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洪武青花瓷的制作是在元代青花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承前启后,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大都沿袭元末旧制;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绘画却不如元代规矩。 明洪武·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盏托 元代青花瓷器胎体厚实,釉色主要有青白...
洪武(1368-139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建国后不久,就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是从南京和江西地区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作大都有元代遗风。 洪武青花瓷的制作是在元代青花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洪武青花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大都沿袭元末旧制;青花色泽...
明代的青花瓷,官窑产品精益求精,晚期民窑以产品量大为特点。除了元代的窑场继续烧造以外,明代又兴起了许多新的窑场,著名的民窑窑场有: 瑶里、胡田、观音阁、十八渡、董家坞等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优点,在明代瓷业生产中独占鳌头。这里主要考察有确切地层和纪年墓出土的器物及有纪年款的器物。 明洪武朝:至今确定为洪武地层出土的器物共有三处发现。第一处是1964 年,南京明故宫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二处是198...
洪武(1368——139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建国后不久,就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目前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从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作大都带有元代遗风。 洪武青花瓷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
洪武(1368——139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建国后不久,就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目前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从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作大都带有元代遗风。 洪武青花瓷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
洪武时期瓷器的鉴定方法主要有: 1、元明两代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装或大片火石红斑。这种火石红斑,自元代开始出现,经明代,沿续到清代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 2、釉面多为青白色,色泽清雅、柔和悦目。洪武时期瓷器以青花瓷最为出色。 3、所绘龙纹,不如元代凶猛,多为五爪龙。元代所绘的折枝或缠枝莲叶纹的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到洪武时则明显缩小。 4、陶瓷底足中心乳钉状突起,是...
釉里红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在工艺流程上和青花瓷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釉里红用铜作呈色剂,青花用钴作呈色剂。从装饰方法和绘画纹样看,釉里红和青花也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两者是共生的。 元代中后期,在青花瓷渐渐成熟的同时,釉里红工艺也有了进步,已能烧出纯正的红色。由于釉里红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大多数元代釉里红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这样就限制...
8月1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宪博,北京行政学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高寿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专家赵连赏到凤阳考察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及洪武大道。朱元璋研究会、县文广新旅局相关负责人陪同考察。 专家组一行实地参观了洪武大道和中都皇故城遗址。在前门路与洪武大...
洪武通宝背桂钱是洪武通宝九种纪地钱之一,铸地桂林,是广西宝泉局铸造的一种地方钱币,大多流通于广西境内。钱币正面铸洪武通宝,钱背穿上铸桂字,穿下铸的是钱的面值,分别有一、二、三、五、十共五个等式,代表五种面值,不过这些纪地纪值钱并不多见。 背桂小平钱历来认定两种版式:第一种面文洪武通宝背穿上铸背字、穿下铸一字,这种钱币称“桂一钱”,钱文通字“辶”部全为“双点”,直径在23.5-24毫米之间,存...
1.造型特征 洪武瓷的造型,多少具有元枢府窑古朴浑厚的遗风,尤其以民窑为甚。民窑撇口盘、碗类,中腰以下胎体渐厚重,有的和元瓷一样,或折腰,或器心留有叠烧的垫饼痕迹。官窑器则锐意创新,迅速摆脱元瓷厚重粗笨的风格,孕育着以造型秀美飘逸著称与世的永乐瓷器型,从而展现了明瓷的新风貌。 2.胎体特征 胎土因淘炼粗细之差,胎质表现不一。以官窑器物而论,瓷化程度较高,因而坚质细白,...
图1 图2 洪武通宝大字双点通光背小平钱版别很多,内容丰富,这些小版别是由钱币文字的变化、笔画差异、文字的大小和轮廓等等的不同形成了许多版别,其中不乏有稀罕的非正常钱币,这些版别钱币给洪武大字双点通增添了丰富的内容。本期介绍洪武通宝大字双点通光背小平钱“下点武”和“续笔通”二枚少见钱币,以飨读者。 洪武通宝大字双点通光背小平钱“下点武”,如图1所示。此钱非正常之处是将武字的一点,改写到弋...
图1 图2 说到洪武通宝面星钱,泉友无不持怀疑的态度,因为洪武通宝面星钱在古泉收藏界鲜为人知。由于存世特别稀少,发现的时间较晚,所以这种洪武通宝大字双点通版别面星钱,在众多古钱书籍中尚未著录过。 洪武通宝面星钱的星纹既凸又圆,如同钉子一般钉在通字下面,既规范又美观,使洪武通宝大字双点通光背小平钱的内容更加丰富。是钱(图1)直径23毫米,穿6毫米,重3.7克,这枚面星钱当时和二十余枚洪武通...
洪武通宝背穿下铸一福字,是洪武通宝九种纪地(局)钱之一。在钱背铸上地名,俗称纪地钱。洪武通宝九种纪地钱是京、广、福、桂、浙、豫、鄂、济、北平。除福字、豫字铸在穿下和广字铸在穿右外,其他六种全铸在穿上。纪地钱存世多寡悬殊,个别品种至今还未见真品。背福洪武通宝也有五种版式,且有幸全部存世,其中背三福最少见,其次是二福、五福、十福,小平背福钱较多。 背福小平钱文宝字有缶写和尔写二种(相对缶写存世量比尔...
图1 图2 洪武通宝背桂是洪武通宝九种记地钱币之一。桂字铸于背穿上,分为五个等式,即桂十、桂五、桂三、桂二、桂一,桂一为小平钱。小平钱还有一种桂字,下面未铸一。小平钱桂一相对稀少。背桂五个等式中桂二未见真品,给这套背桂钱留下遗憾。 背桂小平钱大肉薄,钱文宽又扁,自成一体。根据字体变化和笔画差异已发现七种版别,其中一种令人难以置信,非常罕见的钱币,这枚小平钱竟然将宝字的尔部怪写成公状。这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