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是云南省梁河县境内保存完好的南甸土司衙门建筑群(10月21日摄)这是云南省梁河县境内南甸土司衙门中的木雕艺术品(10月21日摄) 始建于清代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甸宣抚司署(土司衙门),历经三代土司不断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这座建筑群由149间房屋组成,占地面积达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780平方米。该建筑群是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史,以及土司制度和建筑技术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11月7日,在湖北郧县小西关文物遗址,考古专家发掘出大量板瓦、筒瓦扣合摆放的原初建筑及踩踏面遗址。 专家分析认为,这里曾是东周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居住区。这是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启动以来出土的首批文物。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曾是长江、黄河流域古文化碰撞、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对研究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9月下旬,全国24家考古研究单位与湖北...
国家文物局将在“十一五”期间,投入4亿元巨资,启动山西南部即晋东南、晋南早期木构建筑专项保护工程。这是记者在23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文物保护工程汇报会上获悉的。 山西省作为全国文物遗存较多的省份之一,尤其是古代建筑遗存,星罗棋布,丰富多彩。其中,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现存同期同类建筑的70%以上,被人们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但是,...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境内的一段赵长城遗址近日遭到严重破坏。这段赵长城遗址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兴胜镇二海壕村,主体长达98米、宽5.8米、高3.4米,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记者来到被破坏的赵长城遗址现场,看到赵长城遗址南侧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墙体剖切面上留下的挖掘印痕十分清晰。 在赵长城的南面空地上,取下来的墙体夯土被大型机械平整,摊出了一大片空地。 毁于人祸? ...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市长安区南的神禾原上发现了一座大型战国秦陵园遗址,陵园规模较大,布局完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规模最大的战国时期陵园建筑。从目前出土文物的品位与规格推断,其主人应系王公级别的人物,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 2004年7月初,为配合基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对长安区神禾原一带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了一座大型战国时期陵园,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勘探发现,这座陵园整体呈长方形,南北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继2002—2004年分别对长乐宫二号、四号和五号建筑遗址进行发掘后,2005年10—12月又对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进行了部分发掘,钻探发掘表明,6号建筑遗址是迄今钻探到的长乐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部分发掘发现了最为完美的排水系统。结合前面的发掘钻探,汉长安城长乐宫的总体布局已初步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大气恢弘、精致有序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大汉时期高贵奢华的...
西安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汉长安城最大的宫殿长乐宫遗址内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遗址,发掘成果表明该建筑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乐宫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有关专家称,从目前出现的一百余个柱础点来看,其建筑布局有序、结构精巧,展现出了大汉皇宫的巍峨壮丽。 据了解,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长安城内东南隅,为皇太后居住生活的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继二00...
云南抚仙湖水下探秘17日下午有重大发现,潜水员在不同的石块上发现类似“0”“1”的符号,以及7个排列规则的石孔和1张“人面图案”,专家以此推断可能是祭祀场所里涉及到的内容。 抚仙湖水下古建筑群共有五级台阶,潜水员17日到了第一、第二级台阶的时候,发现了几块石头上有符号和图案。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庆柱...
黄山的徽派古民居目前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 黄山市文化局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字:黄山市1985年文物普查时,1795年以前的古民居有4700余幢。现在呢?“每年都有近100幢不在世上!不是坍塌就是卖了。”说这话的人叫徐普来。这个徐普来,就是歙县城里“徽商大宅院”的始作俑者,曾经是歙县的建委主任,当下的身份是县政协副主席。“徽商大宅院...
这是皖南明清时期的房屋的典型代表,200年前,这木屋见证着古徽道茶商的繁荣,如今成了堆放杂物的场所,湮没在尘埃间。200年前,这里产的茶叶被运到上海、广州等地,有茶叶通过哥德堡号货船运到瑞典。今年仿制的哥德堡号故地重游,作为中瑞友好交往的一个见证,瑞典方有意将其整体挪移到瑞典。本报记者7月8日来到源头村,一睹老木屋的容颜。 老屋见证古茶商 石台县珂田乡源头村是秋浦河的上游,天宝十二年,诗人李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