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华网新疆吐鲁番5月23日电(记者 毛咏 江文耀)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吐峪沟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连续获得重大发现,其中包括精美壁画、绢画、数量巨大的文书残片、陶器、雕塑、生活用品等。 5月23日,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所、龟兹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历史考古专家齐聚吐鲁番市,对这处汇集祆教、摩尼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与文化历史遗存...
近日,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吐峪沟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连续获得重大发现,其中包括精美壁画、绢画、数量巨大的文书残片、陶器、雕塑、生活用品等。吐峪沟曾经是中原佛教文化与西域佛教文化最早交汇的地区。吐峪沟石窟最早开凿于十六国北凉统治时期,自北凉至鞠氏高昌统治时期,也就是公元5至6世纪,吐峪沟内进行了大规模的佛寺建造与石窟开凿活动,并逐渐成为高昌统治集团全力经营的佛教重地。 图为吐峪沟西区中心...
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吐峪沟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连续获得重大发现,其中包括精美壁画、绢画、数量巨大的文书残片、陶器、雕塑、生活用品等。 5月23日,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所、龟兹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历史考古专家齐聚吐鲁番市,对这处汇集祆教、摩尼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与文化历史遗存的吐峪沟大遗址保护及数量众多的考古重大发现进行探...
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东经89°33′,北纬42°51′。吐峪沟地处火焰山中,南邻洋海坎,北通苏贝希,是连通火焰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之一。石窟始凿于公元4~5世纪,分布在沟内东西两侧的断崖上,约有洞窟近百座,为新疆东部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学术意义重大。 自19世纪中叶起,外国探险家就涉足吐峪沟石...
3月31日,记者了解到,2011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吐鲁番学研究院将继续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龟兹石窟研究院合作,进一步对吐峪沟石窟寺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 吐峪沟石窟寺遗址考古发掘被列为“2010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将对提升吐鲁番国际知名度,增强吐鲁番发展的“软实力”,促进吐鲁番文物事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据...
2011年,地区文物局、吐鲁番学研究院将继续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龟兹石窟研究院合作,进一步对吐峪沟石窟寺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就绪,发掘清理工作于4月初开始,5月中旬结束,计划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吐峪沟石窟寺遗址考古发掘被列为“2010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是地区文博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地委扩大会议精神,践行“重文”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必将对提升吐鲁番国际知名度,增强...
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东经89°33′,北纬42°51′。吐峪沟地处火焰山中,南邻洋海坎,北通苏贝希,是连通火焰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之一。石窟始凿于公元4-5世纪,分布在沟内东西两侧的断崖上,约有洞窟近百座,为新疆东部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学术意义重大。 自19世纪中叶起,外国探险家就涉足吐峪沟石窟...
2011年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正式对外公布了“2010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列为六大新发现之一。 吐峪沟石窟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东部最早开凿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为配合丝绸之路(新疆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吐峪沟崖体加固工程的实施,自2010年3月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吐...
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 吐峪沟石窟寺壁画 石窟寺指开凿于山崖上的佛教洞窟,俗称千佛洞,每一个石窟寺都是一系列精美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的有机组合。克孜尔、库木吐喇、吐峪沟、柏孜克里克等新疆现存的著名石窟寺群大都分布在天山南麓,难道古代佛教同样盛行的天山北麓,没有开凿任何千佛洞吗? 其实,天山北麓早已开凿了石窟寺,它就是唐、宋时期的北庭高台寺故址——吉木萨尔千佛洞,这是天山北麓唯一现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