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地有民谚:“重阳不吃糕,老来无人邀”。人们自古便把重阳时节吃的松软糕类通称为重阳糕。可以说,重阳节家家制糕,以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昨天,来自闵行、青浦、松江、崇明、金山等上海多个区县,将被列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派“重阳糕”汇聚到了一起,在重阳节来临前夕让人们领略和了解不同的“糕文化”。 小小一块糕竟有四百岁 其实,重阳糕可谓历史悠久,最早的身影出现在汉代,当时是以蓬草相配制。到了唐代,...
10月13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与规划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查群一行到开阳县禾丰乡马头村督查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工作。开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帅彬率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旅文局、县生态局、禾丰乡及马头村相关负责人参加。 查群一行深入禾丰乡马头村国保单位马头古建筑群等地,实地察看马头村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工作,认真查看了《马头村保护规划》,详细了解马头村在村落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情况。听...
今天下午,武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兰州新区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出席仪式。 武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项目是武威市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由长城影视集团公司计划总投资30亿至50亿元,主要包括建设文化遗产博览、影视基地、游戏动漫、大型游客集散...
在武术界,鸳鸯螳螂拳“只闻其名、不见其身”,一直秘传于民间。然而在岛城许多校园里,这门武功并不陌生,一个亲切的老爷爷走进校园,义务教大家练习。教学生的老人就是鸳鸯螳螂拳的第四代掌门人,今年79岁的孙从宅。以动作古朴浑厚、技法丰富、无任何虚招闻名的鸳鸯螳螂拳去年12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继承螳螂拳至今练功不辍 中华鸳鸯门派由春秋战国时期白猿所创,源远流长已达2700余年。明...
南阳传统舞狮表演已被列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10月17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一家电子商务园区开园仪式上,当地传统的舞狮表演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鲜艳的醒狮伴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舞动跳跃,场面喜庆而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南阳市卧龙区有表演舞狮的传统,很多村庄都有自己的舞狮队,传统舞狮表演已被列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赵立在开幕式上致辞(赖海隆 摄) “神奇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式于16日晚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 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赵立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所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滋养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很好的诠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积极影响,展览体现了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和创新性。 悉尼市议员郭耀文(右2)饶有兴致地仔...
昨天大岭山镇在东莞市人民公园古风今韵——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展演了大岭山镇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客家山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莞香制作技艺”的香道表演。 连平村村民委群众带来了山歌对唱《媒婆牵线》《养儿之恩不能忘》《永远不分开》等经典客家山歌,我镇元岭村粤曲社也带来了美妙的粤曲《荔枝颂》《打神》等。 群众:“我也是客家人,所以听得懂 (山歌)挺好听的,感觉回到了小...
为加强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农业部组织开展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 各地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农办加〔2014〕13号)要求,积极挖掘、择优上报。依据《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经过省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遴选、农业部组织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确定...
昨日,石岩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再次通过深圳市非遗保护中心的督查,其中推出多项举措“植活”民间文化遗产、扩大民间传承影响等创新做法,受到省市区有关专家好评。 据悉,早在2005年石岩街道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办公室,是深圳市最早成立非遗保护部门的街道办之一。10年来,石岩街道先后发掘出民间文化遗产资源线索近15条,其中成功申报两个广东省省级和两个宝安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0月16日,由曲阜市政府和浙江工商大学主办、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亚洲食学论坛在曲阜举行。来自三大洲、十五个国家的两百余名食学专家将围绕“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展开热议。 亚洲食学论坛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饮食文化遗产国际论坛,本届论坛系首次在县级市举办,与会的专家学者将着重围绕“儒家饮食思想”、“餐桌上的礼仪文化”、“中华饮食思想的现代价值”、“亚洲饮食非物质文化...
10月14日,游客在嘉峪关城楼上拍照留念。 日前,中国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完成了关城的保护修缮,全面向游客开放。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由于年久失修和风化侵蚀,几十年间嘉峪关关城土木结构建筑出现不同程度地基下沉、墙体开裂。2011年,我国启动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10月14日,游客在嘉峪关城楼外参观游览。 这...
近日,《河南商报》持续刊发的“把根留住”系列报道,关注了郑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受到读者的强烈关注。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星光,曾经专门研究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课题。在他看来,国际上的共识就是,保护“昨天的文明”,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 他说,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容易过度重视经济而忽视了保护,虽然近几年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现状仍不容乐观,了解国外的保护理念,也...
积极申报非遗项目,保护传统文化和技艺。近日,从郑州新郑市了解到,不久前发布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扩展项目的通知》中,新郑市申报的民间文学“白居易传说”、传统技艺“传统香制作技艺(耿氏香制作技艺)”和民俗“中原民居营造习俗”3个项目成功入选。 据了解, 新郑市入选的3个项目,在中原地区颇具特色,并且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影响力。这其中,民间文学“白居易传说”与...
来自中国的永新华韵文化产业集团公司13日同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携手推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据永新华韵董事长李永军介绍,与教科文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后,公司将通过教科文组织,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研发、创新、创意等领域展开合作,在打造国际非遗论坛、国际非遗博览会的同时,通过1个国际非遗互联网平台和在世界各地的N个非遗博览园,以...
惠州市日前制订并公布了《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扶持办法》。 法规的制定犹如一把尚方宝剑,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方面必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全国各地每年都有文化消亡或者濒临灭绝,如惠东平海军声,现在平海只剩下10000人左右还会讲,传承人越来越少,已经处于濒危边缘。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和拯救,众多的文化遗产将消失殆尽,对于文化事业来说,将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