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游客在故宫北门外用自拍杆合影。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博物馆能否拍照,一直以来都是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博物馆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观众参观体验。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故宫鼓励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拍照,让观众尽量多地带走文物信息,但在展厅内不允许使用闪光灯、三脚架和自拍杆。 进入9月,故宫博物院暑期接待工作结束,自本月起恢复周一闭馆措施。记者...
海宁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调查阶段工作顺利收工,完成了收藏单位总数10023件(套)文物的信息审核和报送工作,其中一级文物有9件(套);二级文物有72件(套);三级文物有1670件(套);一般文物有4145件(套);未定级文物有4127件(套)。 在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海宁市通过初步调查、筛选排查、重点复查等方式,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完成了全市14家收藏单位的文物认定、信息采...
日前,省文物局将全省253家博物馆的主要信息向社会公布,各馆的主要藏品向公众“亮宝”。省文物局表示,以后,文物信息公开将是常态,不公开将是违规。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在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共253家,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145家、行业博物馆47家、非国有博物馆61家。此次向社会公布的信息包括博物馆的名称、级别、主要藏品等,其中,各馆的藏品情况尤其备受关注。 据了解,目前,全省各类...
12月23日,2015年度全市文物信息工作会议召开,各县(市、区)和市直文博单位文物信息员、负责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建设的业务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报了2015年度全市文物信息上报和录用情况和“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建设情况,表彰了六位优秀信息员和八家信息报送先进单位,并总结了一年来全市文物系统信息工作的主要成绩和不足之处。同时,针对新版的《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V2.0》软件,对...
截至11月13日,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已组织审核并向国家普查办提交文物信息数据234815条,占普查信息平台上全省申报文物数量的55.2%,审核提交数量居全国前列。 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以来,全省纳入普查范围的317家国有单位已审核并提交到省普查办的文物信息数据已达319765条,占平台申报文物数量的75.1%。全省14个市州中,兰州、金昌、嘉峪关等3个市已完成全部文物信息数据的...
根据阿坝州2015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标任务的相关要求,截至5月底,阿坝州在规定的任务时间内全面完成全州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录入工作。 阿坝州申报数据共52094条。已上报平台38335条,另有离线及模板数据13759条,合计完成数据录入52094条。完成率100%。其中壤塘县、阿坝县、九寨沟县、松潘县、小金县、金川县、黑水县、理县已全面完成数据平台上报工作。另有阿坝州文物管理所...
今天,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阶段工作座谈会在定安召开,会议总结了我省可移动文物普查认定与信息采集工作的成绩,并对我省下一步的文物信息审核与上报、文物普查成果转换和文物定级工作作出展望和部署。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13年8月,我省文物普查工作开始全省铺开,经历了摸底调查、摸底复核,完成了全省文物认定工作,确定文物收藏单位53家,各市县及有关收藏单位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文物信息采集工作。...
随着最后一件文物的登录上传,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率先完成全部馆藏的整理、核对、登录工作,完成率100%。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自“一普”工作开展以来,馆领导高度重视,4月初召开工作动员会,多次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5月市一普办检查保国寺“一普”工作开展情况,6月开始图像信息采集工作,7月派员参加了全省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培训,文保研究部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团结合作、文物测量、采集图像信息...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日前启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数据库也将建立—— 为可移动文物发张身份证 如果有一天,您所在的单位收到一张“文物登记表”,请不要奇怪,这是您单位所属地区的文物管理机构在进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涉及150余万家国有单位。本次普查重在现状调查和文物基本信息登记,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 在集中技术和人才...
“这次培训班举办的太及时了……” “以后要每年都办就太好了!” “我们现在就是找不到方向,正需要这样的培训!” “我的同事很羡慕我,我们那里的博物馆也需要这样的培训!” 在河南省文物信息工作培训班上许多学员激动地说。 为期三天的河南省文物信息宣传工作培训班于12月11日结束。来自全省各市、县基层文物部门和省直文博单位、局机关各处室具体从事信息宣传工作的一线人...
日前,海盐县博物馆藏品保管部工作人员按照县普查办的要求,依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顺利完成了馆藏地契类文物信息录入工作。 此次地契类文物信息录入共计490条,主要包括清晚期、民国时期卖田地、房屋以及基地等契约。工作人员根据藏品属性采用离线软件信息录入,并上传至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本次信息录入包括藏品编号、名称及文物照片等14个必填项,其中照片又分正视、俯视、侧视、全景、局部...
城市晚报四平讯不久前,四平市文物部门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签订了编制叶赫部城址保护规划相关合同。日前,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吴东风带领专家学者专程到四平,考察调研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赫部城址的保护规划工作,对叶赫部城址进行深入探访。市委常委、副市长韩秀桃陪同调研。 叶赫部城址是四平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为明代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故城,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叶赫部城址保护规划的编制...
昨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为推动成都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市发改委日前批复了市文化局《关于送审成都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配套建设项目建议书的函》,同意实施成都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配套项目建设。 记者了解到,即将实施的成都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配套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包括:利用成都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现有计算机资源和网络设备,配套建设信息平台青少年版展示应用子系统、...
台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近日,台州市博物馆根据普查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对本馆馆藏文物开展了全面信息采集工作,共采集文物影像近2000张。 本次信息采集工作分文物搬运、文物摄影、文物测量、信息录入四个步骤进行,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省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培训的操作要求,对每一件藏品进行了编号核对、尺寸测量,数据登记,拍摄的时候布置专业的背景纸,对藏品整体、局部以及细部特征进行...
8月18日,记者从垣曲县文物局获悉,自2013年7月开展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以来,截至今年8月中旬,垣曲县自然博物馆已完成了总计280余件馆藏文物的拍摄和影像信息采集工作。 目前,垣曲县自然博物馆完成的采集工作,主要包括青铜器、瓷器、陶器、石器以及部分书画作品。在垣曲县自然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进行信息采集登记的同时,垣曲县文物局也组织力量对县域内除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外的其他可移动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