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咸丰元年(1851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正好六十年一甲子,也是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最后60年,其间景德镇御窑厂的官窑瓷器生产时断时续,但瓷器仍可代表当时最高的制瓷工艺水平。 9月23日——30日在广州市文物总店举行的“甲子撷珍——咸、同、光、宣四朝官窑瓷器展”将完整展现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面貌,揭开其官窑瓷器生产的神秘面纱。 景德镇御窑厂的官窑瓷器生产曾因咸丰五年的战事而中断,至同治五...
釉上釉下结合彩瓷的制作需先烧好青花瓷,再于上彩绘,最后经1000℃左右的中温、800℃左右的低温烘烤而成。 斗彩 斗彩瓷有广义、狭义两个概念,广义斗彩瓷指各种色彩相拼逗的彩瓷。现在一般所言斗彩瓷,专指其狭义概念--先在坯上用青花细线条勾出纹饰的边,上白釉,然后入窑高温烧制,所成瓷器称淡描青花,再于线条内填色,最后入炉,经中温或低温烘烤而成的彩瓷。由于各种颜色所需温度不同,所以,...
人们所说的宋代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的说法,主要来自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这句记载。柴窑为后周时期的瓷器,且实物失传、技术缺失、缺乏窑址印证,故一般不和宋代其他五个窑口并列提及。 《宣德鼎彝谱》的这句话,至少蕴含以下两个信息:宫廷中对瓷器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并对款式典雅的瓷器画图留存(这个习惯沿袭到了清代);对宋代瓷器的...
南宋官窑瓷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廷御窑,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有似玉,非玉,胜似玉之说。备受后世藏家青睐。 南宋的官窑瓷器又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之分。据文献记载:修内司官窑以厚胎厚釉和厚胎薄釉为主。有香灰胎、深灰色胎、紫色胎,黑色胎等。釉色以粉青、米黄色为主;郊坛下官窑以薄胎厚釉为主,黑胎或灰褐胎为特征,釉色以粉青、米黄,翠绿为主。 在鉴定学里有三...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吐蕃王朝与唐王朝“和亲”,此后西藏高原与中原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就没有间断。公元13世纪,西藏正式归入中国元朝版图,从此以后,中国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一直有效地行使着主权。与此同时,随着汉藏交往频繁,双方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和交融也愈加显著。在西藏,至今仍收藏着一些与历代中央王朝有关的文物,这些文物一方面以实物证明了西藏自元朝以来,就始终置于中国中央政府治理之下...
明宣德青花藏文僧帽壶 明宣德缠枝莲托八宝纹高足碗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碗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吐蕃王朝与唐王朝“和亲”,此后西藏高原与中原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就没有间断。公元13世纪,西藏正式归入中国元朝版图,从此以后,中国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一直有效地行使着主权。与此同时,随着汉藏交往频繁,双方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和交融也愈加显著。在西藏,至今仍收藏着一些与历代中央王...
20年翻百倍 毛瓷还能玩吗 所谓“毛瓷”,即“毛主席用瓷”的简称。对于国人而言,“毛瓷”早已不是一种瓷器的代名词,而是整整一代人对于青春和生命的红色记忆。 去年,在保利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套五件釉下五彩毛瓷碗以800万元的高价成交,成为本场拍卖会上的“标王”。当代官窑瓷出品的高价“毛瓷”再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它代表着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其工艺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藏家...
目前市场上不少宋汝窑、官窑瓷片鱼龙混杂,有的是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有的是宋龙泉仿官的,有宋临汝、民汝窑出的,也有是新仿打残的假瓷片。怎样看待这些标本,它与传世器有何区别: 1.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标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窑器成品,与传世的官窑器有明显差异。因为在当时,它们就因不合格才打碎下埋的。几年前,我见到杭州的瓷友拿了两大箱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标本,可以说,能看上眼的只有几...
我们常常可以在明代的瓷器上看到有类似的具象,纹饰方面传承了莲、莲塘、莲塘鱼藻、莲塘鸳鸯等题材,这实际上是元代景德镇瓷器对后来瓷器的烧制影响,对元代瓷器进行瓷器鉴赏时,有深刻体会。莲纹纹饰在瓷器上最深刻的影响在与宣德年间,瓷器品类、釉色等久负盛名,此前莲纹图案一般比较少见。 明朝初年,继承了元代景德镇瓷器烧制习惯,在御瓷烧制时,绘制上的各色中,绝对不会少了莲这个物象。大家都知道,明朝初年,为官气象...
官窑:“官窑”的基本含义是皇家、官方营建,主持烧造瓷器的窑场。不计工本,以最好的材料,最好的窑制,工艺最精良的工匠烧制。 产品不具有商品性质(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宫廷选择之后出售、外销、赏赐等),仅供宫廷使用,严禁民间使用。官窑虽然只为满足最高统治者的糜费,但都促使中国制瓷业之精益求精。明洪武以后直到清代“官窑”,与早年“官窑”性质有一些区别。“官窑”的起源一般认为可追溯到唐、五代,如唐代“秘色瓷”...
官用瓷,作为官方使用瓷器的描述,并不是第一次,但作为陶瓷的一个门类概念的提出,还是第一次。官用瓷是指宫廷或官府指定或定制的窑厂精工细作而成的瓷器,并由官方出资收购,多为宫廷及官僚使用的瓷器,残次品也可出售或供给官僚或贵族,如越窑、邢窑、耀州窑等。与官窑的区别是官窑由宫廷建设并派专人管理,生产瓷器多为宫廷所用,不作为商品出售,残次品通常销毁,生产可不计成本,如宋修内司官窑、明清景德镇官窑等。贡瓷是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帝王之家一般都不重视工艺技术。《论语·子罕》记载,孔子曾用轻篾的口吻说:"我不去做这些事,是因为它属于技艺之列的缘故。"这样一个有四大发明,有伟大古代文明的大国,传统官方文献中关于工艺技术的系统记载仅有战国初期齐国的《考工记》。但有一点值得一提。宋代以下,历代都有或官方或民间绘制的耕织图。它以图说的形式表述农耕、蚕织的技术。至康、雍、乾三朝,每朝都有耕织图。特别是在乾隆朝时期,...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的赞美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对艺术十分爱好的帝王,他在位几十年曾写下了无数的对各种艺术品的赞美诗词,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从这首诗中,人们亦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器的推崇之情。 传世甚少 官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汝窑后为满足宋朝皇室特别是宋徽宗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在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
对于“中国陶瓷影响了世界”的说法,可能不会有任何人提出疑问。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评价极高。在西方,中国瓷器一度价抵黄金,被欧洲皇室贵族视若拱璧、竞相收藏。 可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提出,这些闻名世界的中国瓷器,究竟是官窑瓷还是外销瓷,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回答了。 官窑瓷器不会大量出口 中国古陶瓷专家胡雁溪认为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仅是针对官窑的,实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更是中国古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