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益阳小竹郁的经典作品——中国园林微缩景观 1999年中国竹文化节获金奖 作者:刘介华 【项目介绍】 益阳小郁竹艺是一种采用直径5公分以下的小径刚(麻)竹为骨架、毛竹为部件加工成各种竹器具的一种民间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所谓“郁”的含义有二:一是指产品结构方式而言——产品的立柱竹由横向竹围箍结构而成,在纵横交接处,需将横向竹子...
辰河目连戏 溆浦位于湖南西部,雪峰山北麓,沅水中游,面积3440.04平方公里,人口83万,有瑶、苗、土家、侗、回等等十三个民族。是湘西的门户,省道1804线、1802线、及湘黔铁路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这里有着自屈原流放到此以来的文化传统,信巫鬼,重祭祀,他们最隆重的宗教仪典便是罗天大醮,同时必演辰河目连戏。因此,溆浦历史上是辰河目连戏最盛行的地方。 它是大湘西一代具有近千年历史的珍贵剧种 ...
青山唢呐 青山桥地区地处湖南省湘潭县西南部,这里群山环抱,山青水秀,在这片沃土上,滋润着一种乡土文化奇葩,那就是成形于清代早已闻名三湘的青山唢呐艺术。 青山唢呐吹奏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音色清脆、柔和、刚柔相济,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可谓是一朵“吹”出来的地方文化艺术奇葩。 秀水青山蕴育“唢呐之乡” 青山桥地区分青山桥、石鼓、分水三个乡镇,总面积...
“四月八”祭祀椎牛 吴延洪摄 【项目名片】: 苗族四月八节,苗族青年称“赶歌场”,又叫“跳花跳月”,当今有人称是苗族的情人节,是苗族人民聚会欢庆的重大节日,中国苗族地区都十分盛行。它源于苗族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祖先、祭英雄、祭神灵。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人民情趣变化,节日活动逐步加进了歌舞表演及人情交流,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人物名片】 刘启后,大家喜欢亲切的称他为“老后”。在隆回县委机关工作期间,就开始了对民间文化自发的业余考察。1994年冬提前退休,以全心身沉进山乡义务从事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至今。 现为中华文化遗产影像保护联盟副主席,中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士会员、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l...
田青讲演。祁连山 建平 摄 【编者按】 16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艺术评论》主编,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田青教授作客《扬州讲坛》,主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佛教文化》。 田教授结合自己一生的研究实践心得,畅谈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一课题,深入浅出,给人启示。 本报今特辑录现场录音,以飨读者。 《扬州...
凉山州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今年重点抓好“彝族火把节”申报2012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资料完善补充工作。这是记者日前从凉山州获悉的。 彝族火把节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3月被遴选为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2012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人物档案】 周本洪,职名周法和,47岁,湖南省溆浦县人。自幼聪明好学,受家族长辈的影响,10岁就跟随祖父学习傩戏,参与家族傩戏的活动,为周氏傩坛第十七代掌门人,溆浦县巫傩协会会员。 继承祖艺 10多岁就能独立演唱傩戏 周本洪的祖父周明清是溆浦傩坛前辈,享誉一方。他的傩戏表演是祖父亲授,他能吃苦耐劳,每天清晨四、五点就起床,开始学习傩戏技艺,10多岁能独立演唱傩戏,21岁抛牌过职...
芷江孽龙 芷江孽龙,生长在湖南西部的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乡富家团村。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土地贪瘠,交通闭塞。正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民俗民风,孕育出一条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舞龙。 袖珍龙却极受人们敬畏 龙是虚拟的动物。先人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龙,而且各具特色。芷江孽龙似龙非龙,似蛇非蛇,似鱼非鱼。它集龙头、蛇身、鱼尾为一身,形成了一条长相...
沅陵溪流纵横交错,人称山国水都。有水就有船,有船就有船与船之间的竞争,这些竞争长期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沅水文化相结合,就形成了沅陵特有的传统龙舟赛和传统龙舟文化。 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屈原怀沙自沉汨罗江之前,沅陵一带就有划龙船的习俗。《漫水神歌》中唱到:“人家赛舟祭屈原,我划龙船祭盘古”便是对沅陵传统龙船源头的佐证。 历史悠久,保留着二千多年前的旧楚遗风 沅陵...
炎帝陵祭典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民间祭祀连年累月不断,历代以来香火鼎盛,绵绵不绝,延续至今。官方的公祭、告祭也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据史料记载,盛大的祭典于宋代就“三岁一举”,明代不下15次,清代有38次之多。民间祭祀最早有记载的官方祭祀活动在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随之遣官诣陵致祭,并“三岁一举,...
湘西苗族民歌是我国东部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歌唱艺术形式。它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的秀山县、贵州省的松桃县和铜仁市的四省市边界。四省市边界地处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区,这里重峦叠嶂,森林密布。同时,这里苗族人民创造的原生态艺术品种极为鲜活。 走出大山,苗族民歌唱响世界 湘西苗歌历史悠久,清乾隆、永绥厅志“永苗风俗十条”记载:“...
通道侗锦惊艳上海 侗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以至汉代。从诸多的文献记载中可看出,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族先民的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点。明清时期,随着侗民族的形成及其传统文化发育的日趋成熟,侗锦也进入了发展繁荣的暑期。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侗锦的传承仍然生机勃勃。 侗锦以其独特的编织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丰富深刻的...
【人物档案】 龙文玉,男,苗族,72岁,中共党员。龙文玉先生出生在湘黔边区的“大户人家”、“书香门第”。从懂事开始,就接受文化亲友的教诲和各种艺人的熏陶。听故事、猜谜语,参加卡鼓卡歌活动,观看绝活绝技表演,对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浓厚的兴趣,不自觉地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游击战”。 退休后积极地投入“申遗...
龙山梯玛歌 “梯玛”是土家语音译,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土家族原始宗教孑遗的梯玛文化事象,土家语称“梯玛日”。二是指从事“梯玛日”活动的巫觋即汉语俗称的“土老司”。梯玛既具有崇拜自然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特色,又具有娱人娱神的歌舞表演性。《梯玛歌》便是在这种文化事象中用土家语诵唱的一种长篇古歌,其篇幅浩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