同时,及时...
“听说了吗?山上挖出宝贝了。”昨天,这样一条消息在金东区曹宅镇潘二村不胫而走。原来,前天下午村民在山上进行土地整改时,挖出了一些青砖和一面古镜。村民怀疑这里有一处古墓,就立即拨打了金华文物部门的电话。 昨天上午11时许,记者赶到潘二村,在村民的指引下,攀上了一座不知名的小山。现场挖掘机隆隆作响,厚厚的黄泥层中,夹杂着许多青色的砖头,不少已断成两截。随着挖掘机作业,墓穴的残垣断壁逐渐映入眼帘...
新近发现的宋代仿木砖雕单室墓 6月10日,一座内部构造精美的宋代仿木砖雕单室墓在济源市龙潭湖建设工地被顺利发掘,墓室内部构造之精细、砖雕之精美、布局之紧凑、保护之完整,让正在参与发掘的不少文物工作队队员也叹为观止。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为斜坡式土坑。甬道内用条砖“人”字形砌筑封堵。墓室平面呈四边形。墓室内用方砖铺地,非常规整。让人惊叹的是...
很多单位都有一些“压箱底”的宝贝,直到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才露出真容。日前,杏花岭区文物旅游局邀请省文物局、省文物资料信息中心、省文物鉴定站、山西博物院、市文物局等单位的专家,上门给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认定可移动文物。 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第一机械集团,这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前身是创建于1898年的山西机器局,历经山西陆军修械所、太原兵工厂、...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赵毛陶镇小曲河村出土的文物。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赵毛陶镇小曲河村出土的文物。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文物保护研究所24日透露,海兴县文保所与海兴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对该县赵毛陶镇小曲河村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一段夯土城墙以及春秋至汉时期的大量遗物。专家分析此处遗址与古文献中记载的战国秦汉时期的章武县古城遗址吻合,应为战国秦汉时期的一处县级古城遗址。 据海兴县文保所...
仰韶文化 资料图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近日考古勘探队发现一处文化层厚约3米的大型仰韶文化遗址。 经初步勘探,新发现遗址位于许昌市区,紧邻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距地表深约1——3米,自北至南逐渐加深,掩藏于冲积土层之下。从勘探出的加沙陶片、绳纹红陶片等器物标本及土层包含物分析,该遗址应为距今7000年——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且仰韶文化以...
近日,湖南浏阳市古港镇一处工地在施工时发现了一个古墓群。经考古部门勘察,证实这是一处有近两千年历史的东汉古墓群,见证了中国东汉大规模人口南迁。 古墓位于浏阳市古港镇一处山头上,由青砖砌成,排列整齐,青砖上面有奇特的花纹和精美的图案,部分还有文字字样。 经勘察统计,当地考古人员在这处工地上共发现了不少于10座古墓,结合出土器物、墓室形制、墓砖堆砌的方式以及墓砖上的花纹等元素,确认这是...
浏阳古港一家花炮企业在厂区扩建时,意外发现一片沉睡近两千年的古墓群。文物部门23日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其中一处古墓出土了8件中国最早时期的瓷器。不料,正在相关部门着手论证如何处理古墓时,次日凌晨即遭遇盗墓。 这处古墓位于古港镇的一处山头,是一家花炮公司扩建的施工工地。施工人员在清理表层土壤时,发现了一些年代看上去久远的青砖,砖头排列整齐,纹路和图案精美,有些还附有文字。经过现场勘查,专家认定...
9月15日至24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常德津市文物局组织考古调查队,在津市开展了湖南首次水下考古调查。通过声呐扫描、潜水探摸,发现古码头、沉船等水下遗迹。 “这是湖南水下考古零的突破,拉开了湖南水下考古的序幕。”9月25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此次水下考古调查领队张涛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在澧水津市城区段“试水” 在海洋考古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内湖、内河的水下考古...
本月24日至26日举行的“世界考古·上海论坛”公布了“2011年至2012年世界年度十大重要田野考古发现”和9项“世界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其中,9项重大考古成果中的第一项“中国西南晚更新世——全新世过渡时期古老型人类的发现”,揭示出过去从未知晓的一种或几种古老型人群的存在。 2012年3月14日,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戴伦·克诺尔教授和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的吉学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