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21日,在济源市文物工作队,众多精美的商周文物仿佛带领记者走进了远古历史。 济源市文物局副局长高明介绍,从6月10日开始,为配合济源市西部山区省道温(县)邵(原)线改造工程建设,济源市文物工作队对工程沿线进行了认真勘探,并对施工过程中挖出的一批商周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编号为JSSM2的墓葬成为古墓群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该墓葬共出土了46件(组)不同质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青铜器...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初对湖北陨县上宝盖遗址进行了发掘,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其中,2007年1月至2月初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时代涉及商周至汉代,出土各类文物200多件。该项目现已全部结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初对河南辉县赵庄墓地进行了钻探发掘。其中,2007年1月至2月初,...
从历时一个半月的蚌埠禹墟发掘现场获悉,一期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目前,文化层已经被回填完毕,夯土层被覆盖一层细沙等待回填。考古人员回填前,在一处较深的灰坑内又出土一批精美的陶器,令专家们喜出望外。 6月17日上午,在位于禹墟考古的专家宿舍区,修复专家正在修补一个残缺的陶罐。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怀研究员介绍,这批文化层里出土的陶器有25件,都是在文化层下部的大型灰坑里发现的。灰坑作为古人的垃圾...
凌家滩第五次发掘已有一个月时间。昨天从现场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原先开启的11个探方东南方向又重新布下4个探方。让他们惊喜的是,发掘当日,4探方便出土了三件玉器,包括一件玉璜和一个玉镯。这也是先民礼器——玉璜首次现身第五次发掘现场,这似乎意味着下面的发掘更值得期待。 新探方内发现玉器 张敬国教授告诉记者,凌家滩第五次发掘主要是想解决一些学术问题,包括这里的墓地结构、布局。而这几个新布探方也正在凌家...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日前对大港区两处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发掘古代灰坑27座,灰沟10条,水井2口,灶址2座,窑址1座,出土元、明时期瓷器、陶器、铁器、骨器、铜器等文物标本数百件。 据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部部长盛立双介绍,这两处遗址为沈清庄遗址和小苏庄遗址。在沈清庄遗址,发现了灰坑、灰沟、水井、灶址等丰富的古代遗迹,出土了瓷质的碗、盘、俑、枕,陶质的盆、瓮、罐、砚台,以及骨篦、铁斧...
昨天,虽然室外的气温高达36℃,但是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工作者们仍然奋战在蓟县东营坊的考古现场,脸上不断流淌的汗水掩盖不住他们兴奋的表情。因为他们正在进行着天津市域内的人文史至少在距今1万年的“确认”工作。不断出现的石核、石片、刮削器、断块及碎屑等,让他们越来越兴奋,因为这些在常人看来最普通不过的东西,其实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它们是认定天津历史的“证据&...
据《山海经》记载,“尧帝崩于成阳。”近日,山东省菏泽市文物管理所的考古专家在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辖区内初步探明了古成阳城城墙走向,从而确定了成阳古城地理位置,中华始祖尧帝陵遗址考证确定无疑。 据介绍,胡集古称“成阳”。成阳古城始建于汉代,后被洪水淹没,继而为黄沙掩埋。据专家介绍,本次考古大量数据显示,成阳古城除西面城墙未找到(疑为洪水冲垮)外,其余...
新华网郑州5月27日专电(记者 李丽静)记者从河南省沈丘县文物部门获悉,这个县日前发现三国时期家族古墓,并发掘出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随葬品110余件。 据介绍,河南省沈丘县文物部门日前在境内发现三国古墓,古墓长18.6米、宽9米、深3米,占地约200平方米,其中共有9墓,墓与墓之间有墓道相隔,且每个墓分前后两室。该墓无碑文,只有一枚无字章坯。 目前,初步发掘的随葬品有110余件,分为陶瓷器和古...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距今约60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家滩遗址自1985年发现以来至2000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过4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200多平方米,发掘墓葬66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凌家滩遗址的第五次发掘筹备工作已经开始。...
史书中记载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涂山”究竟在哪里?安徽省蚌埠市境内的禹会遗址真的跟大禹有关吗?记者从蚌埠市有关部门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近日将对蚌埠境内的禹会遗址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正式考古发掘,有关“禹会诸侯”的历史真相将有望被揭开。 禹会遗址位于蚌埠市西郊的涂山南麓禹会村。1981年,禹会村首次发现了龙山时期...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再现商代青铜文化,江西省计划在大洋洲商代大墓发掘地兴建青铜文化遗址公园。 1989年9月,大洋洲商代大墓因出土多件国宝级的青铜器震惊世界,被中外青铜专家誉为“长江中下游青铜王国”。 江西省发改委介绍说,大洋洲商代青铜文化遗址公园地处新干县大洋洲镇,占地500亩,主要建设内容有青铜博物馆、青铜器出土遗址保护棚、遗址文物复原展厅、古祭祀台、商代农业生...
在18日启动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现场,凌家滩考古发掘负责人、安徽省考古所张敬国教授将前四次发掘的成果对记者一一道来。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自然村,是距今5300至5500年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遗址,总面积160万平方米,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7年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先后在此进行了四次考...
广西考古研究所与平乐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在桂江畔发现的平乐新石器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出土石器300多件和大量陶片,并发现了一个柱洞、一个陶纺轮。 考古专家称,过去在平乐县发现最早的古遗址是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时代。从此次新出土的石器工具推断,桂江文化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发现,并于今年3月24日开始对该遗址进行首次...
为配合萧县新宾馆建设,近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萧县文物部门共同组成的发掘队,对新宾馆建设工地进行考古发掘。萧县新宾馆建设工地位于县城西侧,凤山脚下。经文物部门考古钻探,发现有墓葬19座,其中砖室墓14座,竖穴式土坑墓5座。目前发掘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文物部门正在进行后期整理研究。此次发掘共出土文物二十余件(套),有陶楼、陶案,陶灶,陶圈厕,耳杯,铜带钩,串饰,画像石等汉代文物,最引人注目的是...
被称为“禹墟”的安徽省蚌埠市禹会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出土了大量龙山时期陶器残片,而夯土层的发掘正在进行中,预计近日将取得重大进展。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有关大禹的诸多谜团将有望破解。 禹会遗址位于蚌埠市西郊的涂山南麓禹会村。1981年,禹会村首次发现了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分布范围自淮河东岸的大堤下一直到村中,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约300米。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