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从现已考古发掘出土和民间收藏的婺州窑堆塑作品的一般特征分析,婺州窑堆塑艺术的常用技法主要有:捏塑、堆塑、盘塑、拍片、模制、贴塑、镂雕、刻花、压印、按捺等。 捏塑:将泥料用手捏塑成型。如婺州窑堆塑作品中各种人物和动物俑大都用手工随形就势捏塑而成。 堆塑:以手捏或模制的立体人物、动物、亭阙等按一定的构思或表现主题有规律地粘贴在器物坯体上。 盘塑:以手捏滚圆长条形的泥条,按器物或...
元 龙泉窑青釉露胎堆塑月影梅纹葵口盘 此件龙泉窑梅花盘是元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此盘在整体造型上布局合理匀称,装饰纹样线条优雅,其精湛的工艺和超凡的艺术效果密切结合,相得益彰,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也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 盘浅腹,圈足矮小,形制为元代流行样式,但作五个花口甚少见,一般都是六出花口。内足在釉上堆贴梅树及月亮,呈红褐色,树下方...
泰州博物馆藏有一件从明代墓葬中出土的素三彩堆塑雁纹瓷罐,这件三彩罐高15.1厘米,口径7.l厘米,底径9.2厘米,唇口微外翻,短直颈,鼓腹,下腹渐收,近底处稍外撇,平底,细白胎,腹部有一圈胎接痕,最大半径偏于上部,显得圆润丰满。罐内部施白釉,外部满刷草绿色釉,罐身堆塑黄、紫、白三色釉装饰的芦雁、云彩、莲花等图案。从造型、胎接工艺及纹饰分析,应为明代中晚期景德镇的产品。 1983年11月...
堆塑谷仓罐为罐式之一,又称谷仓、丧葬罐、魂瓶。由东汉五联罐发展而来,是一种随葬器物。下部为罐形,上部堆塑楼阁、人物、家畜、粮仓等。 三国两晋时浙江地区烧制,多为青釉瓷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釉塑贴谷仓罐是东吴“永安三年”(260)的越窑产品,高47厘米。仓体由两罐黏接而成,上有多种模印、塑贴饰物,上部罐体的正面为三层飞檐崇楼,上下有五只走兽,崇楼两侧立亭阙,余三面有八个席地而坐的奏乐舞...
浙江 雷国强 浙江古代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早期的原始青瓷均有以堆塑来装饰作品的习尚。这一原始青瓷堆塑的装饰艺术之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7000年前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陶质堆塑。在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陶鸟、陶猪、陶羊、陶狗、陶鱼、陶龟等陶质堆塑作品。这一考古事实说明,早在人类社会混沌初开的新石器时代,浙江的原始先民就已掌握了陶器的堆塑技艺,并已在漫长的制作实践过程中取得了相当的艺...
元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堆塑四灵塔式盖罐 高22.5厘米、口径7.7厘米。 罐短颈溜眉,腹上鼓下收,平底露胎。器身堆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其间分饰卷云纹。雁部堆贴仰莲纹一周。颈部以青料横书“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楷体款。肩部用青料横书“刘大使宅凌氏用”楷体题记。罐带盖,盖面堆塑杂宝,盖顶作塔形,塔身正面设小龛,龛内塑坐佛一尊。塔座呈六方...
泰州博物馆藏有一件从明代墓葬中出土的素三彩堆塑雁纹瓷罐,这件三彩罐高15.1厘米,口径7.l厘米,底径9.2厘米,唇口微外翻,短直颈,鼓腹,下腹渐收,近底处稍外撇,平底,细白胎,腹部有一圈胎接痕,最大半径偏于上部,显得圆润丰满。罐内部施白釉,外部满刷草绿色釉,罐身堆塑黄、紫、白三色釉装饰的芦雁、云彩、莲花等图案。从造型、胎接工艺及纹饰分析,应为明代中晚期景德镇的产品。 1983年11月,古陶瓷专...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日前出土了一件黄河流域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罕见的女性人体造型陶器,经专家考证,这是我国黄河流域出土的第二件人体造型的古陶器,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和文物价值。 古陶器是青铜器和瓷器的先祖,中国的古陶器历史可以追溯到1万年以前。青海省彩陶文化学会副会长李学武介绍说,这件陶器高125毫米,口径为100毫米,通体素陶。在勺形器体柄部,一具三面女性人体堆塑生动呈现。这一人体堆塑具有高耸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