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在山东临沂沂水的纪王崮发现了一个春秋时期的古墓,考古队员们表示,这次出土的古墓,和以前出土的春秋古墓有很多不同。 纪王崮古墓位于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纪王崮山顶,海拔高度577.2米,考古队员说仅是古墓的位置,就是它的第一个特殊之处。临沂市考古队李健表示:春秋时候的墓葬,出现在海拔如此之高的山顶这是很少见的。墓葬的椁室和车马坑是连在一起的,以往见到的春秋墓葬车马坑都是独立的。 考古队员们推测...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考古工作者近日在西安北郊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形制罕见的西汉石椁墓,并出土带釉陶鼎等珍贵文物。经考古人员推断,墓主人有可能是西汉晚期列侯。 这座规模宏大的汉墓是今年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在西安北郊配合一楼盘地下车库建设工程中发现的,其砖砌墓室内砌筑石椁的墓葬形式在西安地区较为少见。 据了解,这座汉墓位于工地建筑基槽的东北部,发现时基槽已下挖近7米,墓室上部...
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16日电(记者 沈洋)江西省考古工作者近期对上高县泗溪镇的一处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陶器、青瓷器、金银器等各类遗物100余件。根据出土遗物和墓葬形制,专家确定这是1800年前的东汉中晚的家族墓葬群。 在农业建设过程中,江西上高县泗溪镇岭里村南150米的一处山坡地发现了古墓。经有关部门批准,3月12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上高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对其进行抢救性考...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6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经过对江西一处东汉墓葬群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该墓葬群已出土了以陶器为主,青瓷器为辅,少量金银器等各类珍贵随葬品100余件。 2011年12月31日,江西上高县泗溪镇城头村委岭里自然村南150米处的山坡地发现七座古墓,根据出土随葬品和墓葬形制,考古专家确定为距今约1800年东汉中晚期的典型家族墓地。 今年3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上高县博物馆组...
4月16日上午,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沂水召开,新闻发布会吸引了众多媒体参加,记者了解到,沂水纪王崮古墓初步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从出土的器物来看,墓葬为春秋时期,墓葬的结构、和七鼎的配置显示,墓主规格非常高,古墓又地处古代纪国,有专家推测可能为纪王之墓,不过这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可以肯定的是,古墓与先前发现的沂源东安古城有重大关联。 古墓出土大量青铜器 在天上王城景区内的纪王崮古...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墓葬品(4月6日摄)。新华社发(王上海摄) 江西省考古工作者近期对上高县泗溪镇的一处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陶器、青瓷器、金银器等各类遗物100余件。根据出土遗物和墓葬形制,专家确定这是1800年前的东汉中晚的家族墓葬群。 在农业建设过程中,江西上高县泗溪镇岭里村南150米的一处山坡地发现了古墓。经有关部门批准,3月12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上高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
2011年12月31日,上高县泗溪镇城头村委岭里自然村南150米处的山坡地,在完成农业“园田化”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汉墓。今年1月,在对该墓葬周边地带调查钻探发现,该地带存有古墓葬群。3月12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上高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对该地带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罕见“虎形金”等百余件文物。此次发掘的7座古墓属东汉中晚期,是较为典型的家族墓地...
近日,监利县文物保护局工作人员在石家河遗址区白螺镇狮子山考古时,意外发现一件远古灰陶器。据专家初步鉴定,这件器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陶埙,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在博物馆库房看见了已被收藏的陶埙,长约3.8cm,直径约为2.5cm,形状似一头小猪,质地均匀,通体温和,器物整体比较完整,仅有部分磨损。据了解,这件器物是监利县义务文管员赖晓平在白螺镇狮子山长江边的一段滑坡山体拾到的。 据...
中龙胚胎在卵中发育 近日,乌拉圭和巴西边境出土了2.8亿年前的中龙(mesosaur)胚胎化石,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爬行动物胚胎,刷新了已有的化石记录。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成年中龙化石。这项发现证实,水生爬行动物中龙可能是胎生动物(1)或卵胎生动物(2),将这种繁殖模式的历史推前了六千万年。 这项发现由多国科学家联合发表在《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杂志上,参与者包括法国...
墓一出土钱币5枚,大多锈蚀严重,字迹难辨。其中一枚为“熙宁元宝” 墓二出土钱币5枚,其中有“天禧通宝”一枚字迹可辨 墓一出土钱币5枚 墓二为单室土坑竖穴墓,仰面直肢葬,双臂抱于胸前,墓主为女性,年龄在60岁左右。 4月7日,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对“银街壹号”工程工地进行了考古钻探...
近日,监利县文物保护局工作人员在石家河遗址区白螺镇狮子山考古时,意外发现一件远古灰陶器。据专家初步鉴定,这件器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陶埙,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记者在博物馆库房看见了已被收藏的陶埙,长约3.8cm,直径约为2.5cm,形状似一头小猪,质地均匀,通体温和,器物整体比较完整,仅有部分磨损。据了解,这件器物是监利县义务文管员赖晓平在白螺镇狮子山长江边的一段滑坡山体拾到的。 据...
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朝圣是我多年的夙愿,日前,我终于来到了凌源市和建平县交界的牛河梁遗址,远远望去,一座别致的建筑已近完工,正赶上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也在这里考察,于是我们听到了最专业的讲解。为我们作介绍的是朝阳市文化局原局长、对红山文化颇有研究的孟昭凯先生。他告诉记者,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于2010年10月9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所有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项目...
■大连日报记者 王晓飞 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朝圣是我多年的夙愿,日前,我终于来到了凌源市和建平县交界的牛河梁遗址,远远望去,一座别致的建筑已近完工,正赶上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也在这里考察,于是我们听到了最专业的讲解。为我们作介绍的是朝阳市文化局原局长、对红山文化颇有研究的孟昭凯先生。他告诉记者,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于2010年10月9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所有文物...
金坛市儒林镇汤墅村日前在村庄整治和文化广场建设中,连续挖掘出土10多件明清石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原周氏祠堂前的一对抱鼓石。有村民回忆说,这对抱鼓石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人从周氏祠堂遗址拖走做房基的,之后就再也没见到过。 这对抱鼓石每只重近1吨,长、高均为1.5米,宽40厘米,石鼓光滑,两侧图案因磨损而无法识别,底部雕有螺壳似的圆形图案。其中一块抱鼓石在出土过程中不慎断裂,后被村民粘复。目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