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上,西安博物院荣获“第一批陕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有44部珍贵古籍入选《第二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入选名录的古籍数量位列全省第二。 此次西安博物院被评为“第一批陕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继2009年西安博物院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入选《第二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的44部珍贵古籍在此次入选的279部古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
近日,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锋钧带领业务工作人员一行8人,专程来昭陵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为该院2016年文物大调整做前期的调研采风工作。 在昭陵博物馆业务馆长李浪涛的陪同、讲解下,他们先后对昭陵“出土文物精华展”、“昭陵碑石”、“唐墓壁画”等三大展厅进行了仔细的观看、欣赏、交流与讨论,尤其是对昭陵“出土文物精华”展里那一组组“让文物说话、用组合传情、让时间告诉你美的不同”的陈列设计及陈列理念大加...
11月2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化遗产蓝皮书》副主编苏杨博士专程到西安博物院指导工作。这是继4月、8月两次考察调研后,苏杨博士今年第三次到西安博物院现场指导工作。西安博物院院长张颖岚、党委书记李强,副院长王锋钧、苏合才,以及全体中层干部参加调研活动并汇报相关工作。 在本次调研中,苏杨博士全程参与了“西安博物院2015年度各部门目标任务考核汇报会”,听取了全院11个部门不同领域的工作总...
近日,芝加哥大学美术史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巫鸿带领学术团到西安博物院开展业务交流。西安博物院院长张颖岚、副院长王梅、藏品保管部部长伏海翔等陪同。 巫鸿先生为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美国文理学院院士,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国历史上的景观与建筑等方面,研究方法独到、极富创见,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他的《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等著作都在其相关领...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吧,这条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骆驼,这件灰陶大骆驼的神情惟妙惟肖,反映出当时的雕塑艺术。”1日,年仅5岁的“小小讲解员”宋梦洁身着汉服,为西安博物院的参观者进行讲解。 据了解,当日在西安博物院进行讲解的10名“小小讲解员”都经过了严格筛选。他们要有很好的文化功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本历史内容背诵,再请专业老师辅导如何引导游客、表现自己的语言力量,之后还要进行现场教学观摩...
艺术与考古博物馆10月15日与西安博物院在人文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陈列展览、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以提升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能力和西安博物院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文物保护水平,并共同促进周秦汉唐文化遗产的展示与研究,推动文物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此基础上,西安博物院还将与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以及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与博物...
10月15日,西安博物院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举行,西安博物院院长张颖岚、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缪哲教授等参加签字仪式,馆长助理王珅主持仪式。 西安博物院的收藏和展览体现出古都西安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风貌,尤其是周秦汉唐时期中华古代文明的精髓。浙江大学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拥有多领域、多学科的教育、研究资源与...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2家)和第二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279部),西安博物院成为首批入选的省级古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有44部珍贵古籍入选第二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占此次入选古籍总数的六分之一。 本次入选的珍贵古籍书目包括唐写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元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明万历刻本《空同集》、《频阳四先生集》,以及清康熙刻本《白茅堂集》,清乾隆...
近日,西安博物院召开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以梳理业务发展现状,分析查找存在差距,汲取建议,科学谋划,稳步提升科研水平。为了充分了解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工作现状、希望诉求和思路建议,本次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于2015年7月22日、27日分两次召开,西安博物院文博系列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业务研究部主任李燕主持,西安博物院院长张颖岚、副院长王梅、王锋钧参会。 在座谈会上,每一位参会...
5月17日是第25个全国助残日。在西安博物院与西安市残联的积极协调下,西安市盲协的四十多位盲人观众走进博物馆,参与触摸式参观,感受全新参观模式,深入了解博物馆文化。 西安博物院为此特别定制了25件青铜器复仿制品,包括鼎、簋、盘、匜、爵等典型器型,另外还有三彩腾空马、唐代仕女俑以及唐代小雁塔的微缩陶制模型,希望这些特殊观众能够在聆听讲解员介绍的同时,通过触摸展品,感知历史文化。 本次...
神人虎纹镜,东汉,1966年西安市莲湖区八一铁厂201工地出土,直径18.4厘米,重0.75千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圆形,圆钮,联珠纹钮座,画纹带缘。座外一周立墙式凸棱。主区四柿蒂乳钉将纹饰间隔为四区。两区为神人,中间主神当为东王公和西王母,旁各有一侍者。东王公的形象为头戴传说中的三维冠,两肋生出两枚小羽翼。西王母戴平顶两面翘冠,身生双羽。另两区一为虎纹,另一为神树,神树两旁各一侍者。其外...
海棠形摩羯纹银长杯,唐代,1968年1月1日西安市城建局送交。口径13.6厘米、底径7厘米、高3.2 厘米,重87.8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银长杯为椭圆海棠形,口略呈菱形,圈足脱落,锤击成型,花纹平錾,杯身以杯最长径及最短径等分为四部分,每部分錾刻有写实的半片莲花叶子,叶缘伸向腹内,与底部伸展开的一片莲花叶子叶缘相接,叶脉细密流畅。杯内部中心有隆起的火焰宝珠,两只兽首鱼身的摩羯鱼环绕宝珠嬉...
八瓣形禽兽狩猎纹银镜壳,1981年10月西安市灞桥区唐墓出土。唐代,直径20.7厘米,重109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这枚骑马狩猎纹银镜壳呈八出菱花形,背面中心处铸有一半球形镜钮,以备穿系丝带而悬挂。自镜钮至镜的边缘,浮雕三组花纹,主题花纹为骑马狩猎纹。只见四位猎手骑坐于奔驰的骏马之上,其中一位猎手手持长矛,正准备刺向一兽,另一位猎手左手执弓,右手高高举起,似在扬鞭策马,追逐一仓皇逃窜的野兔...
“王精”金印,1966年西安市碑林区沙坡砖厂汉墓出土。新莽(公元9——23年)时期,金印长1.1厘米,宽1.1厘米,高1.2 厘米,重17.1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此印金印龟纽,方形的台座上有一只乌龟,呈站立行走状态,高鼻张口,睁目昂首,背部龟甲凸起,刻有六边几何纹饰,在六边形内和周围又雕刻联珠纹,四足上布满圆点。制作精细,造型生动,既写实又夸张,以形传神,将龟的质感和动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三段式神兽镜,魏晋南北朝时期。1973年6月西安市未央区出土。直径16.6厘米,重0.85千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圆形,圆钮,圆钮座,窄缘。纹饰分内外区,两区间以一周栉齿纹相隔。内区两条夹钮的平行线条将镜面主题纹饰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中部一龟,龟背顶起一华盖,华盖下右侧一个身躯较大的神人正面端坐,左右侧各一侍者侧身面向,一坐龟背上,一跪立。左侧四侍,手均执物,亦面向主神。中段两神兽夹钮对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