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18日,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选派的埃及传统古建筑专家马哈穆德·阿布萨德等一行 3 人赴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开展徽州古民居修复与保护专题调研。安徽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省文化厅外事处、黄山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马哈穆德·阿布萨德一行参观了基本陈列“徽州人与徽州文化”,并重点参观了“天下徽商”和“徽州建筑”等展厅。马哈穆德·阿布萨德一行对“古建三绝”和“徽州四雕”赞叹不已,...
为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贵州省印江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当地中小学生赴北京开启“传统文化体验之旅”。7月24日,93号院博物馆在琉璃厂敕建火神庙为24名远道而来的体验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脸谱的体验活动。 93号院博物馆馆长傅军与同学们分享了脸谱文化,并就脸谱的线条和布局、象征和寓意等知识进行了讲解,小体验者们表现出对脸谱文化的浓厚兴趣,纷纷踊跃...
近日,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完成了保国寺馆藏文物的等级认定工作,经专家现场鉴定和细致审查,我馆申请定级的馆藏文物中有19套40件被确定为珍贵文物,其中二级文物1套16件、三级文物18套24件,这标志着我馆文物藏品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发展,实现了馆藏珍贵文物的零突破。 2016年12月底,我馆顺利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基本厘清了馆藏文物家底,建立健全了文物保管体系。为了促进一普成...
无人机在勘测清东陵中的惠陵 即将消失的古村落、古建筑如何以数字化形式保存?能否让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搭上科技快车?2016年12月由文化部批准成立的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正在探索答案。他们利用最新测绘技术,特别是将新兴的无人机等航拍设备运用到建筑遗产测量工作中,为我国文保工作带来诸多启示。 专注长城防御体系研究 国家测绘局2009年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
7月19日上午,由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法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金华市外侨办、金华市文物局联合举办的“2017中法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寺平工作营”开营,金华市副市长邵国强、上海阮仪三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阮仪三、法国遗产保护志愿者联盟副主席玛丽•布鲁瑟、金华市外办主任章宏、金华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以及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等出席开营仪式。 邵国强对中法志愿者们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
7月18日,绍兴市文物管理局组织开展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培训。邀请绍兴市消防支队防火处的吕炜烽作“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绍兴市区未开放古建筑文保单位业余文保员、居(村)民和相关古建筑管理人员共120余人参加培训。 讲座围绕“消防安全特点、责任及消防工作制度和检查要点、灭火器材的操作”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讲述,用血的事实、生动的例子直观展现了火灾的危害性。同时,根据文物古建筑火灾“燃烧强...
随着征收项目日前正式启动,听王府内“七十二家房客”开始陆续搬离,这所位于杭州市区小营巷61号的百年老宅,将全面修缮,迎来新生。 不使每一座历史建筑流于时光侵蚀,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拿听王府来说,这座始建于道光年间的大宅,无论是它的“中有厅事,轩敞宏丽,纵横可设百筵”,还是其历史上所承担的太平天国军浙江最高指挥部“听王府”重任,可以这样说,每一个细节,都诉说着波澜瑰丽的历史,保存了城市...
专家学者齐聚江孜古城,探讨藏地建筑保护与活化。活动方供图 近日,首届藏地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论坛在西藏自治区江孜县举办,本次论坛涉及实地考察、专题报告讲座、圆桌讨论等内容。 江孜,平均海拔4050米以上,藏语杰卡尔孜,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它是西藏历史上第三大城市。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等部门的近20位专家学者齐聚于此,畅谈西...
几天前,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申遗成功的喜讯,令国人欣喜兴奋。然而,就在世界遗产大会开始审议申遗项目前,一则浙江台州市椒江区4处历史建筑,将进行迁移异地保护的公示新闻,也引爆文博圈,网友呼吁慎重考虑迁移历史建筑,“迁建容易重生难”。 据古建专家讲,古建筑属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古建筑不仅要整体留存这个建筑本体,而且应该把与古建筑有机融为一体的周边环境、历史文化,尽可能多地保留下来,目的是把它所蕴含的...
为推进文物安全大排查行动工作,进一步加强夏季消防安全工作,提高我县古建筑防火安全系数,从源头上遏制古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日前,靖远县文物局和靖远县消防中队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检查小组深入钟鼓楼、屈吴山潮云寺、官路龙王庙、太白庙等文物古建筑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及时清除安全隐患。 消防队对古建筑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情况、供电线路安全问题、宗教用火情况以及管理人员对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
7月12日,记者从安徽省官方获悉:为了不让徽派古建筑在时光中“凋零”,该省日前出台《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为徽派古建筑编制档案,鼓励个人“认养认租”。 截至2016年,中国已有129座城市获批“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安徽的亳州、安庆、歙县、寿县、绩溪县均位列其中。 此次...
《镇海区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第二批)》日前通过了专家和部门审查,这标志着镇海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有了明确具体的技术指南。 据介绍,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历史建筑资源、历史街巷空间等遭受损坏、拆除。为保护好历史遗存,镇海区政府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上日程。去年,市规划局镇海分局编制完成了镇海区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图则38处。此次第二批历史建筑图,包括安乐寺、包经房、戴...
保养维护文物古建,当地出身的木匠瓦匠等手工艺人也可以受邀参与其中,显显身手。经过培训,今后还可以长期给家门口的文物当“保姆”,有小问题及时养护。 7月10日,记者从延庆区文委了解到,延庆区文物古建日常保养维护工作近日启动,这是延庆区首次开展大规模的古建筑养护工作,今年计划完成35处。今后,这一工作有望发展为常态化的“岁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有计划地吸收当地的木工、瓦工等手工艺人加入古建...
图为发掘的房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记者9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长兴村附近开展考古发掘时,考古人员在秦都咸阳城遗址首次发现了民居建筑,出土器物有制作者留下的戳印,是秦代工商管理制度“物勒其名”的反映。 长兴村所在地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都咸阳遗址范围,曾发现大量水井、陶窑、窖穴、儿童葬等遗迹,出土有秦诏版、“北库”铺首、六国货币等重要遗物。 ...
为进一步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力度,做好在“大拆大整”行动中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日前,乐清市文广新局召开芙蓉镇上马石村三房民居修缮方案会审会,开启历史建筑保护“加速度”。 上马石村三房民居是该市较为典型的清代古民居,既具人文古韵又有历史价值和传奇色彩,现由社会资金注入完成产权置换。此次修缮工程,以民间力量为主导,政府补助为辅助。评审专家、市农办、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及该历史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