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土山屯汉墓群航拍图 精美的漆器 出土的汉代玉带钩 黄岛区土山屯汉墓发掘取得重大战果 出土1000多件珍贵文物 一段深埋地下2000年的历史真相,随着一座座大墓的发掘重见天日;一个汉代堂邑县令的神秘身份,随着罕见木牍和印章的出土,被慢慢揭开神秘面纱……从去年开始,为了配合建设施工,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黄岛区博物馆,对黄岛区内土山屯汉代墓群,进行了考古发...
五盅盘 ,是南朝、隋唐的流行器之一,因在浅腹平底的盘内环置五个小盅而得名。五盅盘是南方地区特有既用来饮酒又可作为饮茶器具的青瓷器物,为一个青瓷圆盘里放上五个小瓷盅,其造型精美小巧,功能实用。 五盅盘流行于六朝隋唐时期的福建、江西,但1990年在洛阳市机车工厂发掘的东汉晚期壁画墓中, 其中墓东壁所画侍女图, 表现一位侍女“双臂曲肘前伸,双手捧一红色圆形盘作送递状, 盘内放置五个内红外黑的耳杯”...
日本的饮食起居,一直很让人奇怪,比如说很多人的家里明明有舒适的大床可是他们却更愿意在榻榻米上睡觉;很多人有放着轻便的鞋子不穿,非要穿上厚重笨拙的木屐走路。不过日本之所以有这些奇怪的生活习惯,背后还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日本是一个很喜欢学习别国文化的国家,很长一段时间日本都学习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古代唐朝时期。在唐朝以前,并没有什么床,于是很多人都是席地而坐然后直接睡在地上,而床也是在宋代之后才开始大规...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现以来,聚焦以“海昏侯国”为中心的历史、考古和文化研究炽热不断。其中对“海昏侯”本身含义的讨论,即是对“海昏”其名源寓意和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近期的报刊看,2016 年王子今先生在《中国史研究动态》第2 期发表的《“海昏”名义考》和《中国文物报》2017 年8月25 日第6 版周运中先生《从古代文学的“海气昏”看“海昏”含义》,即是有代表性的两篇。本文针对以上述二文...
图为圆领素罗大袖衫 赵伯澐随身穿着入殓的衣服除了最外面的官服,其余的多为衫服和窄服,是平时所穿的燕居之服(即居室中服用的衣物),也叫“私服”。宋官与平民百姓的燕居服形式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用色上有较为明显的规定和限制。 这件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特点的官服,是所有服装中最为宽大的一件。 一改尚武之风,文人袍服款式很流行 至宋,宋以后渐渐消退。佩鱼可能源于战国时期...
近日,成都市青羊大道旁的西城花园小区考古工地接近尾声,75座墓地陆续清理完毕。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墓地主要为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的土坑墓、东汉时期的砖室墓、以及一批唐宋墓葬。此次发掘中,还出土了一份晚唐时期的纪年材料,将墓主人的身份和家庭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这也为考古人员判断墓葬时间,提供了更可靠依据。 在考古发掘现场,埋藏在最底下的是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的一批墓葬,共有28座,残存的木制...
河南省巩义市境内新发现一处仰韶中晚期大型聚落遗址,8月24日吸引了正在郑州参加“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近百位考古专家学者,深入探访、考察。 这处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两公里、伊洛河东四公里,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南的高台上,故被命名为“双槐树遗址”。经文物部门系统调查和大规模勘探,已确定该遗址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 双槐树遗址考古领队汪旭介绍说,目前该遗址重点考古发掘3000余...
河南省巩义市境内新发现一处仰韶中晚期大型聚落遗址,24日吸引了正在郑州参加“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近百位考古专家学者,深入探访、考察。 这处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两公里、伊洛河东四公里,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南的高台上,故被命名为“双槐树遗址”。经文物部门系统调查和大规模勘探,已确定该遗址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 双槐树遗址考古领队汪旭介绍说,目前该遗址重点考古发掘3000余平方...
本文介绍的环县出土耀州窑青瓷有一定的时代跨度,涵盖五代末宋代初期直到金代。究其窖藏原因,当是宋与西夏交战或蒙古灭金的战乱中,器主外出逃难时将其拥有的耀州窑青瓷埋藏。这些青瓷反映了耀州窑产品在当地一带的销售情况。 环县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在历史上一直是塞外通往关中的咽喉要地,多元的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尤其在北宋,这里既是宋夏对峙的前沿阵地,又是关内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环...
今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岳阳市岳阳楼区麻布山脚下的郭镇乡赶山路路口南侧,近日施工的岳阳公交总站工地上,发现一座古墓,后经市文物管理处初步鉴定为宋代砖石墓。 记者在现场看到,古墓靠路边的一侧,已被打开一个口子,裸露出部分墓砖。得到消息后,岳阳市考古所工作人员立即赶到了现场。“现在还无法确定墓室的大小,墓葬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发掘才能了解,周边区域可能还存在类似的古墓葬。”该考古所工作人员李智称,...
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后白寺村西遗址,日前经专家确定为商周时期遗存。 近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肃宁县文物保管所邀请省内外的知名考古学专家在后白寺西遗址现场考察论证,之后召开现场专家论证会。会上专家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后白寺西遗址为晚商——西周和先商两个时期的遗存,填补了沧州地区先商、商周时期的考古空白。随着该遗址的进一步发掘,或将有助于研究冀中平原腹地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此外,后白寺西遗址所在地点...
8月21日,家住固安的市民黄先生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反映,当天固安街头有人售卖“出土文物”,引来不少人围观,且有居民进行了购买,“这明显是诈骗团伙,我在外地也见过。即便是真的文物,也不能私自买卖吧?”陈先生说。 陈先生回忆,当天是4位外地口音男子说工地开槽挖出来东西,并称市文物,在路边询问过往路人哪里有收购的,引来围观后,4人又表示愿意卖给喜欢的人,有人咨询他们卖多少钱,他们便陆续拿出几样东...
一艘深埋600多年的古沉船2010年在菏泽“浮出”水面。考古专家认定沉船的年代应为元代,这是我省首次发现元代大型古沉船。这艘古沉船保存之好、考古成果之丰,大大出乎专家预料。目前,古沉船的保护工作已进入室内清理和修复阶段。我省及湖北、陕西等地的文物专家,将对沉船进行维修复原。复原后的沉船将完整地在菏泽市博物馆内进行展示。 沉船惊现建筑工地 2010年9月17日,在菏泽市的国贸中心建设工地...
近日,浙江临海文物爱好者和文物保护员一起,在台州府城巾山西麓千佛塔后工地的废弃泥中捡拾瓷片时,发现了一块宋碑残石,经有关专家鉴定,该文物为宋代时期的产物。 出土的残碑长为50公分,宽33公分,厚14公分,为青石材质,隶书刻成,每个字径约4公分,经现场专家鉴定为宋代台州州寺报恩光孝寺(现龙兴寺)遗存的碑刻,碑石历经838年,但表面仍然光洁,字口如新,从残存来看,碑石经过火焚而毁裂埋入土中,留存...
在中国木雕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五代木雕罗汉”。《八婺之宝》第四期,我们在东阳市博物馆馆长陈荣军讲解下,来一睹这件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东阳木雕作品,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东阳木雕 中国木雕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全面展示木雕历史文化,并集收藏、研究、陈列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木雕博物馆。 走到幽幽的木雕博物馆,镇馆之宝五代木雕罗汉就阵列在木雕历史展厅。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