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战国 径5.5、厚0.2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捐 捐赠 玉质苍润,有褐色沁斑,内心扁圆,正面外缘饰阴线弦纹一圈,中间有五瓣花纹。弦纹与花瓣纹之间满饰勾连云纹。背面呈弧凸,中有一孔以纳剑柄。周饰云纹,云纹间夹有斜方格纹。由此说明剑首自春秋晚期出现至南北朝一直沿用,其中战国至西汉尤为盛行。以后逐渐减少。玉剑首为玉具剑的一部分。(乔万宁)
清 通高9.9、口径9厘米 1956年李丰年先生捐 捐赠 炉体扁圆。器身锦地兽面纹,器肩双蜻蜒伴花,对称环耳,盖纽高起,上有双螭虎缠绕,盖周勾云纹。底足作三乳丁。玉质晶莹温润,造型规整。此器为薰炉形,焚檀香,盖无孔,用时撤盖,不用时为精美陈设品。 (张燕燕)
清 高7.5、长11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 捐赠 母鸡卧形,昂首,伸颈,双目前视,腹部丰满,口衔麦穗,姿态生动。鸡腹两侧各有卧式小鸡一只,背有小口,以卧式小鸡为盖,刀法简练,雕制精湛。鸡口微开,可以注水,为文房用具。 (张燕燕)
商 长5.1、宽2.1厘米 1981年 章立凡先生 捐赠 鹦鹉扁平,勾喙,头冠雕刻成锯齿状扉棱,短翅,长尾,枝头站立状,钻孔为眼,两边对刻出翅膀轮廓。剪影式的造型,抓住了鹦鹉侧立时的特征,十分生动。 玉鹦鹉是商代动物形玉饰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雕刻精美,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其共同特点。 (王俪阎)
商 长4.2、宽1.9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捐 捐赠 玉龙扁平,有黄色沁,身曲蜷呈半环形,两边对刻眼,半角,前肢等轮廓线。两半角合一整角,背部钻孔为穿。造型简洁有神。 臣字眼及蘑菇形角是典型的商晚期龙纹所具有的特征。(王俪阎)
新石器 径7.4、厚1厘米 1981年 章立凡先生 捐赠 镯身较宽,内壁平直,镯面以浅浮雕和阴线刻相同的带状纹饰四组。每组沟内阴刻细线回纹。回纹之间用纵横交错的直线纹分为五组。与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所刻纹饰相似。 镯大致可分臂镯和腕镯两类,多见于南方诸文化,如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即己出现,崧泽文化较为多见,良渚文化则相当普遍。 (王俪阎)
清 通长13.6厘米,通宽4.9厘米 带扣,玉料青色,半透明,有褐色沁斑,整体为长方形。扣首为一略呈图案化的龙头,直发有角;扣面透雕一口衔灵芝的螭龙;扣的方孔与扣首相合,扣面饰两朵云纹及一独角螭龙。
1973年,黑龙江省考古工作队在绥滨县中兴公社东十七公里处调查了一座古城址,同时在古城西北约半公里左右发现一处金代墓群。之后,在相关部门协助下,考古工作人员先后共发掘了其中的十二座墓,出土了三百多件文物,有陶、瓷、铜、铁、金、银、玉、桦皮、漆器等各种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为研究金代黑龙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八号墓中出土了一枚金代“大定通宝”,为断代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据记载,...
清 高6.8厘米,口径、底径均为13.3厘米 这是痕都斯坦送给清政府的礼物。它是由数块青玉和白玉宝石组合镶嵌而成。痕都斯坦地处今印度西北部及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那里盛产玉石,玉雕工业发达。清朝乾隆皇帝平定新疆天山南北路叛乱后,痕都斯坦玉器大量东传,乾隆对这类异国风格的艺术品十分喜爱,大量收藏,并为之赋诗撰文。
清 (1644 - 1911年) 陈设品 高6.7厘米、最长23.5厘米、最宽15.6厘米 清代的玉雕工艺非常出色。清代宫廷设造办处,下设玉作,专门招揽全国名匠从事皇家玉器的雕琢。民间碾玉作坊,以北京、扬州、苏州、大理为著。当时玉雕的原料有白、青、碧、黄、翠玉等,常见器物有瓶、壶、碗、洗、花插等,还有各种动物及巨型山子等。这件青玉双联洗,是由两个四角洗的各一角相联为一整体,其余六...
清 长97.7厘米 这把腰刀钢质,手柄为青玉质地,其上嵌有金丝与宝石组成的花枝,配有皮鞘,是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英国使团来华时送给乾隆帝的礼物之一。 为了取得对中国的商务利益与外交利益,英国于公元1792年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乘舰船前来中国。他们于公元1793年7月25日到达大沽口,登陆后稍事休息即前往北京。随后,主要成员赴承德避暑山庄谒见乾隆帝。乾隆...
青玉朱雀纹玉佩,南北朝,长9.6cm,宽3.9cm,厚0.3cm.清宫旧藏。 佩青玉制,片状,形似云头,边缘凸凹。其表面平滑光亮,琢细阴线花纹,一面为朱雀,长翎,口衔圆珠,三岐尾,展翅而立,身旁有带状及十字状云朵。另一面为3团火焰纹,火焰间以长带相连。玉佩上端正中有一半月形系孔。 南北朝时,佩玉的形式较汉代有所变化。传统的璜、珩组合已很少见,出现了此类上部为连弧状的玉佩,同类玉佩在考古...
战国 魏 (前375-前276年) 佩饰品 1950-1951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一号墓祭坑出土 长20.5厘米,宽4.8厘米 这件玉璜由七块和阗青白玉和两个鎏金青铜兽首衔接而成,中间五块玉以铜片穿连,青铜片从五块玉中穿出后,左右两端各装饰鎏金青铜兽首,两只兽首分别衔着透雕的椭圆形玉,青铜片与玉衔接吻合严密,至今毫无松动。这件玉璜集阴刻、浮雕、镂空、接榫、碾磨等多种工艺于一身...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的朝代,在中原传统文化和宋、辽、金文化的影响下,对传统的制玉制度和琢玉工艺十分推崇,他们仿效宋代官办玉制度,并用现有的制玉技术,设置了专门督办制玉机构。元代墓葬出土的玉器不多,以安徽安庆范文虎夫妇合葬墓和江苏无锡钱裕墓、苏州张士诚父母墓中出土的玉器为代表,出土玉器种类有:带钩、带板、杯、匜、尊等。 元代器皿型玉器虽较多,但玉壶却极为罕见。天津博物馆馆藏元代翼龙纹双耳玉壶(见图...
青玉是和田玉四大类别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端的昆仑山脉。在和田玉发展的整个历史中,和田青玉在中国千年历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变换众多,和田青玉在和田玉中是硬度最高的。 青玉玉质细腻温润、玉色纯正,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国玺的主要选材,所以玉器界都称和田青玉为“帝王之玉”。 “乾隆工”是乾隆时期精美玉器的代名词。“乾隆工”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有落款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