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7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参展敦煌文博会文物联展的十三省文物顺利回到兰州抵达甘肃省博物馆。 此次敦煌文博会遴选了来自全国十三省区市43家文博单位文物精品309件(组),600余件丝绸之路精品文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全面的视角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明交流及人类发展进步中的重大价值,突出了丝绸之路沿线十三省市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跨越千年的丝路文明交汇、多元文化共生的丝路文...
日前,“驼铃古道 锦绣丝路——甘肃省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展”在舟山博物馆展出。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经营,使地处枢纽地带的甘肃在汉唐时期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和窗口,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宝藏。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50件(组),其中一级文物4件,如“镂空凤鸟纹金冠”、“鎏金错银舍利铜棺”等珍贵文物。 本次展览持续到2017年1月5日。
昨天上午,由省博物馆和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锦绣风华—中国穆斯林民族服饰文化展”在省博物馆开展。 据悉,目前,我国共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共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甘肃是我国回、东乡、保安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的地方。为让甘肃观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绝代风华的穆斯林民...
记者今天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又有两大精品展览亮相该馆。其中,2016年8月31日至11月15日,甘肃省博物馆引进山东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福建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主办并联合七省区的40余家博物馆的“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精品展七省联展”。 2016年8月30日-11月25日由甘肃省博物馆和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锦绣风华—中国穆斯林...
1月26日,市民在甘肃省博物馆观看“申猴朝岁——丙申新春猴文物图片展”。在新春到来之际,甘肃省博物馆举行“申猴朝岁——丙申新春猴文物图片展”,该展览汇集200多幅来自博物馆的猴文物图,描绘了猿猴啸聚山林的演化历史,讲述了人与猴同根相惜的亲缘关系,让人们了解十二生肖中猴代表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11月7日,大型公益项目“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甘肃站影像展在甘肃省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影展展示了我省丝路沿线丰厚的文化积淀,并以此让这些文化遗产更加鲜活地“走出去”。据了解,本次发现丝路之美项目成果画册将捐赠给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以及省博物馆等机构,用于后续的文化保护性研究和传播。影展将持续至11月15日。
10月23日,由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西北汉简与陈杰简书展”在省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甘肃简牍博物馆珍藏的部分西北汉简精品以及山东籍书法家陈杰的简牍书法作品36幅。 西北汉简以其高度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它不仅为研究两千多年前的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关系、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日前,甘肃省博物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爱国主义流动外展结束了陇西站的展览,完成了甘肃省博物馆2015展览送基层的流动外展工作。 由新华社甘肃分社和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流动图片展,于2015年9月18日启程,先后赴庆阳市、白银市及定西市革命老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9月2日,甘肃省博物馆的讲解员在为参观展览的解放军战士讲解图片展。 当日,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图片展。肖正强摄 9月2日,一名参观展览的解放军战士用手机拍摄展出图片。肖正强摄
8月28日,省博物馆向泾川县移交1964年出土的佛祖舍利仪式,在泾川县回中广场举行。副省长郝远、省政协副主席张景辉参加移交仪式。 泾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之一,境内发现和出土的舍利塔遗址、佛舍利、石窟、佛龛、佛像等佛教文化遗存达1500多处。1964年12月,泾川县发现唐代大云寺地宫,出土了14粒佛祖骨舍利及其金棺、银椁、铜匣、石函、琉璃瓶五重套函,...
8月28日,甘肃省博物馆向平凉市泾川县移交1964年出土的14粒佛祖舍利中的几粒舍利。 当日上午11时,佛祖舍利在泾川县中回广场举行了仪式。 13时,迎接舍利的彩车到达大云寺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平凉市佛教协会会长、平凉市法轮寺方丈妙林大和尚带队恭迎佛祖舍利。增勤法师,妙林大和尚双手合十,虔诚祈祷,而身着黄色袈裟的法...
通过中法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将其划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7月20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仪式暨“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开幕式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仪式上,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将曾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金饰片正式移交到甘肃省省长刘伟平手中。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
14日,在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甘肃省博物馆表彰了在4位坚持5年以上利用业余时间到馆服务的志愿者,并将“兰州大学甘肃省博物馆志愿服务队”评为了优秀志愿者团队,感谢他们为文化普及事业做出的贡献。 为更好地服务和引导观者,甘肃省博物馆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先后招募、选拔了多批来自不同行业的热心人士为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据统计,包括未成年小志愿者在内,目前该馆正式在册志愿者已有近800人。 ...
开幕仪式现场 6月9日,“王启民西部水墨画展”在甘肃兰州省博物馆美术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为期15天,主要展出甘肃省著名教育家、画家、西北师大教授王启民近些年创作的西部风情水墨作品60余幅。 人们驻足欣赏画作 本次展览是“敦煌心象,丝绸之路”美术中国2015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参展作品中,骆驼的形象数量较多,集中表现沙漠之舟“吃苦耐劳”的西部精神,画面重情写意,意蕴隽长;另一...
由西北师大美术学院、省美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办,甘肃敦煌中国画院、甘肃塞尚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敦煌心象·丝绸之路”美术中国2015——王启民西部水墨画展于6月9日至23日在省博物馆美术馆举行。 本次展览展出了王启民先生近些年创作的西部风情水墨作品60余幅。其作品以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一带一路”的崭新风貌,用笔墨唤起人们心中久远的丝路记忆,也展现出这位老艺术家耄耋之年寄情西部的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