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朝鲜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第 5千年至前第1千年初。有人根据陶器纹饰的图案而称这一时期的文化为篦纹陶文化或几何纹陶文化。这一时期的遗址已发现130多处,多分布在近海岸处,而以西海岸较为密集。典型的遗址有咸镜北道雄基郡屈浦里西浦项遗址、黄海北道凤山郡智塔里遗址、平安南道温泉郡云下里弓山遗址、庆尚南道釜山市东三洞等。 分期朝鲜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可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年代约当前第5千年至...
中国的中石器时代遗存,处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少量发现,以黄河流域的遗存比较重要。其基本特征是:这时的人类依然过着采集渔猎的经济生活,农业和畜牧还没有出现。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用间接打击法制作的典型细石器尤为盛行,仅有个别的磨制石器,陶器还没有产生(见)。这一时代当开始于1万多年以前地质上的全新世时代,下限则延续得比较长,在先进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后,某些边远的地区...
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 1.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 2.发明了陶器 ...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直接取之于自然的攫取性经济高涨、并孕育向生产性经济转化的时期。地质时代属于全新世。在世界范围内约开始于距今1.2万年,结束的年代在各地区很不一致。 此时,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期已经消退,气候由严寒转为比较温暖。经济生活仍然基本上是渔猎和采集。因原来适应寒冷气候的大型动物消失,人们面对现生的动物群,改以猎取中小型野兽为主,其中大宗的猎物是鹿类。狗...
旧石器时代(Palaeolithic;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 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大致是按照石器时代、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电器(气)时代……的顺序构成的,这一理论最先由丹麦的汤姆逊提出,经过他的学生沃尔赛完善后,成为了西方文化学的“经典理论”,然而,这一“经典理论”却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诸多专家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有着无比灿烂的玉雕艺...
动物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探讨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各种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取动物作为肉食资源。获取动物作为肉食资源的方式可以概括为家畜饲养、狩猎和捕捞等。古代人类在食用这些通过不同方式获取的动物以后,将它们的骨骼废弃在居住地周围。通过考古发掘采集的动物骨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当时人利用的动物状况。因此,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种属鉴定,及运用最小个体数(其确定原则和...
丁村、小南海、沙苑文化的石器(点击小图看详细) 旧石器时代的石斧(点击小图看详细) 旧石器时代的石矛(点击小图看详细)
该玉琮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000年) 玉琮之王高49.7厘米,上宽6.4厘米,下宽5.6厘米,传山东出土。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因首先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其主要分布于江浙、上海一带,距今约5300~4000年左右。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有不下百件之多。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对良渚玉琮功用的猜测目前不下二十多种...
近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文物管理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的“布瓦黄泥群碉及民居村寨”田野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队发现和确认了一处距今48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布瓦遗址! 布瓦遗址位于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三组(龙山组),岷江与杂谷脑河交汇处附近。遗址的分布面积约5000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中心区面积近10000平方米,海拔高度2100...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 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及发展的...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自治区,四川的陶器文化较为发达,云南、西藏颇有类似,具一定水平,贵州比较零星。 云南的白羊村文化多产夹砂褐陶,陶质疏松,胎壁较厚。均为手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陶工具有陶垫,骨抿、陶支架、石印模等。器形独特,有罐、钵、缸、带流器等,肩、腹部常饰以变化丰富的划纹、绳纹、点线纹、剔刺纹、乳钉纹、附加堆纹、印纹(篦齿纹、圆圈纹、斜方格纹)、线纹等。 西藏在建国以后才发...
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文化范围,包括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诸省,基本上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 早期文化的遗址有江西万年仙人洞,广东英德青塘,冠山滑岩洞和广西桂林甑皮岩、马兰嘴山,杯较山、石尾山、海角山等处。以绳纹粗红陶为主要代表,质地较粗松,具有明显的原始特征。纹饰除了绳纹,还有划纹,篦点纹,见齿纹,指甲纹和篮纹等。 晚期文化较早期为丰富,质料种类增加了泥质红陶,灰陶和黑陶;纹饰种...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发展迅速、成熟,与黄河流域争奇斗艳,平行延贯又交流融合。成为当时我国陶器文化的主体部分。 长江流域的早期文化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另有仙人洞遗址、彭头山文化、石头皂市遗址。河姆渡文化年代为公元前5000至前3000年左右,因1973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生产泥质陶、夹炭黑陶和夹砂陶,全部为手制;多饰以刻划花纹或绘黑、白、红、褐彩,少数有镂空装饰;还有一些动物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